杭州良渚地区语言景观研究
2020-12-25吕佶康俞金燕
吕佶康 俞金燕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一、语言景观研究概述
近年来,语言景观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学者们纷纷对特定地区范围内的公共空间标牌,包括商铺标牌、公共标牌以及公示语所展示的语言类型、语言呈现形式等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
兰德里和布赫斯最早把语言景观定义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1]。相比国外而言,国内多语景观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其相关研究可以概括为 “语言景观的译写及规范”“行业领域的语言景观特征” 以及 “语言景观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 三个主题[2]。其中,大部分研究是针对公共区域标牌的译写问题[3-5],只有少部分专注于语言景观的理论研究与拓展[6-9]。总的来说,目前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入,尤其要对语言景观背后所涉及的语言生态、核心与权势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选取杭州良渚地区整体的公共标牌、商铺标牌为研究对象,基于语码取向理论,对该地区的语言景观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助力城市语言管理水平提升和机制完善。
二、良渚地区语言景观研究设计
(一)抽样区概况
良渚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瓶窑镇。自良渚遗址申遗工作启动以来,相关部门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互动,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宣传载体,向社会各界发布良渚遗址申遗进程,向大众传播良渚文化,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同的语境交融,不同的文化碰撞,多语现象频繁成为良渚未来建设的必然现象。作为语言生活的一部分,区域多语景观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语言发展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是观察社会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10]。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考察良渚地区两处多语社区——良渚遗址公园和永旺商业中心的多语景观现状,并对两处抽样地区语言景观中的语言种类、语言组合形式以及语言地位概况进行比较分析,了解良渚地区多语社区的语言使用特点,分析全球化对于多语景观的影响。主要研究问题如下:
(1)多语标牌中的语码使用状况如何?
(2)官方和非官方标牌的语码类型具有哪些分布特征?
(3)标牌上语码呈现方式的问题和改进方式有哪些?
(三)研究方案
笔者采用手机拍摄的方式,对当地的公共标牌和私人标牌进行拍摄,共获得清晰、可用于统计的照片571 张,并采用手动统计的方式,使用Excel 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类,探讨数据背后所代表的城市语言权势、语言政策和身份认同。
三、标牌上的语言使用状况
笔者本次研究的取材主要包含三大地区:历史文化区域、现代商业中心以及居民居住区域。历史文化区域为良渚遗址公园;现代商业中心为永旺商业中心,它是良渚地区居民的主要消费场所,拥有大量的饮食行业、娱乐场所以及服装铺面;居民居住区域包括春漫里商业街以及美丽洲公园,它满足了当地居民基本的衣食住行以及日常娱乐。取材统计结果如表1 和表2 所示:
表1 良渚地区标牌的语言种类统计
表2 良渚地区标牌语言种类所占比例
从表1 我们可以发现,良渚地区的语言景观中使用了汉语、英语、日语以及韩语4 个种类的语言,主要搭配形式有汉语单语、英语单语、汉英双语以及汉英日韩4 语,其中,汉语和英语的使用占据主导地位。由表2 可知,汉语单语标牌占抽样区标牌数量的34.33%,英语单语占12.96%,汉英双语占49.56%,以及汉英日韩占3.15%。
由此可见,良渚地区的语言标牌仍然以单语标牌和双语标牌为主,其中,应用最为普及化的外语为英语。汉语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英语,而日语、韩语相对较少,其他语种的使用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良渚作为杭州西北小镇,与国际接轨程度较低,对外交流并不频繁;另一方面,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地位较高,从而影响了良渚地区流动人口的语言选择和使用。良渚语言景观的语言种类也反映了汉语和英语是该地区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工具,而其他语言的使用并不是出于交际需要,多数是为了传递商品和店铺的文化性与特殊性。另外,该地区相对较为单一的语言搭配形式也反映出当地语言规划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总之,表1 和表2 统计数据集中反映了良渚地区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的语言交流多使用英语和汉语,对于汉语和英语之外语言的使用十分有限,对外开放程度还远远不够。
四、官方标牌与私人标牌的对比研究
根据标牌设立者的不同,我们可以将标牌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官方标牌是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特定信息,用以在特定地区管理交通和秩序、指示行车方向,以保证道路畅通与行车安全的设施,主要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以及一切专用公路,具有法令的性质,车辆、行人都必须遵守。私人标牌多为企业标牌,是一种标识,即造型简易、意义明了、具有相同标准的视觉符号,将企业的运营理念、运营内容等要素传递给公众。详细来讲,可定义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不同区域,采取立、挂、吊、粘等安装方式的,有一定制作标准的,质地多样化地通过文字表达方位功能或信息功能的牌子。由于两类标牌的设立目的有所区别,对比两种标牌的语言景观(见表3),有利于更直观地观察两类语言景观背后的语言权势。
表3 良渚地区官方语言景观与私人语言景观对比
从表3 我们可以看到,良渚地区的官方标牌主要以中文标牌和中英标牌为主,分别占比40.28% 和54.03%,有少量中英日韩4 语标牌,占比5.69%。而当地的私人标牌是以中英标牌为主,占比47.43%,其次是中文标牌31.14% 和英文标牌21.43%。从中可以发现,纯英文标牌仅仅出现在私人标牌中,而中英日韩的4 语标牌仅出现在官方标牌中。
语言景观具有信息功能,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语言使用的特点。良渚位于杭州的西北部,并不是国际化交流的主要场所,对外交流程度不高。官方标牌也只是设置了英语以及少量的汉语与日语标牌。而私人标牌中则不存在中文和英文之外的语种。总的来说,政府所设置的官方标牌与私人的企业标牌在语言种类、语言类型以及语言分布等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二者之间语言目的和语言意识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地的国际化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五、良渚地区语言标牌使用存在的问题
城市风貌与其语言景观紧密相关,相互衬托。公共标牌是现代文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标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我们有责任充分发挥标牌的作用,从而为民众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通过观察发现,良渚地区的标牌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标牌字迹模糊不清
公共标牌在居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现代化文明程度,因此,保持公共标牌的美观清晰意义重大。良渚地区语言标牌使用中,标牌模糊不清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公共标牌由于年久失修,疏于管理,导致字迹无法辨认,失去了其原有的信息功能,如良渚的美丽洲公园标牌,请勿践踏花草的指示牌等。
(二)翻译规范问题
在良渚的公共区域还出现了标牌翻译书写不规范问题。在搜集到的路牌和公共指示牌中,对于翻译的大小写问题,如对警示语标牌的翻译应该是全部大写还是首字母大写,当地并没有统一规范。根据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第1 部分:通则》,由警示语和警示内容两部分组成的语句,必须分行书写,警示语字母全部大写。而当地在警示语标牌分行书写以及大写方面问题很多。
此外,对于路标的翻译标准不统一,当地对于“路” 的翻译有些翻译为 “LU”,有些翻译为 “Rd” 或“Road”,对于“街”的翻译有些翻译成“JIE”,有些则采用了英语译法 “Street” 或者缩写 “Str.”。根据《地名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地名必须用汉语拼音拼注。而《上海市道路名称英译导则》中明确了通名部分的不同译法:路,Road;支路,Branch Road;道,Avenue;弄,Alley;巷,Lane;径,Path,等等。对道路名称中使用方位词和数词的译法也做了规定。比如,中山东一路,译为East Zhongshan Road Number One,缩写为Zhongshan Rd。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权力机关有可能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语言规划政策。
(三)私人标牌忽略英文的交际功能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良渚地区存在大量没有实际交际功能而仅用于装饰的公共标牌。在良渚地区的语言景观中,英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外语,而这些英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私人标牌的语言景观中,其中不乏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知名品牌,如Dior、Gucci、Adidas 等。但同时也存在大量只有装饰意义的英文标牌,如 “良渚博物馆正门” 的翻 译 为 “LIANG ZHU BO WU GUAN ZHENG MEN”,“联华” 翻译为 “Lian Hua” 以及 “尔庐” 翻译为 “ER LU”,等等。使用这些英语翻译知识主要是为了给人一种更为高端化和国际化的视觉冲击,又或者是出于美化门面,提升铺面整体档次的目的。但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的使用仅仅体现了装饰功能,并未发挥任何交际功能。
结语
一个城市的语言景观和城市形象息息相关,公共标牌的不规范甚至是翻译错误都会影响整体的城市形象,也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整体的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标牌文字进行统一规范,处理好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如规范警示语中的大小写,进行合理的分行书写等。而对于私人标牌的管理,同样要更加注重语言景观的装饰性和交际性统一,做到保证标牌美观的同时,能让外国友人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公共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