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部件“月”的讹变现象

2020-12-25方黎黎

文化学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象形部首形体

方黎黎

一、研究背景

汉字历史悠久,就文字本身来说,从甲骨文开始,经历了从金文到篆书,再到隶书、草书,最后到今天最常用的楷书,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而又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难免会出现失误,因此导致汉字形体的突变,有的甚至完全脱离了最初的形态,有些字现在来看是包含相同部首的字,实际上所谓相同的部首在古时候并不相同,这种现象可称之为字形讹变。

关于字形讹变的原因,笔者认同张桂光《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中的看法,他认为假借字、形声字的不断增多以及易产生形似部件的书写工具是产生古文字错讹的两大动因。最初文字的书写工具比较原始,刀刻或模刻等都难以做到圆转自如。随着汉字数量的大量增加,假借字、形声字大量产生,人们对文字部件的形义关系越来越陌生,因此,产生误写的情况时有发生[1]。此观点也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

现代汉语“月”部字中,与“月”意义相关的只有几个,其他字的“月”部都是从其他字形演变而来,主要一部分是从“肉”部归入的,还有少数是从“舟”、从“丹”、从“冃”演变而来。另外“朋”“能”二字所含之“月”无特殊含义,为象形讹变。这些文字中有的是形混而义未混,有的是意义发生了变化。

根据是否与“月”的意义相关,笔者把含“月”的字简单分为与“月”有关和与“月”无关的字;而与“月”无关之字又根据“月”的来源,分为从“肉”、从“舟”、从“冃”的字以及象形之字。

二、与“月”本义有关的字形演变

《说文》:“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2]137现代汉语中从“月”的常用字中,朔、朗、期、朦、胧等的意义均与“时间”“光线”有关,容易分辨,并无讹混现象。

三、与“月”本义无关的讹变

(一)讹变源于“肉”

《说文解字》:“肉,胾肉,象形,凡肉之属皆从肉。”[2]8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说文之例,先人后物,何以先言肉也?曰:以为部首,不得不首言之也。生民之初,食鸟兽之肉,故肉字最古,而制人体之字,用肉为偏旁,是亦假借也。”[3]现代汉语中的“肉部”比较成系统地归并入“月(肉)”旁的多为人体器官,如脸、脖、肘、腿等;或者与肉有关,如膏、臊、脍、肥、膜等。这些是比较容易与“月”区分的,而有些字不易看出与“肉”有关,如胤(子孙相承续也,从肉;从八,象其长也;从幺,象丝的重累也)、隋(裂肉也)。

(二)讹变源于“舟”

(三)讹变源于“丹”

(四)讹变源于“冃”

(五)讹变源于象形

笔者认为,“朋”和“能”字均为象形字,其中所包含的“月”并没有任何意义。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古汉字讹变始于一次次偶然的讹误,过程纷繁复杂。事实上,汉字字形讹变在形体发展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讹变的发生不仅与汉字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还与所处社会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相关。其实无论何种现象,都可以为其产生、发展到成形的过程找到依据,字形讹变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后人对汉字起源及常规演变的解析制造了一定困难,但其包含大量文化信息,给文字考证以及文化史研究等带来了巨大价值。

猜你喜欢

象形部首形体
《说文解字》“象形”辨
弄清偏旁与部首
浅谈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论戏曲表演形体设计的变化与统一法则
基础版几何形体变化在服装创意立裁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象形数字
系在绳上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