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动脉栓塞桥接修复术后的护理体会
2020-12-25赵双彦
赵双彦
(中国人民解放军988 医院 创伤显微外科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2)
0 引言
随着国家交通网络体系的愈加成熟,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进而导致肢体血管损伤的现象愈发常见,若不能及时救治或处理不当,则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给社会和家庭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1-2]。我院自2015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共收治腘动脉损伤患者15 例,14 例肢体成活,1例肢体坏死截肢。现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腘动脉栓塞患者15 例,其中男12 例,女3 例,年龄25-48 岁,平均30.5 岁。病因:交通事故创伤9 例,机器意外损伤2 例,重物砸伤2 例,枪伤1 例。损伤类型:开放型9 例,闭合型6 例,I 度损伤(栓塞)5 例,II 度损伤(部分断裂)6 例,III 度损伤(完全离断)4 例。
1.2 手术方法。根据患者肢体的损伤程度、缺血时间、骨折严重程度等明确腘动脉修复、骨折复位固定的救治步骤。对于一些病程长、失血量多者,需要先实施血管桥接术或吻合术,然后实施骨折复位处理。在麻醉完成后患者调整体位,以“俯卧位”为主,患肢需进行皮肤消毒、灭菌等。然后对伤口进行清创,在于腘窝处切口暴露小腿后中线的小隐静脉,再剥离腘筋膜,使腓肠内侧皮神经暴露出来,在股二头肌处将腓总神经进行分离,腘动脉处于胫神经后侧,牵引股二头肌腱,剥离腘动脉,对其损伤情况进行鉴定。对血管局部给予清创处理,将坏死组织清理干净,通过栓器切除血管中血栓,截止到有新鲜动脉血外喷,避免血管内膜受损。准确测定血管受损长度,若>1 cm 则需要给予选择移植桥接术进行处理。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有效血氧饱和度监测即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也是提高腘动脉栓塞修复术后肢体远端血中氧含量和组织耗氧状况的客观指标。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加强心电图监测、实施低流量供氧,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他指标,着重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患肢局部皮肤温度及色泽等,如果出现不正常的皮肤泛红、浮肿等问题,需要第一时间给予处理,按照医嘱给予抗菌治疗,避免感染。
2.2 患肢体位合理摆放。桥接血管术后需要禁止患肢训练,且维持标准体位,不要使患者长期维持相同姿势,可在腘窝垫一软枕,禁止过度屈曲、屈伸或压迫,预防受压、牵拉或扭曲而造成血管吻合口开裂或渗血。
2.3 病室环境。桥接血管重建术的特殊性,设置室温温度是24-26℃,若温度太低则会导致患者血管收缩、痉挛,引起血管危象;严禁患者及家属抽烟,伤口周围需要给予烤灯电疗,照射距离约25-35 cm,严格控制照射距离,若太近则容易引起皮肤灼伤等。病房需要定期消毒,2 次/d,保持空气清新,另外地面清洗、消毒需要1 次/d。
2.4 疼痛护理。①术后全面评价患肢局部痛感程度,通常以数字分级法NRS、自述痛感分级法VRS 为主,按照痛感度、位置、性质、频率等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如需使用镇痛泵,应正确指导教会患者使用自控止痛,同时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减轻痛感的技巧,如听音乐、看书、看电视或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②确保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安静等,尽可能地避免噪音,确保患者高质量休息,禁止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动作轻柔、细心及耐心,禁止粗暴服务,减少疼痛刺激[3-4]。
2.5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在术后存在局部疼痛、麻木、肿胀、等不适,并且害怕术后伤口愈合及预后效果不佳,乃至担心患肢丧失运动功能等,这都会使患者出现焦躁、抑郁等心理,对此医护人员需要及时与患者交流,宽慰患者,用柔和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的治疗原理及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压力,提高患者的临床配合度,使其治疗依从性增强。
2.6 管道护理。①引流管护理:观察术后切口处放置皮下引流管的通畅情况,预防压迫、弯曲、折断、脱位等,同时注意监测引流管液体的色泽、性质、量等。勤观察,如短时间出现大量新鲜血液,马上中止引流,并且第一时间通知临床医生。②导尿管护理:术后需要全面观察患者的尿液色泽、性状等变化,并将患者1 d 内的尿量记录下来,避免出现患肢压迫综合征而引起肾功能衰竭。正确固定引流袋,避免导尿管折弯、压迫等,确保引流顺畅。
2.7 药物护理。为预防继发血栓形成,术后常规给予溶栓、抗凝、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疏血通、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等,且按照医嘱服用预防感染及营养神经药物。 用药期间定期测定PT、ACT,全面观察患者全身是否存在自发性出血问题等[5-6]。
2.8 营养支持。引导患者多食一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多摄入果蔬,保持大便通畅。禁烟禁酒,不喝或少喝刺激性的饮料(例如浓茶、咖啡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睡眠质量。
3 讨论
腘动脉栓塞患者早期处理不仅决定能否成活,更对成活后的功能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桥接血管技术能够使血管重建,同时可以不用缩短再植等优点,不仅取决于医生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也取决于术后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①感染:术后感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对此,预防术后感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护理要点。早期全面监测患者体温,若>38℃,则需要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等。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无菌操作要求,按照医嘱指导患者服用抗菌药物,伤口敷料一定要干燥、洁净,定期更换需要处于一个严格的无菌环境中,防止感染[7-8]。②骨筋膜室综合征若术后患者小腿严重肿胀、小腿前方骤然剧痛、皮肤泛青紫、远端脉搏跳动乏力或不见、压痛明显,一般意味着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确诊立即手术切开减压。③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动脉栓塞大部分发生于手术后1-3 天,而在术后24 小时内最为多见。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感觉等,如果患肢远端皮肤泛白、足背动脉搏动乏力、痛感明显的话,一般意味着出现栓塞或血栓。同时预防过度屈伸、伸展等训练,以免桥接血管吻合口出血[9-10]。伤口捆扎松紧适宜,预防血循环受到阻碍。④压疮: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早期因手术病情重、肥胖、疼痛不宜耐受、碎屑等多种因素,不敢翻身或翻身困难者,易造成。应勤于多与患者沟通,告知压疮的危害。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整理”、“勤检查”、“勤换洗”、“勤擦洗”、“勤交待”。每2 小时翻身1 次,保持受压部位的床单整洁避免造成二次伤害。⑤足下垂:患肢体位需略微超过心脏位置,促使静脉回流顺畅。保持足跟悬空,避免足跟出现压疮等。对于腘动脉缺失过多行直接吻合有张力者能够利用适量的屈曲膝关节直接吻合,屈膝位不可过大,角度一般小于45°[11]。术后膝关节禁止过度屈伸,避免血管开裂。术后卧床休息时,适量做踝关节伸屈运动,能够有效地避免足下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