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缩阳症验案2 则浅谈缩阳症中医治疗思路
2020-12-25杨朝旭薛建国陈建淮
杨朝旭,薛建国,陈建淮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1 案例一
患者黄某某,男,34 岁,未婚。于2017 年9 月30 日至江苏省中医院男科求诊。患者体型瘦小,平素身体健康。2014 年曾予以冷水每日沐浴半年余,忽于夜间阴缩突然发作,阴茎、阴囊内缩伴少腹部拘急冷痛。从第一次发病至今,每日清晨6 时至7 时,阴茎、阴囊、睾丸内缩明显,几入小腹,伴会阴部皮肤发凉,自觉凉气走窜,手足不温,偶感少腹部两侧隐隐冷痛。患者自述病情,神色紧张,焦虑明显。薛建国教授望其舌:舌偏红,苔黄腻。诊其脉:脉沉紧。患者自述二便正常,略感口苦,口唇时常发干,无晨勃。患者曾于湖北老家求诊,服多剂壮阳药无果。薛教授指出:该患者非阴缩寒中厥阴证,予以温经散寒,暖肝解痉效果不会很好。该患者阴缩病程冗长,迁延日久,病程复杂。乃寒邪由外传经入里,肝经气机郁遏,不得宣泄,久之则病及宗筋,阳不易举,阴器内缩。故治疗当透寒邪以解肝郁,暖阳疏肝以通络。病人舌红苔黄腻,多因寒邪蕴久化热,故投方需顾其兼证。投以四逆散透邪解郁加减,处方如下:
柴胡19g 枳实10g 炒白芍15g 白蒺藜30g 制香附15g 黄芩10g 甘草6g 蜈蚣2 条,投药7 剂,日服一剂,早晚分服。
7 天后,患者前来复诊,自述阴缩症状好转,微有晨勃,但仍于每日6 时发生阴茎内缩,较以往自觉下体发凉减轻,薛老师再次强调该病人非单一寒凝肝脉所致,查其舌红略紫,且患者常自觉口干,考虑淤阻肝脉,日久郁而化热,予原方添牛膝20g、当归10g 七剂。七日后,患者阴缩间作,且程度较既往减轻。另予原方七剂,诸证好转,随访至今,再无复发。
按语:该患者步入诊室时,可见其面色恍白,步伐飘忽无根,乃素体阳虚所致,患者发病前有无论季节冷水浴的习惯,感寒邪日久,因寒而起,感寒而发。《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篇》有云:“微大为肝痹肝缩。此属寒者。”,故治疗上以散寒凝、解肝郁,温补下焦、散寒温阳为主。薛建国老师临症,以暖肝煎为主方,取肉桂、小茴香温中散寒功效,温补命名之相火,川楝子、延胡索、木香理逆乱之气机以缓急而止痛;予四逆散为辅方,意在取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条畅气机之力,所治乃外邪传经入里,气机郁结于里,不得疏泄,且药性不过于温热。复投以蜈蚣,取其通络之力加以白蒺藜疏肝、泄降之力以改善患者勃起功能。黄芩以解寒凝久郁之热邪;牛膝引经下行,配与当归活血并行。诸药相互配合,温命门、散中寒、缓急痛,对症论治,故取效甚速。中医认为“肝肾同源”,且“足厥阴之筋……上循阴股,绕于阳器,伤于寒则阴缩入。”寒邪入侵于机体,凝滞于肝经,寒性收引,则阴茎内缩。寒为实邪,故临床患者多起病突然,除出现阴茎、阴囊、睾丸向小腹内收缩外,仍伴少腹部拘急疼痛,自觉阴部寒凉,畏寒肢冷,手足不温,甚至厥逆,患者舌多淡或紫,苔白,脉象弦紧或沉迟。王明辉治疗缩阳,以温经散寒为主要治疗思路,辅以柔肝舒经、理气止痛,使其气机得以通调,寒凝散而筋脉得以舒展[1]。李勇民治疗寒凝肝经缩阳者,予暖肝煎加减,药用葫芦巴、肉桂、小茴香、吴茱萸、细辛、威灵仙、青皮、桂枝、蜈蚣、白芍、甘草、当归、枸杞子治疗缩阳一例,法在解肝经寒凝,逐湿柔肝,缓急止痛[6]。据前人遣方用药治疗缩阳多用到肉桂、当归、乌药、小茴香、吴茱萸、生姜、延胡索、橘核、荔枝核、丹参等,治疗缩阳寒凝厥阴一证宜温经逐寒,行气止痛,药多用暖肝煎加味。
2 案例二
患者招某某,男,43 岁,患者近2 天来自觉阴茎、阴囊向内收缩,伴阴茎疼痛,就诊前发作3 次,均在半夜3 至5 点之间。患者每发作时小腹冷痛难耐,神慌伴濒死感。患者平素常有手心、脚心汗多,五心烦热,夜间盗汗明显,口干、口渴,伴白天四肢疲倦无力。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观其舌: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诊其脉:脉细数。薛辨治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辅以缓急止痛,拟于知柏地黄汤加减,拟方如下:
知母6g、黄柏6g、生地黄15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延胡索15g、枸橘10g、砂仁6g 后下、陈皮6g 投药7 剂,日服一剂,早晚分服。
二诊,患者服药7 副期间阴茎内缩未再发生,夜间盗汗明显好转,口干、口渴改善,大便偏干腰膝酸软时做,予原方生地加量至20g,加牛膝10g,麦冬10g。继服14 剂。
三诊患者晨勃、夜勃增加,白天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缩阳症状再无复发,守方以滋巩固,另嘱患者适当增加锻炼,注意休息,避免熬夜,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随访今日,患者再无复发。
按语:临床上辨别缩阳阴虚火旺证型,关键在于其兼症,患者多伴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汗出,心悸、心慌烦闷等阴虚的症状,患者舌多偏红,太苔少或无苔,脉细。阴虚症状的出现原因多是患者先天不足,素体肾阴不足或是误认为阳虚,过投温补之药,导致虚火内生。张建明认为素体肝旺,热病阳盛,化火灼阴是该证主要病机[4]。肾阴不足,无以制阳,虚热内生,则引动心火,或因心阳偏亢,且五志皆可化火,日久则损伤肾水,皆可导致阴虚火旺之证,孙思邈于《备急方千金要方》有云:“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西医研究表明该病患者的暗示性较高,神经比较敏感,散发病例往往有精神刺激史,患者常伴焦虑、恐慌、神经质,而这种由心理因素刺激引发的疾病,中医上有心主神志和惊恐伤肾一说,过大的精神压力和长期的抑郁会导致心阳偏亢,长期的恐惧惊慌下肾气受损,心肾阴阳互相既济的动态平衡被打破,阳盛化火灼伤阴液,宗筋失于濡养,阴茎挛缩掣痛。傅青主有云:“肾无心火则水寒,心无肾水则火炙,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故治疗思路当以滋阴降火为主要方法,交通心肾恢复两脏腑间的默契,再顾其兼症,加以心理疏导,综合治疗,遣方推荐以知柏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3 讨论
缩阳症由于临床上的不多发,且报道多以个案为主,临床上缺乏大样本的观察,造成目前尚未在诊断和治疗上达成一致见解的情况。由于缩阳的诊断仅仅是患者自觉的症状,缺乏有说服力的诊断标准,所以西医并为把该病划分进男科病症之内,而多认为是心理因素所致,且尚无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祖国医学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辨病优势,根据“寒性收引”和“肝主宗筋”的中医基础理论,将寒凝肝脉认定为主要病因,并确定了温肝散寒的基本治疗方法,且在众多中医医家的不懈探索下,逐渐完成了肾阳不足、湿热内蕴、瘀血内停、阴虚火旺另外四个症型的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医宏观思想对于疾病的把握,充分发挥了中医独树一帜的理论体系。我辈在日后多缩阳一病的探索上,应该秉承中医、西医各自的长处,开展更为细致化的研究工作,摸清缩阳的发病规律、发病特征、发病原因,从而更好的做到治疗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