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痰证研究进展

2020-12-25张燕张博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5期
关键词:津液粒细胞体质

张燕,张博达

(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0 引言

中医认为痰是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津液代谢失常从而形成一种病理产物。从痰的提出,便经历了历代医家的不断探索,而到了现代,从西医的角度探索中医的痰,也不断涌现,其中认为中医的“痰”主要涉及了血液的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丙二醛升高。血糖、胰岛素水平升高 ,T 细胞亚群CD3、CD4+降低,CD8+升高,CD47、CD8 降低等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兴奋增高等[1]。《医宗必读·痰饮》将其分为了五痰:“在脾经者,名曰湿痰”,“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在肝经者,名曰风痰”,“在心经者,名曰热痰”,“在肾经者,名曰寒痰”。而每一种痰用现代研究方法研究又有何各自的侧重点以及不同点,是否又能够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这些指标。

1 风痰

风痰是指痰盛而有动风症状者,大多是素有痰浊内停,又有感受外邪,或肝肾阴虚,肝火内盛;或内有郁热痰盛等,临床常见于“眩晕”、“中风”、“痈”[2]等病中。研究表明,风痰患者往往春季更容易发病[3],且在中风中占有重要地位,缺血性中风是因为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他的主要病机是风痰上扰,脑脉闭阻[4]。还有研究表明,风痰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5]且与波动性高血压相关[6]。方锐认为血压波动的异常主要是因为风性主动且善行而数变,肝阳亢盛,向上涌动,使得血压明显升高;根据子午流注辰时胃经最为旺盛,土虚木乘,加上痰浊阻络,导致早上血压明显升高;而夜间阴虚,阴不敛阳,阳气不入阴,因此夜间血压明显增高。在中医中认为痰根据风为百病之长得特性往往又可以分为风热痰、风寒痰,其中根据历代医家的发展,又将风分为了外风和内风。外风为春季的主气,在四季中风在春季最常见,内风往往与肝脏密切相关,而肝脏与自然界相应的就是春季。风为阳邪,清扬开泄,能够使得一部分津液消散,而津血互生,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资生,津液的丢失必然使得形成的血液减少,从而使得血液的粘稠度增高。痰邪具有粘滞感,风善行而数变,往往会使一部分痰随风到处流动,而阻塞在局部,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局部的缺血。而T 细胞活化的异常是否与风善行而数变有关。风和痰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而二者结合在一起更是具有复杂性,它存在西医的许多常见疾病中,但纵观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风痰与某种疾病之间的研究,并未有一些特殊的指标提供给我们,这或许与风痰的特性有关,它虽也是有形之痰,但不似寒痰与热痰可以从痰便可区分开来,从而可以直接从痰入手开始研究。

2 寒痰

寒痰又称为冷痰,表示寒与痰相互结合所致,而寒产生的原因常常有外感寒邪,过食生冷,或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所导致。常常见与寒和肺的症状,肺为骄脏,寒邪最先侵袭肺部,出现如胸闷咳嗽,咳痰色白清晰,或有泡沫状。临床常见于“哮”“咳嗽”“呕吐”等疾病中。根据曹玉雪等人研究,寒痰证组血和痰嗜酸性粒细胞升高[7]。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的作用是杀灭细菌寄生虫等,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具体的机理尚未研究清楚 ,但这使中医寒痰与西医炎症具有密切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在杨会敏等人的研究中观察到寒痰组中吞噬细胞明显增高,吞噬细胞主要来自血中的单核细胞,具有极强的吞噬能力,免疫防御和调节功能,但这与中医寒痰形成的理论基础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8]。杨会敏还提到在中医热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略多于寒痰,这与曹玉雪的研究有些许出入,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

3 热痰

热痰又称为火痰,是指痰与火相互结合所产生的,产生热的原因常有感受热邪、或阳气旺盛、阴虚内热等,常常见热盛伤津、热扰神明和热邪侵袭肺部等症状,如咳嗽咳痰,痰稠色黄,胸痛,口干咽燥,惊悸失眠,喜笑狂妄。常见于“咳嗽”、“哮”、“喘”、“不寐”、“狂”、“结胸”等疾病中。在曹玉雪等人的研究中观察到痰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中性粒细胞具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这或许与痰热患者中,正气尚可,还可抵御外邪有一定关系。同时在陈水红[9]的研究报告中还提到,热痰患者中的中性粒细胞高于寒痰组中,且超敏CRP 也显著高于寒痰者,炎症反应比寒痰组更高,推测热痰患者与感染关系更加密切。高秀兰[10]的研究中提到痰热是脑梗死急性期的主要致病因素,急性脑梗死是由于痰热停滞于体内,阻滞气机运行,从而使气机逆乱,上壅清窍,闭阻经脉所导致的一种疾病。作者在使用了泻热化痰之后,血液的流变学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可以推测出,痰热使得全血高切比黏度、全血低切比黏度增高。陈星[11]研究发现在在中风病中血液指标的检测对风痰阻络和痰热腑实证的评估较为确切。热痰患者中热具有灼伤津液的功能,而在中医的认识中,津血同源,灼伤津液后能影响血液,这与痰热患者中检测到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呈高凝状态也是相一致的。胡陈[12]的报告提到热痰证可能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这可能与热能煎液成痰,使液体不断的变为痰液,储蓄在人体中,越积越多,最后导致肥胖,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胡万华[13]研究表明热痰患者中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空腹血糖可能是机体邪正相争的病理产物,当机体正盛而邪盛时,正邪斗争剧烈,表现为其病理产物在体内急剧升高;相反,如果正气不足或邪气不盛时,两者斗争则相对平和,那么其病理产物升高不明显。大多数的研究中,都是将寒痰与热痰对比起来研究的,尤其是他们之间对于炎症因子的对比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区分寒痰和热痰有力的证据。其次热痰证存在的疾病明显多于寒痰证,它引起变化的西医指标也更多,那么是否热痰更具复杂性。

4 燥痰

燥痰多因燥热之邪灼伤肺络,或因肺阴亏虚所致,表现为干咳,痰少,痰黏难咳,眼耳口鼻干燥,舌红少津等。本证主要见于“咳嗽”病中。曾令武[14]、罗庆文[15]的两项研究表明,燥痰患者可有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充血明显,或许由于燥痰具有明显的粘滞性,可以黏着在咽部,从而又使得津液受阻,两者形成恶性循环相关,张慧[16]选取的燥痰犯肺证的患者中发现血液粘稠度明显增高,燥邪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具有干涩伤津的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提到,津液和血液都是来自水谷精微,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燥邪使得津液减伤,自然血液研究减少,粘稠度增高。燥痰从中医角度看,存在的疾病比较少,而且疾病也相对于比较简单,因此关于燥痰的研究较少,机理也不是很明确。

5 湿痰

湿痰又称痰湿证,因湿邪阻滞,津液停滞、聚湿而成。可见胸闷、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舌苔厚腻,脉滑等。本证常见于“咳嗽”、“喘”、“呕吐”、“昏迷”等疾病中。脾失健运,脾主运化的功能失调,不能运化水湿,津聚成痰,最终导致浊气不上清气不降从而形成二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基本病机,这与内质网所致的各种蛋白质异常从而引发糖脂等代谢紊乱是相类似的[17]。若停聚在体内的痰湿未能及时消除,长期伏于体内,那么易化为浊脂流于肌肤从而发为肥胖,痰湿脂浊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同时可以是致病因素导致疾病,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在肥胖病人中结果就是越来越胖[18]。脾虚生痰也是非酒精性肝炎的基本病机,非酒精性肝炎是由胰岛素抵抗或遗传易感以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的脂肪肝,各种原因导致的肝失疏泄、脾失健运都可以导致体内的津液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痰液,蓄积于肝内而导致脂肪肝[19]。陈禹[20]研究显示,糖尿病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表明,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体质类型是阴虚体质、痰湿体质;高脂血症多表现为兼夹体质,其中痰湿体质是其主要体质类型之一。在高云云[21]的研究中表明痰湿体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密切相关,血清TNF-α、LP 显著增高,APN明显降低。瘦素(LP) 可以调节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它的浓度与睡眠、体重增加相关,与中医气化不利,精气运化不畅,停滞于体内是一致的;脂联素 (APN) 主要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降低提示可能是保护因子,它与BMI、AHI、ESS、TG、TNF-α 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姚海强[22]从影响因素,中医病机以及分子机等方面都论述了痰湿体质与肿瘤密切相关,分子机制主要是从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来阐述的。综上湿痰大多与代谢有关,是不是可寻找更多的指标来证明,从而增强疾病证型的判断。且对湿痰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从体质方面分析的,有许多医家治疗疾病是从体质入手的,是否可以通过西医的一些指标来判断某种体质。

6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痰下面,他们之间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风痰与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中风、波动性高血压相关;寒痰与嗜酸性粒细胞、吞噬细胞相关;热痰与中性粒细胞、血液流变学、血糖、肥胖等相关;燥痰淋巴滤泡增生,悬雍垂充血密切;湿痰与肥胖、非酒精性肝炎、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肿瘤相关,且湿痰多从体质论述。我们还可以发现有的多是从指标研究,有的是多从疾病方面研究。这可能与各种痰所具备的特征相关 ,但我们是否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每一种痰它的明确指标,从而帮助我们在临床快速的判断,指导用药,同时发挥我们中医的特色。

猜你喜欢

津液粒细胞体质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罕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中性粒细胞在稳态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调节作用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