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五驾马车”防护策略

2020-12-25卓吴会王秋月谢春光唐建元岳仁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
关键词:正气气机肺炎

卓吴会,王秋月,谢春光,唐建元,岳仁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0 引言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爆发以来,由于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疫情蔓延进一步加快,截至5月14日24时,我国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2933例,累计死亡病例4633例[1],国家高度重视,国家卫建委已将此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WHO(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20年1月31日将其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凤凰新闻网全球疫情实时动态显示截止2020年5月15日9时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高达4388936例,标志着新冠肺炎已成为继SARS之后又一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大传染病,防治刻不容缓。国家先后出台了多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新冠肺炎的诊断、上报、治疗、预防提供了国家规范,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也将传染病的防控放在了“战疫”的首位。本文基于治未病理论,针对疾病的各个角度提出“五驾马车”防护策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1 新冠肺炎的中医认识

根据当前报道,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等[2]。结合三因制宜的观点,本病当属“疫病”范畴,病因有内外之别,内因在于体质之差,而由于时运、地域的原因,外因之疫毒邪气性质偏湿,疾病进展,流行各地则可有夹寒、夹热、夹燥等不同演变,疫疠毒邪自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可涉脾胃,病机重在湿毒内蕴,气机升降失司,因此治疗时当以驱邪外出、调畅气机为主,同时以顾护正气为要,防治一体,早识别、早辨证、早治疗,防止邪气深入,逆传心包。

1.1 发病背景

中医辨证施治时讲求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新冠肺炎此种新发之病,在进行疾病溯源时也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以求全面。

1.1.1 因时而论

(1)五运六气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分析来看,己亥之岁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见少宫土运,岁土不及,而庚子之岁则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商金运,岁金太过[3]。意即土运不及,风木偏盛,其后逢燥火来复,气温上升,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中所谓:“己亥之纪也……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而本病正始于己亥之末,爆发于庚子之初,此间岁运失常,常致疫病,正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谓之“疫者,感岁运之戾气。因其岁运失和,中含毒气,人触之即病”。

(2)气候特点

武汉所处之地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冬季平均气温在0℃~8℃左右。但根据气象报告来看,2019年正值冬季三九前后之际的武汉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 实属暖冬,气候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加之疫情爆发之前当地阴雨天气缠绵数日,不时之气留连,正是《温病条辨》所提之“冬温者,冬应寒而反温,阳不潜藏,民病温也”,如此明显的气候异常成为疫毒之气渐生的基础。

1.1.2 因地而论

疫情首发之地为武汉,从地理环境来看,此地位居长江流域,处于汉江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交汇于此,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有“百湖之市”之称,全市水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1/4,除此之外,湿地资源也极为丰富,空气湿度大,湿气弥漫的自然环境奠定水湿之邪易生的基础,加上恰逢暖冬,天暖地湿,成为影响疫毒邪气性质偏向的关键。

1.1.3 因人而论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武汉人民因水而生、得水而兴、靠水而居,靠水吃水,食物以水产品常见,居处也受地域影响而多潮湿,体质偏向分析当以湿为主,且夏季时武汉炎热难耐,多数人贪凉饮冷,易伤脾胃,内湿由生。时值偏湿之疫病来袭,同气相求,内外合邪,疾病则发。

1.2 病因病机

新冠肺炎之病属“疫病”无疑,根据三因分析来看,降水之丰富、水域之辽阔、暖冬之气候都证明触冒之疫毒之气性当偏湿,《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出“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气所为也”,湿性则重浊黏滞,易于阻滞气机。因此,湿毒之邪自口鼻而入,邪正交争,气机不畅,正符合《温疫论》之“疫疠毒邪张溢,营卫运行之机乃为之阻,人身阳气因而屈曲则发热”,但由于性质属湿,故热象多不显,常表现为低热或身热不扬;卫气固护之力减弱,波及在外之清窍,故可见鼻塞、流涕等表证;邪气充斥,子病及母,湿毒困阻脾阳,故见乏力、腹泻等症;湿毒疫邪蕴结不解,气机难以正常流转,升降失常,在肺则见咳嗽,在胃则见恶心、呕吐之征,而多数患者表现为干咳则是由于湿毒阻络,气机不畅,津液不能布散,而或夹热、夹燥耗伤津液,故见干咳。因此,综合分析来看,湿毒内蕴,气机升降失司当为新冠肺炎的核心病机,湿毒为其病理基础,《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此则疫毒之气自口鼻而入,邪伏未已,发病则首当始于肺,因此病位核心在肺,可涉及脾胃。至于其寒热之性,正如《证治汇补》所云:“湿证之发,必夹寒夹热”,临证时当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3 疾病证治转归

基于上述新冠肺炎之核心病机,故治当以驱邪外出、调畅气机为主,同时以顾护正气为要,按照程国彭的观点,此属“在人之疫“,治疗“宜用芳香之药以解秽,如神术散、藿香正气散之类,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至于经络、口鼻所受之邪,传入脏腑,渐至潮热谵语,腹满胀痛,是为毒气归内,非疏通肠胃无由以解其毒,法当下之。其大便自行者,则清之。下后而余热不尽者,亦清之,须令脏腑之邪从大便出也”,意即驱邪外出当以芳香散邪、清热通下为主,参考第六版诊疗方案来看,疫病之防治均在首位,须得防治一体,早识别、早辨证、早治疗,治疗时当有侧重,分期分型,辨证论治,但法不应离祛邪扶正之外,以期邪气早退,不致内陷。若本则湿毒蕴结不解,或发于体虚正弱之人,日久则易化热化燥,传入营血,正所谓“营分受热,则血热受劫”、“逆传心包”,可扰及神明、迫血动血、内闭外脱等,波及肝、肾、心包等,从而出现呼吸困难、神昏烦躁等,甚则呼吸衰竭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脓毒症休克、代谢紊乱、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2 “治未病”理论对防护新冠肺炎的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治未病”思想作为贯穿诊疗过程的主导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多次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等,奠定了治未病理论在中医药疾病防治中的地位,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因为正气内虚,不敌邪袭,结合多种手段达到扶助正气,以期“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不同层面指导疾病的防治。此次新冠肺炎是由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邪从外感受,发病与否、疾病进展都和正气之强弱密切相关,因此治未病理论不只是应用于确诊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对于疑似患者、高危人群甚至普通民众都应据此进行防护。

3 “五驾马车”防护新冠肺炎

对于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来说,即使无症状感染者或是潜伏期患者也会传染,因此积极的防护措施尤其重要,涉及生活中各个方面,在此笔者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五驾马车”防护策略,普遍适用于广大民众,以期提高针对疫情防护措施的普遍性,更宜于推广应用。

3.1 医药

古代由于战争、洪灾等因素爆发过诸多疫情,因而许多医家在其论著中都有关于疫病的认识及防治,在口服预防药物之外尚且存在很多方法,因此对于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护可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防护策略参考。

3.1.1 中药烧熏

在《备急千金要方》、《肘后备急方》、《冷庐医话》等多部医术中均有使用中药燃烟以熏的记载,借此达到辟秽除浊之功,鉴于此次新冠肺炎之疫毒性质偏湿,结合现代研究,苍术可用于空气消毒,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4],因此疫情期间选择中药烧熏不失为一种易于操作、经济实惠且安全的防护方法,且此法适用于家庭、医院各个环境下使用。结合疫毒之性,烧熏法选方可参考陈可冀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所论之“避瘟丹”(生甘草、苍术、细辛、乳香各30g),使用时放炭火上取烟熏之或制成粉末以艾绒引燃以熏之即可。

3.1.2 香囊

古时则有佩戴香囊之习惯,早在《山海经》和《本草纲目》中就对佩带薰草防治时疫之病有所记载[5],属中医外治法之“衣冠疗法”范畴,囊中药物常选择藿香、佩兰等芳香辛散之品,尤其在瘟疫流行之时,可选择多种避瘟香囊佩戴,有避瘟疫、解百毒之功,且此法简单实惠,易于随身携带。而现代研究表明,艾叶、檀香、苍术、白芷、辛夷、佩兰等药物制成的中药香囊抗菌作用良好且对空气中的细菌等均有明显清除作用[6]。因此,结合疫毒性质、地域特点等因素,在新冠肺炎防控期间可选择具有芳香化浊、辟秽除湿功效的中药如藿香、佩兰、艾叶、白芷、薄荷等纳入香囊中佩戴,具体应用时可选择各省防控指南中建议处方(如藿香10g、肉桂5g、山奈10g、苍术10g,研为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7])。

3.1.3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均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气,调节阴阳,从而达到强身保健之效。因此为达到增强正气的目的,一方面可选择临床常用的具有保健之功的穴位如足三里、气海、关元等,也可根据体质有选择性地调补阴阳,另一方面可针对除湿而选择丰隆等穴位,共同达到防护疫病的目的。同时注意期间勿过欲过劳,注意饮食,食宜清淡。根据个体差异,在选择具体的方法时,也有针刺、艾灸、推拿、穴位贴敷、耳穴等诸多手段可供挑选。

3.2 饮食起居

防护重在顾护正气,应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黄帝内经》中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饮食上首当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饥饱适度,烹饪时当煮熟煮透,忌食生冷之品,饮食宜清淡,首选药膳及药食同源食物,其次可根据体质、地域等差异进行适当的偏重,如阳虚体质可进食当归生姜羊肉汤以温补阳气,位居北方则可选择银耳、百合、香梨等滋阴润燥之物,基于本次新冠肺炎的特殊性,首应禁食野味,少食、不食易助长湿邪或有损脾胃之物,注重健脾养脾。至于起居,则应当保证充足的睡眠,起居有常,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室内通风换气,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被,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时刻顾护正气,正如张景岳所云之“瘟疫乃天地之邪气,若人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自不相染。故避之之法,惟在节欲节劳”。

3.3 情志

疫情当前,国家及各级政府都建议民众足不出户,居家避护,但也正是由于长期的居家,与朋友、社会脱离日久,渐扰情绪,或是高危患者、疑似患者在等待中极其惊恐忧虑,如《素问·举痛论》所云“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情志不调导致气机不畅,气血失和,正气耗伤,无形中增加了感染及传变风险,故所有人都应当内守精神,切勿惊慌、焦虑,怡情易性,保持舒畅的心情,勿致情志不畅而百病由生。

3.4 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调动人身之阳气,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有益。根据自身体质、年龄的不同因素,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然由于当前应居家静养,活动区域有限,可首选传统保健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但应“不妄作劳”,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汗出过多而耗气伤津。

3.5 隔离

自古以来预防瘟疫流行的最有效措施不外乎隔离,如《内经》所云之“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同时从西医角度而言,针对传染病,一方面是消除传染源,另一重要方面则是切断传染途径,对于确诊患者及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是基于隔离传染源从而切断传染途径,但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高危人群而言则更应该针对传染途径做好个人防护,谨记口罩、手套等防护措施,避免处于人群聚集、空气流通不畅之处,勤洗手,保证与他人的距离隔离、空间隔离、区域隔离,保证机体与病邪的隔离,从而达到有效的防护。

4 结语

作为一种新近发现的传染病,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还处于探索过程中,并非一时之功。笔者结合当前认识,认为本病属于“疫病”范畴,核心病机为湿毒内蕴,气机升降失司,治当祛邪扶正并重,注重防护,应当从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运动、隔离五个方面践行“五驾马车”防护策略,全民战疫,人人有责。

猜你喜欢

正气气机肺炎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方天祥
来势汹汹的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