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期妊娠临床效果观察

2020-12-25王艳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期
关键词:前列腺素黄体酮流产

王艳茹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 引言

人工流产是在怀孕3个月内终止妊娠,采用人工或药物进行人工终止早孕。药物流产是指用药物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适用于妊娠7周以内者,临床应用广泛,不需手术,而达到流产[1]。药物流产简便、有效、无创伤,避免了进宫腔操作造成的并发症。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前列腺素终止早孕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是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流产方法,现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进行终止早期妊娠妇女80例,均经尿妊娠试验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宫内孕,患者自愿应用药物流产进行终止妊娠。年龄20~40岁,平均(22.5±2.5)岁;妊娠1次11例,妊娠2次18例,妊娠3次36例,妊娠3次以上15例;妊娠天数为36~50 d,平均(45.2±2.5)d。未产妇29例,经产妇51例。

1.2 方法

应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联合配伍。米非司酮的服用方法有两种:顿服法和分次服法。每次服药前后各禁食1 h。分次服法,用药第1天:首剂服米非司酮50 mg(2片,25 mg/片),8~12 h后服25 mg(1片)。用药第2天:早晚各服米非司酮25 mg(1片)。用药第3天:早上8时左右服米非司酮25 mg(1片),1 h后加用前列腺素或第2天和第1天同样服法,第3天加用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于首次服米非司酮36~48 h(第3天上午)来医院,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μg(3片)或卡孕栓(PG05)l mg置阴道后穹隆。留院观察6 h。

用药后观察:服用米非司酮后和服用前列腺素前,注意米非司酮引起的不良反应、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如出血量大或组织排出,应及时到医院,必要时送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前列腺素类药物使用后住院观察体温、血压、脉搏、恶心、呕吐、腹泻、头晕、腹痛、掌心瘙痒、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警惕过敏性休克、喉部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密切注意出血和胎囊排出[2]。如果胎囊排出后有活动性出血,应给予紧急治疗。胎囊排出后1 h再出院,并告知约2周后随访。胎囊未排出者6 h后可离院,约1周后预约随访。出院后应将注意事项向受术者告知。

1.3 疗效判定

完全流产:给药后胎囊完全排出,或未观察到胎囊完全排出,但经超声检查子宫内未发现妊娠,无刮宫,自身止血,HCG尿阴性,子宫恢复正常大小。不完全流产:给药后胎囊自然排出,因出血过多或随访时间过长行刮宫[3]。失败:用药第8天未观察到胎囊排出,经B超证实继续妊娠,胚胎继续生长,并存在胎心搏动;胚胎停育者最后采用负压吸引[4]。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χ2和t检验,差异显著表示为P<0.05。

2 结果

(1)80例妇女中,完全流产74例(92.50%),不完全流产1例(1.25%),失败5例(6.25%);80例妇女中孕周<6周者47例,流产时间平均为(4.86±3.02)h,完全流产42例(89.36%),不完全流产1例(2.13%),失败4例(8.51%);孕周>6周者33例,流产时间平均为(3.92±3.40)h,完全流产32例(96.97%),不完全流产0例(0%),失败1例(3.03%);未产妇29例,完全流产25例(86.21%),不完全流产1例(3.45%),失败3例(10.34%);经产妇51例,完全流产49例(96.08%),不完全流产0 例(0%),失败2例(3.92%)。妊娠1次11例,完全流产11例(100.00%);妊娠2次18例,完全流产15例(83.33%),不完全流产1例(5.56%),失败3例(16.67%);妊娠3次36例,完全流产35例(97.22%),失败1例(2.78%);妊娠3次以上15例,完全流产14例(93.33%),失败1例(6.67%)。

(2)流产者出血时间,最短10 d,最长42 d,平均(12.0±5.0)d,副作用主要为轻、中度腹痛,发生率为95%以上。

3 讨论

药物流产是指使用药物而不是手术来终止妊娠。药物流产包括米非司酮联合前列腺素、雄激素联合前列腺素和中药流产。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结合。药物流产一般指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联合终止妊娠的方法。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酮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阻止胚胎发育,促进其死亡[5]。该药可与黄体酮受体结合,竞争性强,对子宫内膜黄体酮受体亲和力强于黄体酮的5倍,从而抑制子宫内膜床前的正常生理变化或对黄体酮蜕膜发育起到抑制作用。导致蜕膜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胚囊从蜕膜剥离,达到抗着床或终止妊娠的作用。由于子宫的自发活动通过孕酮和前列腺素之间的平衡来调节孕酮的失活,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和子宫肌层对前列腺素敏感性提高,引起子宫收缩。子宫收缩进一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并加强器官的收缩。由于该药不能引起足够的子宫活性,所以早孕不完全流产率较高,但能增加子宫对前列腺素C的敏感性,因此,连续服用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药物不仅能减少不良反应。前列腺素的使用,也显著提高了完全流产率(高达95%)。前列腺素(PG)最初是在精液中发现的,因此推测它是由前列腺产生的,被称为前列腺素[6]。PG是一类二十碳烷酸衍生物,按其五个碳环结构形式可分为A~I型和其他主要类型,以及各种亚型。大部分属于局部激素,在局部产生和释放,在局部起调节作用,不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血液中的PG浓度很低。前列腺素能引起子宫收缩和宫颈扩张,从而释放胚胎组织。这两种药物的结合导致了流产。药物流产的全流产率为95%,具有使用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可避免手术造成宫颈和子宫损伤,避免手术流产的痛苦。

用药必须准时,不要错过;用药过程中不要服用消炎药、水杨酸、镇静剂或广谱抗生素。阴道出血开始后,使用者应使用专用小便器观察是否有组织排出物,如有,应及时送给药单(医院)检查。如果胎囊排出3周后仍有阴道出血,所有患者均应就医。如果大量活动性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或突然生长,需要紧急治疗。药物流产后,应在月经前禁止性行为,并应在月经后及时实施避孕措施。医务人员在药物流产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鉴别异位妊娠、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防止漏诊。给药后随访1周。流产和月经恢复的效果应在6周时进行评估。

本研究中,80例采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终止妊娠的妇女中,完全流产74例(92.50%),不完全流产1例(1.25%),失败5例(6.25%),适用于不同的孕产次妇女应用。流产者出血时间平均(12.0±5.0)d,副作用主要为轻、中度腹痛,发生率为95%以上。

终止早期妊娠应用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配伍,临床效果满意,减少了药物剂量,操作方便,副作用减轻,是有效的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前列腺素黄体酮流产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