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工治未病”理论浅谈中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
2020-12-25王紫琳巴元明
王紫琳,巴元明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2.湖北省中医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2019 年12 月于湖北省武汉市出现继而波及全国乃至世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截止到2020 年3月6 日,全国确诊病例已达80718 例,死亡病例达3045 例,治愈病例达53889 例。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 年3 月3 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本病患者临床上多见发热、干咳、乏力的症状,少部分患者伴有咽痛、鼻塞、流涕、腹泻、肌痛等。本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流行性、发病急骤、临床症状相似等特点,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疫情发展至今,传染源未明确,特效药及疫苗仍处于紧迫的研究过程中,情况严峻紧急,对世界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及人民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威胁。在渊源流长的中医药历史使用进程中,于疫病的防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特点,本文基于“上工治未病”理论浅谈中医对新冠肺炎的防治。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
1.1 地理特点
湖北武汉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发地,具有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其为中国中部地区、地理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地大物博,面积广阔,是中部唯一的特大城市,平素称之“大武汉”。水域辽阔,江河湖港错杂分布于全市,当地人民可谓之傍水而生,素有“江城”之称。气候季节特色明显,夏季酷热冬季寒冷,雨量充沛,季节过渡不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2 气候特点
自然界存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若遇六气太过或六气不及均易引致疾病,武汉12 月历年为寒冬之象,然2019 年气候异常,寒冬迟迟未至,当寒而不寒,加之阴雨绵绵半月余,非为其时而具其气,“疠气”于长时间的暖湿蕴结中滋长而生。加之“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精气保养不充,阳气生化不足,易受外邪疠气侵袭引致外感发热性疾病。据中医“五运六气”及“天人相应”学说分析,2019 为己亥年,全年土运不及[2],脾虚而运化失司易内生痰湿。2019 下半年客气见少阳相火在泉3[2],多火而易燥,主气见太阳寒水,寒热相合,与气候应寒反热相应,疾病易发。
1.3 易感人群特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感人群范围广泛,儿童、成年人及中老年人均可见,急重症及预后欠佳者以伴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居多[4]。中医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当人体健壮、正气充盛则不易受外邪侵犯,即便染病,亦可快速恢复。
成年人生活作息、工作压力、饮食习惯易出现一时正虚,而儿童气血尚未充盈、脾常不足,然其生机旺盛蓬勃,故成年人及儿童患者多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预后良好。老年人正气耗损,染病后邪气亢盛,无力抵抗,预后欠佳。
武汉人民久居此地,喜食寒凉、甜辣、水产品等加之地理、气候湿性明显,缺乏充足的运动等习性均易致脾虚湿盛。现今疫情严重,人民心理健康情况不一,不良情志亦会影响疾病的发生及转归。内外因共同作用加之感染疠气而发病。
1.4 病因病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为“疫疠之邪”侵袭,“疠气”多从患者口鼻入,继而侵袭肺脾二脏。本病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发展至今已于世界广泛传播,于我国多个省份波及8 万余人,具有传染性强;易引起广泛传播、流行;发病急骤,病情易于传变;临床症状相似;急重症患者病情危笃,具有较高死亡率等特点。
各医家对本病病机判断不一,仝小林院士[5]认为本病为寒湿疫,伤阳为主,湿毒瘀闭为其病机,治以芳香化浊、温散透邪。邱瑞瑯教授[6]据本病临床表现认为湿邪致病,初期表证,若素体有热,易化燥化热。据舌象可分为①阳虚寒湿②实热、湿热③燥热伤津三类。罗丹医生[7]认为本病为“湿毒疫”,病机为湿郁肺脾,日久化热为湿热互博。王金榜教授[8]认为本病病机为“湿性浊毒”,属于“寒(热)湿疫”。张侠医生[9]依据南京42 例临床病例认为本病病理以“湿毒”为核心,与热、虚密切相关。据地理、气候、易感人群人文特点及各医家经验可见本病湿邪壅盛,初期侵袭肺胃见肢体困重、咳嗽、纳呆、倦怠乏力等;继而湿毒阻滞脏腑气机,津液上乘受阻或化热伤津而见身热不扬、气喘、干咳、少痰;湿热日久而入营血,热毒易瘀,闭阻心包而见神昏谵语、休克、呼吸困难、出血等急危重症。本病病因病机为“湿浊毒疫”,依据各地、个人差异于转归过程中多有痰、热、毒、瘀、寒等病理因素影响。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措施
2.1 未病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力强、扩散迅速,于世界各地广泛传播,而世界人口基数大,未感人群仍占较大比例,故保护未病而易感人群是“上工治未病”之基础。疾病发生发展的重点在于邪正交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故于未病阶段应基于顾护正气、避除邪气采取措施。
2.1.1 隔离
《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0[1]确定本病传染途径以密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飞沫为主,在第五版的基础上加入封闭环境亦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传染源以感染患者为主,但无症状感染者亦有可能成为传染源。潜伏时间1-14 天多见,但仍有新闻报道24 天潜伏期患者。故通过隔离切断传染途径是防控疫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同时居家人群注意勤洗手、勤开窗,外出时佩戴口罩、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用手触口鼻眼,归家后人与携带物均清洁消毒,共同做到避除邪气。
2.1.2 中医药预防
现在仍处疫情攻坚战阶段,临床对确诊、急重症患者较为重视,而西医于本病无特殊的预防药物及措施,中医药具有安全、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特色。根据各地各年龄段患者配以相应顾护正气或安神定志的药物,在治疗、预防疾病以及稳定居家群众心理状态等方面均有裨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1]为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及素体虚弱者拟定处方为:黄芪15g,防风、白术各12g,太子参12g,桂枝、白芍、连翘、苍术、藿香各10g。推荐玉屏风散、参芪片等中成药。姜良铎教授[12]基于本病“气不摄津”的前提为密切接触人员拟定处方为:北沙参、知母、苍术各9g,连翘12g,桔梗6g。王金榜教授13[7]建议玉屏风散予以气虚患者;生脉饮予以气阴两虚者;藿香正气液予以寒湿内盛者;连花清瘟予以易风热者;双黄连口服液予以表里同病的患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14]拟定预防处方为:金银花、芦根、连翘各30g,竹叶、荆芥、藿香、桔梗、甘草、薄荷各15g。陕西省[15]拟定预防处方为:黄芪15g,百合、梨皮、芦根各30g,防风6g,炒白术、石斛各10g,甘草6g。山东省[16]拟定预防处方为:黄芪、白术、连翘、麦冬各10g,金银花15g,太子参12g,防风、苏叶各6g,甘草3g。
2.1.3 中医运动养生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生活日益便利,人民群众运动活动日益不足,加之现今疫情防控严格隔离的措施,人们居家久卧久坐,电视、手机不离,运动更加缺乏,中医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安逸过度亦会损伤气血,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机体脏腑的正常运行。故倡导人们运动有度,动静结合。根据因疫情居家的人群年龄、身体素质及环境大小推荐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较为舒缓的运动,通过微微汗出达到排出体内湿毒、畅通气血、顾护正气、提高代谢能力、缓解焦虑紧张心情等作用。同时倡导人们静功法,通过简单的调息、凝神等方法调摄精神的同时顾护正气。
2.1.4 香囊、香薰
对于疫病易感人群推荐佩戴香囊辟瘟囊,中药香囊防疫历史悠久,具有制作简便、价格低廉、佩戴方便的特点。辟瘟囊具有芳香化湿、疏肝行气、助津液输布、避秽除恶杀虫的作用,可调节人们饮食,减轻紧张、抑郁、恐惧的情绪、改善睡眠,对人体进行整体的调节以达顾护正气、避秽浊虫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辟瘟囊内药物具有抑制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17]。除了佩戴香囊外,亦推荐将传统香囊内有效成分提取至香薰、沐浴品、滴鼻器以及喷雾剂中,通过其气味布散于周身肌肤、粘膜和经络。同时人们也可选用熏艾条、涂抹风油精、清凉油等方法防御疾病。
2.1.5 饮食调节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影响着机体脏腑功能,而现代社会饮食失宜者众多,加之新冠肺炎多数患者有脾胃不适的症状,故饮食的调节在防控中至关重要。提倡:①饮食规律正常,不可过饱、过饥;②饮食洁净,勿食过期腐坏之品;③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辛辣、肥甘厚味之品;④饮食宜寒温适宜,现气候寒凉,温热饮食为佳。生活中可配以食疗法,多食萝卜、山药、百合、莲子等。
2.1.6 情志调节
现阶段无论是患新冠肺炎患者还是居家隔离的群众,接收网络、电视、手机多方面的繁杂信息,极易有焦虑、紧张、惊恐、无措的情绪。其中以悲、恐为甚,“悲则气消”易伤肺,致萎靡不振、乏力、气短。“恐则气下”易伤及肾,致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情志过极使正虚易受邪侵的同时使病势加重。当配以心理调节热线、加强日常人文关怀及心理干预措施,发放安神定志香囊,倡导运动、音乐放松等方式助群众情志调和,群众则镇静安心居家,接受正规渠道信息,增强对政府与自我信心,提升机体抗病抗邪能力。
除此之外,还可采用针灸、艾灸、穴位按摩等方法刺激关元、大椎、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调理脾胃功能,散寒温阳,提高自身免疫力。
2.2 已病阶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势发展情况不一,以轻者多见,但不乏无症状患者,此类患者可充分发挥中医四诊优势,积极采用中医药防治方法干预以扼杀疾病于萌芽。占多数的早期患者据其临床表象对症治疗以驱邪外出,本病“湿毒浊疫”致病,重视祛湿化浊避秽的同时顾护正气,不宜苦寒过甚以防遏抑病邪。目前对新冠肺炎病势转归机制不明,对伴有基础性疾病、年老体衰及婴幼儿类患者应警惕疾病发展至中重期甚至危重期。对出现呼吸困难,脏器衰竭的危重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重视中医回阳救逆固脱的急救运用以缓解病情、降低致死率。
2.3 病势已衰
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日益增多,但亦有核酸检测复阳、疾病复发的报道。故患者出院后亦不可放松警惕,仍应采取防护措施。对于重症、年老体衰患者,病势虽去、正气已伤,可适当服用中药调理。同时病势已衰,恐患者情绪过喜或过劳过食而复染疾病,则倡导其情志调畅、饮食适宜、劳逸结合、调养生息顾护正气。
3 小结
目前对新型冠状肺炎的认识有限,各地各人辨证论治结论不一,然据其爆发地武汉的地理、气候、易感人群等特点可分析核心病机为“湿浊毒疫”,正气虚损而致外邪入侵。防治过程中应谨守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理念,倡导未病阶段:正确隔离以切断传染源;中医药防护疫病;运动有节以顾护正气、调畅情志;香薰、香囊以避除邪毒;饮食及情志调节以助中气充盈。已病阶段分期使用相应中医防治法,使疾病未发者遏制于萌芽;早期患者助其恢复、减少向中重症转归;危重期缓解病人症状,降低死亡率。病势已衰阶段亦警惕疾病复发。力求在疫情攻坚过程中,医护、政府及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以达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