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型课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设计原则
2020-12-25福建
福建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阐明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所谓议题,就是对话、协商、讨论的话题或项目,也包括立项的原因和前景、实现的途径与方式等内容,目的是通过讨论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动决策的实施。”议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
议题式教学是以情境为载体,设置议题,以议题为引线,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设计应按创设情境,设置议题,引发思辨,探究分析,生成知识与价值认知,成就学科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思路有序推进。教学议题的设计成为这一教学方式实施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课教学议题是为了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目标及任务而设置的议题。笔者结合《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的教学,着眼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与当前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现状,在本文中初步探讨了议题开发应坚持的设计原则。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改革,并非是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全盘否定,仍需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要教学活动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和开发问题。教师作为议题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对议题的设计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基于教学任务和目标,围绕相关教学内容的实施,统筹设计议题,预设各个议题的论点方向、论证过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论据的给定,并预留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可能发生的动态生成空间,使议题探究具有价值性和可行性。学生作为教学议题的探究主体,议题的设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主体地位,从高中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储备状况、能力所及程度出发,关注议题探究所能引发的思想碰撞与价值认同、知识拓展与深化、技能应用与提升,激发探究兴趣,提升参与度。
在关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的教学中,笔者以塞罕坝林场建设为题材,创设了陈彦娴(第一代塞罕坝建设者代表)等人放弃高考选择到塞罕坝林场当工人的情境,设计了“你如何评价陈彦娴等人当时的选择?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的议题。该议题第一步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的价值与价值观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第二步追问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同等的身份置换,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思想碰撞,生成新知,激发进一步探究学习以解答困惑的兴趣。两步议题既综合学生实际进行设计,又培养了学生价值观方面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素养,渗透着议题设计的真理性与价值性。
二、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基于活动型课程,实施议题式教学,议题的设计既要避免蕴含理论知识空洞化,也要避免探究过程的臆想化。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要内容化,活动型课程是由一系列的议题探究贯穿而成,议题是引线,也是载体,应该具有连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议题设计应着眼于学科任务与目标,蕴含学科内容的表达,要能引发对既定学科知识内容包括学科内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和方法的追思与生成,不能偏离学科知识这个中心,使问题空洞化,缺乏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议题设计应基于情境,或反映国际国内社会热点、焦点,或彰显地方特色,挖掘校本化素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具备实践探究的可行性,能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所养成的能力去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公共参与素养,不能使学生面对议题,既无生活经验启发,也无实践操作的切入点。
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教学中,笔者创设塞罕坝林场从当初建设的原因到如今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情境,设计了“请阐述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认识演化过程的启示”“我们身边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议题。该议题的设计基于情境分析,启迪“认识论”知识的调动与迁移应用,探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等新知,又反映时代要求,激发学生分析身边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社会生活,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交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易于思维与实践探究的启动。
三、坚持开放性和导向性相统一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应对开放社会和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学生应掌握必备知识,具备关键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价值选择。承载课程内容实施的议题设计应具有开发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对挑战的思维能力功能,又具有价值引领功能。一方面,议题设计应避免过于追求单一既定结论的模式,注重开放性,激发多维度探究兴趣,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养成独立思考、发散思考的思维品质和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议题的开放性应该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前提架构,议题的开放性设计应蕴含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避免使学生在不同视角的探究分析中做出错误的选择,丧失教学本身的价值观引领功能。议题的开发应是一种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设计。
在“直面生活中的价值冲突”环节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社会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情境,设计了“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请模拟撰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议题。学生解读情境,融入情境,启动思维,开展探究,从不同视角进行规划选择。该议题的设计体现开放性原则,不具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等不同角度切入说明,形成丰富多样的职业规划设计,但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性原则,有统一标准,即无论什么样的职业规划都“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把开放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在探究活动中渗透着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
四、坚持思辨性和结论性相统一
辩证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必备思维品质,也是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议题承载的学科内容、任务和价值引领功能需要通过辨析式的学习路径来实现。辨析,即辨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根据某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对不同观点与立场、利益进行辨析、辩护与辨别。学生只有自主经历由建设性批判思维主导的辨析过程,才能通过思维和操作活动的过程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议题的设计要把辨析的过程与形成的结论相统一,让学生发现观点差异,再通过比较分析作出合理判断,最后结合辨析作出合理选择,校正偏差或错误。一方面,议题的设计应表现出思维的张力,能够引导学生在情境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提高认知,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认知。另一方面,议题的辨析应具有正确的结论定性,形成价值认同,突显价值引领功能。
在“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第一代塞罕坝人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塞罕坝工作的情境,设计了“如何评价当初没有选择去塞罕坝工作的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议题。学生对这一议题展开了辨析式探究与辩论,辨析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得出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但只要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利益的判断和选择都是值得肯定”的结论。这一议题的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思辨,深化知识认知,产生行为和价值在判断与选择上的共鸣,也解答了前述议题“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的困惑,培养了学生辩证看问题的科学精神,形成价值观认同。
五、坚持情境性和限定性相统一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是用学科知识和技能解释、解决复杂社会生活情境问题的能力和品格。这种素养是在一系列情境问题的探究体验中养成的,养成过程是学生在与情境问题的互动中理解特定学科知识,掌握相关学科技能的过程。因此,议题设计应基于情境,承载特定任务。一方面,情境是议题的载体,议题的设计要内生于情境,议题的解决要基于情境分析,不能脱离情境,与情境不相干,也不能使情境只成为议题的引子,要达到问题与情境相交融。另一方面,议题设计应具有限定性,承载特定学科任务,能够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即保留关键性情境材料,剔除情境中无关紧要甚至影响认识情境本质的细枝末节,以有效分析和解决情境问题,从而达成特定知识的生成与内化、特定能力的培养、特定情感价值的塑造,实现相关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培育。
笔者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课教学中所设计的一系列议题均由所创设的相关视频或文本情境引发,指向具体的学科内容与学科任务,既由情境驱动学科任务,又避免学科素养培养的迷失。
综上所述,议题设计所坚持的相关原则的价值在于把知识生成、思维塑造和价值引领融合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活动中。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议题设计是活动型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用心设计议题,才能使议题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