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的进展分析
2020-12-25周春
周春
(广西脑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5)
0 引言
抑郁症在我国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属于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致残率率和复发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危害性。抑郁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预后较差,大量文献指出采用单一抗抑郁药物完成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患者完全缓解率相对较低,仅能够达到30%左右,而15%左右的患者会因自杀而死亡。在完全缓解的患者当中,拥有大约1/3 的患者可能会在一年内复发。近年来,临床中仍然不断对抑郁症的基础治疗手段进行不断研究。目前,我国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四环等杂环抗抑郁药物,但上述药物经过常年临床实践研究,具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阿戈美拉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是更有应用前景的抗抑郁药。
1 阿戈美拉汀的药物作用机制
阿戈美拉汀在应用过程中既可作为受体拮抗剂,又可作为受体激动剂,具有双重功效。阿戈美拉汀在应用过程中能够与5-HT2c 受体相结合,整个结合的过程通常发生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海马以及杏仁核,在应用过程中,对5-HT1A和5-HT2B 同样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阿戈美拉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并且针对MT1、MT2 的亲和作用力极为相似,可对环腺苷酸的合成起到较为显著的抑制效果,同时又能够降低药物使用剂量的依赖性,进而在应用过程中可达到类似褪黑激素的应用效果。
阿戈美拉汀的主要药物作用为促使昼夜节律时效发生前移,特别在白昼黑-夜转换时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5-HT的合成与昼夜节律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昼夜节律的非光感以及光感调控整合过程中SCN 的5-HT2c 可发挥则重要作用。阿阿戈美拉汀作为受体拮抗剂时,具有增加睡眠波的功效,有利于抑郁症状的缓解,同时能够降低对性功能的不良反应,在应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当中,仍然可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1]。褪黑色素在应用过程中可进一步降低睡眠后觉醒的次数使睡眠总时长得以增加,另外还具有良好的控制体温效果,并且使24 小时心率最低子时相前移。在正常服用药物后,5-HT2c 受体激活能够对NE 和DA 的释放起到抑制作用,可阻断药物发挥协同作用,进而达到NE、DA 水平增加的效果,使蓝斑核NE 处于激活状态的速度得以提高,针对纹状体以及伏隔核DA 的影响并不明显,5-HT2c 受体可对患者的5-HT 的结合再摄取产生影响该影响受到前额叶皮质内DA 以及NE 水平上升的控制。在应用过程中可对机体中的褪黑素能、5-HT 能产生双重作用,重点发挥发激活效应,使神经通路得以开启,该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每日服用一次即可,与其他药物相比,阿戈美拉汀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除此之外,该药物经长期服用,可达到较为显著的领养神经效果,对神经元可起到再生作用,同时能够使海马腹侧齿状回细胞发生增生。
2 阿戈美拉汀的药理学特征
阿戈美拉汀药物主要给药方式为口服,在应用后吸收效果较好,并且吸收浓度将高于78%,通常情况下于1-2 小时内,患者机体的血药浓度可达到高峰值,同时该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与患者机体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结合率将达95%以上。国外有文献报道指出,通常情况下,正常人体血浆中,该药物能够与α1 酸性糖蛋白相结合,并且结合率大约为36%,与清蛋白的结合率大约在35%,可均匀分布于体内[2]。该药物应用后主要经过肝脏完成代谢,可生成相关的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对5-HT2c 受体可产生较为明显的亲和性,并且亲和性作用与阿戈美拉汀母药极为相近。在随后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受体并不具有亲和力,针对褪黑激素受体亲和力相对较低,再服用药物24 小时后该药物超过60%以上会经尿液完成排泄,并且完成相关分解,部分药物可通过大便排出体外。
3 在临床应用情况
阿戈美拉汀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效果,同时能够对患者机体的生物钟进行调解,使睡眠活力得以改善,有研究报道显示该药物与其他抗抑郁药物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安全性较高。
3.1 临床资料。阿戈美拉汀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药物使用剂量调整,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使用剂量,生活质量等。通常情况下,患者为成年人服用剂量应保证每天25 mg,连续服用2-4 周后,若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增加剂量,改为50 mg 每天,总而言之,药物的服用具体剂量具有个体化差异,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耐受情况以及医师的经验对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3]。
3.2 换药。无论采用何种药物治疗何种疾病,在药物使用足疗程、足剂量的治疗后,若仍未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则需要考虑换用其他药物或联合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我国临床中针对阿戈美拉汀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数据不充足,从病理学方面而言,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药物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小,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无论是将其他药物改为使用阿戈美拉汀药物治疗,还是将阿戈美拉汀药物调整为其他药物治疗方法,均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尤其阿戈美拉汀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对5-HT 水平产生影响,因此也不会引发相关综合症的发生[4]。有相关文献指出,阿戈美拉汀在药物应用过程中,与CYP4501A2 以及2C9 抑制剂氟伏沙明联华合应用,可获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使阿戈美拉汀的血药浓度得以提升,若患者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初始使用氟伏沙明治疗,将氟伏沙明改用阿戈美拉汀药物治疗后,应逐渐降低阿戈美拉汀药物使用剂量,应彻底停药3 d后,服用阿戈美拉汀药物进行治疗,进而可以有效降低撤药而带来的不良反应[5]。
3.3 停药。临床上停止使用抗抑郁药物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撤药反应,通常以呕吐,恶心等症状为主,为了缓解抗抑郁药物而产生的撤药反应,大部分用药指南中均嘱患者在治疗疗程结束后缓慢撤药,在进行阿戈美拉汀、帕罗西汀药物研究中可以发现,将药物替换为安慰剂,帕罗西汀药物撤药反应较为明显[6]。另外,还有文献报道显示抑郁症患者采用阿戈美拉汀治疗两个月后,随机决定停止使用该药物完成治疗,观察者均未出现极为明显的撤药反应,由此可以说明以其他抗抑郁药物与阿戈美拉汀相比,阿戈美拉汀撤药反应发生率极低,并且不需要接受缓慢停药,若停药后出现病情恶化等现象,应继续入院就诊,继续治疗疾病[7-8]。
3.4 安全性及耐受性。通常情况下,阿戈美拉汀药物应用后,以恶心、头痛、乏力为主要常见的不良反应,但该药物在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经长期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将会进一步降低,该药物在应用过程当中,肝肾功能不全的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但患者若在应用过程中存在肝硬化或活动性肝病或存在肝损害前兆的风险,应谨慎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针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可相应增加,因此患者在选择该药物进行治疗时,应注意对肝功能进行相关检查[9-10]。
4 结论
阿戈美拉汀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新型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安全性较高,患者的耐受性良好,无撤药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