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2020-12-25郑名天
郑名天
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资金管理的问题缺陷得到一定程度弥补。但是,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资金管理制度和内控规程不健全、银行账户管理随意性大、使用大量现金收付等。事业单位要深入探讨这些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党风廉政风险。
一、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概述
(一)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概念
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等,其中大部分事业单位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收入。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就是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规程,对事业单位占有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货币资金进行有效管控,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使用安全风险,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管理、投资管理、监督检查、绩效考核。
(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资金管理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资金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在新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效率的需要。财政资金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好地用在刀刃上,为建设节约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向深水区不断跋涉,不少事业单位贪污、挪用、套取资金等腐败现象屡见报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防范资金使用风险,可以有效减少腐败滋生的土壤。
二、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实施,事业单位的资金管控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低下,所建立的内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导致资金闲置、挪用等现象时有发生,资金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未科学编制年度资金预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细致的年度预算是资金有效管理的基础。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时,没有深入调研,脱离本单位的实际编制预算,基本支出照搬照抄上年预算,对所申报项目的规划、设计、资金预算需求等前期工作没有深入调查,仅凭少量数据、以往经验和少数人的意见进行规划立项申报。在预算执行时,时常发生基本支出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相互挤占,项目资金预算不足等问题,使得项目无法按时完工投入使用,造成国有资产浪费。
(二)银行账户资金管理不规范
我国部分事业单位还有经营性质收入,且占据着年收入的大部分,实有资金账户上沉淀着大量货币资金。单位管理者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要求开设账户,并报财政部门审批和备案,而是在不同的银行开设各种类别的“人情账户”,在关键时点,单位大量的沉淀资金在这些账户间频繁划转流动。另外,部分单位在未向财政部门办理备案和审批的情况下,擅自从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和下属单位的自有资金账户划转财政资金,规避监管。
(三)未建立严格的用款审批制度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实施,各事业单位基本都补充完善了用款审批的相关规定,如:政府采购审批、公务卡结算制度、公务接待审批、“三重一大”付款权限审批制度等一系列审批制度流程。但是,部分单位所建立的资金审批流程不符合本单位实际,甚至脱离实际,没有从根本上对审批事项存在的风险进行认真梳理,而是照搬照抄外单位的流程。在资金支付环节,管理者对“三重一大”资金管理没有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加上财务人员思想懈怠,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导致实际付款时出现越权审批、先付款后补手续、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现象。
(四)现金收支存在监管漏洞
现金收支业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监管不力会形成滋生财务违法违规的土壤。一是部分单位由于人手不足,由同一人担任出纳、会计两个不兼容岗位,既管钱又管账,单位内部监督工作不到位,致使收款人员修改或撕毁票据,将收入不入账或少入账;二是大量现金收支业务没有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进行结算,且收到的现金没有及时送存银行,单位保险柜里时常留存大量现金过夜,给出纳贪污现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现金失盗风险;三是会计总账和出纳现金收支日记账没有及时勾对,导致出纳人员采取少加现金日记账收入合计数或多加现金日记账支出合计数的手段来挪用公款。
(五)内外部监督及评价未实际落实到位
内部监督及评价体系建设是事业资金管理的基础保障。我国事业单位构成较为复杂,资金来源范围广泛,有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资金来源多元化导致内部资金监督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财政拨款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年末没有将财务会计的财政拨款收支与财政部门对账单收支核对,导致财务账面财政拨款收入与年度预算拨款收入不符、授权支付与直接支付数不符、跨科目资金支付等;二是内外部部门监督缺位,使得部分事业单位违规支付资金、设立“小金库”、违反“八项规定”等。内外部监督及评价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事业单位资金风险防控。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资金管理的措施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加大,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安全,高效发挥作用,事业单位应从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及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规范银行账户管理等方面加强资金管理。
(一)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及评价制度建设
强化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各单位应在《会计法》《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法律法规框架内,制定切实可行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从年度财政资金预算的编制、日常账务处理、资金使用申请与授权审批、现金与银行存款账户管理、财务管理岗位设置、部门决算报表和政府财报编制与审核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制定管理制度。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资金用款审批权限的设置,特别是“三重一大”议事规程应作为重中之重来管理,切莫使相关规章制度设置浮于表面,缺乏操作性。
在建立内部监督控制制度的基础上,要完善资金管理特别是财政拨款绩效考核规章制度建设,使其作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效益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资金管理考核目标,建立科学公平的考核指标,在内外部监督、有奖有罚的基础上,确保事业单位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降低管理风险,避免贪污腐败现象发生。
(二)科学合理编制年度资金预算
加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必须强化资金的预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预算管理制度,相关制度不能生搬硬套国家现有制度条款或其他单位现成的制度文件,使其失去可行性。要在总结上年预算执行情况中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单位今后发展编制预算。主要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组织单位相关部门的精兵强将投入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特别是新上重大专项的前期工作要细化到各项费用预算。预算执行要从财政资金预算用款额度申请开始全程跟踪,避免预算与计划脱节。
(三)规范银行账户管理
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各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开设相关账户并在财政部门备案。对现存已经开设但不在规定范围内的银行账户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开设过多的“人情账户”,防止单位资金频繁在不同账户间非正常流动。部分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需开设专用账户的,应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开户银行,中标银行出具廉政承诺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财务部门负责人等利害关系人需进行回避,确保资金收益最大化。
(四)严格管理现金收支业务
现金收支业务大的单位,应逐步降低甚至杜绝现金交易,充分利用现有网银、银行POS机、微信、支付宝等现代交易工具代替现金交易。信息化无法到达的偏远地区,要严格管理现金,分离不相容岗位,规范收款财政票据和普通收款收据,管理好银行印鉴,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不留大量备用金在单位保险柜长时间保存。
(五)建立切实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前正处在信息化时代,要积极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提升本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首先,要改造传统的财务核算系统,购买成熟、安全的财务操作系统,开通银企直联系统,将网银支付嵌入到财务系统中,做到实时跟踪核对银行收付款明细账和账户余额,及时督促出纳做到日清月结,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资金安全。其次,充分利用银行POS系统、微信、支付宝二维码等收款方式进行正常资金收付,尽量减少现金收付,规避出纳收款不入账、少入账等违规风险。再次,为确保相关财务操作系统安全,要安排专人实时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如发现漏洞,及时对软件进行杀毒和升级维护。
四、结语
资金安全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事业单位要不断强化资金管理意识,从资金预算、资金支付审批流程、银行账户管理、现金收支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深入了解本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规程,进一步提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发挥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