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麦52 号’在景谷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0-12-25王会有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云南普洱666499
●王会有(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云南 普洱 666499)
‘云麦52 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92R149’与‘963-11185’杂交,按照育种目标要求从后代优良育穗中经过几年选育而成的高产、适应性广、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小麦品种,适宜在云南海拔1200~2400m的田麦区和烟后地麦区种植。
景谷县于2010 年开始引进‘云麦52 号’进行试验种植,其品质、抗性及产量等各方面表现突出,受到了全县农业专家的一致好评和广大农户的青睐,推广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成为冬季小麦种植的主推品种,在景谷县实现粮食安全、提质增效和脱贫攻坚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种植表现
景谷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中部偏西。全县最高海拔为2 920m,最低海拔为600m,属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1 354mm、蒸发量1 916.4mm,年平均降雨日数164.1d,平均气温22.1℃,≥10°的积温为7 360.9℃,年平均日照时数2 065h[1],年平均无霜期为358.1d。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占可利用土地面积的60.6%。小麦是全县主要的小春作物,引进多抗高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实现小麦生产高产高效,对全县夏粮生产至关重要。‘云麦52 号’引进景谷县后,经过9 年试验、示范和推广种植,表现出了适应性广、抗性强和产量高等优点,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和价值。‘云麦52 号’在景谷县的适应海拔为1 200~2 400m,最适宜的海拔为1 200~1 800m,抗寒性和耐旱性较强,农田和山地均可种植,尤其作为烟后麦较好。生育期165~175d,株高90~110cm,穗长9~14cm,穗粒数40~50 粒,千粒重47.5g。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植株整齐,白壳、红粒、长芒、方形穗,籽粒半角质,落粒性好。2016~2018 年,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威远、景谷、永平3 个镇进行了‘云麦52 号’示范种植1 950hm2,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50hm2。示范产量结果为核心示范区每公顷平均单产达7 650kg,比对照增产918kg,增产率为13.6%;辐射带动区每公顷增产552kg,增产率为8.2%。1 950hm2共计增产小麦107.64 万千克,增收269.1 万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云麦52 号’要获得优质高产,播种前必须做好种子处理。主要做好以下3 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发芽试验,确保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发芽率达到85%以上的方可作种用。发芽试验常用的是沙培法,用培养皿装上半皿炒过的细沙,用水浸湿后,播下准备好的种子100 粒,盖上1cm厚的细沙,注意保温保湿;二是做好晒种,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将麦种均匀地摊在席子上(注意不能直接摊放在柏油路面或水泥晒场上,防止温度过高烫伤种子),厚度以10~15cm为宜,白天经常翻动,夜间堆起盖好,一般连晒2~3d即可[2];三是做好药剂拌种,采用集杀虫剂、杀菌剂、调节剂科学复配而成的悬浮液种衣剂进行拌种,不但能综合有效地防治小麦地下害虫、蚜虫和病害,还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促进幼苗早发和根系生长。
2.2 选地整地
2.2.1选地选择良好的种植地块是获得‘云麦52号’高产的前提条件。高产地块应选择地势平整、耕性良好、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常年小麦单产水平高的地块,尽量避免重茬。前茬为水稻、玉米、烤烟的地块均可种植‘云麦52 号’。
2.2.2整地在前茬收获后,进行精细整地,将地块前茬灭茬清理后,深翻细耙,达到耕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养分协调,土碎地平,上虚下实,水、肥、气、热协调的要求。结合耕作整地,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
2.3 精准播种
在景谷县种植‘云麦52 号’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期为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此时温度适宜、空气湿度适中,适合小麦生长。播种量为150~180kg/hm2,基本苗数达到210 万~270 万株/hm2比较合理。播种采用开厢条播,厢面以宽2m、长10m为宜,播种行距20cm,每厢10 行。播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后覆盖3~4cm细土,及时灌水,促使出苗迅速,确保苗齐、苗壮。
2.4 科学管理
2.4.1补苗疏苗全苗是‘云麦52 号’种植获得高产的基础。麦苗长出3~4 片叶时进行查苗、补苗和疏苗。小麦出苗后,以麦行内10cm无苗视为缺苗、15cm无苗视为断垄[3]。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早采用浸种催芽的方法进行补苗。出现疙瘩苗的及时疏苗。补苗、疏苗后,普浇1 次水,促进齐苗、全苗。
2.4.2化学除草化学除草要以治早治小为原则,以安全高效为目标。化学除草应抓住小麦田间杂草萌发90%以上、植株矮小、组织幼嫩、对药剂敏感的幼草期进行,此时除草效果好,用药少,对生态环境污染小。根据杂草种类及生长情况,选择25%的绿麦隆可湿性粉剂或10%的绿麦隆可湿性粉剂、20%的二甲四氯水剂等化学药剂合理兑水后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喷雾要均匀周到,避免漏喷或重喷。施药应选择无风晴天进行,严禁雨天、风天用药。
2.4.5 病虫害防治在景谷县,对‘云麦52 号’危
2.4.3 合理灌水灌水要按照底足、前控、中促、后保的原则进行,即播种时灌足底水,保证苗齐、苗全和苗匀;一般苗期不灌水,促使根系下扎,培育壮苗;分蘖拔节期是小麦需水的高峰期,也是灌水的关键时期,及时灌水可促进小麦分蘖和拔节;抽穗扬花期应保证需水充足,以促进小麦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2.4.4科学追肥早施苗肥,分蘖初期结合灌水撒施尿素75~120kg/hm2,促进苗匀、苗壮和分蘖。根据苗情适时、适量巧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以使用专用复合肥加尿素为宜,每公顷撒施4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75~450kg。旺苗、绿苗不施,弱苗、黄苗适当多施;孕穗肥可以只补施尿素,每公顷撒施尿素75~120kg。抽穗期进行根外追肥1 次,用1%~2%的尿素溶液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提高叶片光合速率,促进籽粒灌浆增重和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害较大的病虫害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蚜虫和吸浆虫,必须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防治。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田间观察和病虫害监测,如发现病虫危害并且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锈病和白粉病可采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1 050~1 200g/hm2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g/hm2兑水900~1 200kg/hm2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和吸浆虫成虫可采用25%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或4.5%的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600~900mL/hm2兑水600~900kg/hm2喷雾防治。同时还应注意防鼠和防鸟。
2.5 适时收获
‘云麦52 号’最佳收获时期为蜡熟末期到完熟期。收获时尽量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分离茎秆、清除杂物等工序,省时、省工、省力。籽粒收获后及时晾晒,待水分下降至12.5%后科学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