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对小学高段实施崇高教育的策略

2020-12-25浙江省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郑丽君

青年心理 2020年19期
关键词:崇高疫情教育

浙江省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郑丽君

一、实施崇高教育的背景

(一)崇高教育缺失的现象分析

1.自媒体和娱乐圈的一些负面信息对学生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观造成了不良影响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各类快餐式的文化吸引了学生,为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娱乐性的同时,某些低俗内容也令学生的审美认知陷入低级趣味的状态。此外,某些人在国家与民族大义面前却表现得不尽人意,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期,某些人纷纷“外逃”,在国内疫情逐渐稳定,而国外疫情大暴发后又不顾一切要回国……诸如此类的行为,给学生的三观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必须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社会各界及时响应,积极行动,打响了防疫抗疫阻击战。医护人员、科技工作者、军人等冲在最前线,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努力。正如李兰娟院士所说:“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国家的兴衰要靠科技、教育、医疗,要树立全民崇尚科学家、医生、教师、军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我们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崇高的审美情趣,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某些家庭环境等因素让学生的道德境界和人生追求的认知水平受限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家长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重视文化的涵养,势必造成孩子缺乏高层次的审美体验和心灵激励。特别是在居家学习时间里,家长更应该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让孩子去发现疫情期间的真善美。对此,我认为应帮助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引导孩子树立阶段目标和人生理想。

(二)疫情之下崇高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德国作家、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说:“崇高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其实,这是崇高的第一阶段,即感性的生命受到抗拒和冲击,产生痛感。在“瞬间的生命力的阻滞”之后,立刻产生“生命力更加强烈的喷射”,从而获得激动人心的精神愉悦——这是崇高的第二阶段。由此可见,崇高感是一种过渡性的、动态的和充满矛盾冲突的,而又相对高级的审美体验(如图1 所示)。

图1

崇高令人脱俗,是一种精神力量,激发人们在逆境中的斗志。《孟子·告子上》中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段话又体现了人崇高的道德感不仅有避死趋生的本能,也有舍生取义的道德使命感。

2020 年年初,对于居家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段特殊的境遇:由于疫情,外出受限;延长的假期不能和同伴一起玩耍;独自在家上网课等。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亟须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崇高教育——在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新型冠状病毒侵害的时候,是医务工作者冲在最前线,是很多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成全大我。对此,我们要引导孩子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提高对真正的高尚的人的认知。

根据儿童心理和审美发展的特点,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小学高段后的学生其自我意识、社会意识、道德意识、历史意识甚至全球意识有较大的发展,审美的情感投射能力也逐渐增强,在生活中经历对立、矛盾、冲突甚至是丑恶后,会产生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对此,我认为对小学高段学生开展崇高教育便能凸显出其教育价值与意义——首先,崇高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崇高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崇高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对形成民族大义的思想和意识有促进作用。

(三)崇高教育的现状

1.学生未在一定的背景或情境下接受崇高教育,无法汲取崇高的精神力量

一线教育者平时对学生的崇高教育更多的是以一些古今名人的名言或事例片段进行说教。这样的教育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崇高感。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把崇高当成一句口号而已。

2.学生接受崇高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单一,无法提升道德境界

学校实施崇高教育的途径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时间上,多以集中教育为主而非日常的渗透。一是每周周一的晨会,以全校性的集体教育的形式开展;二是教育模式的单一,只在语文、思想品德课堂上或班会活动中进行,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处在被动状态,没有进行深入的参与和深入的思考。

二、教育策略

只有当学生的道德感发展到一定程度并经历了一定的矛盾的事件,思想上受到冲击后,才能逐渐体会崇高的意义,才会明白崇高是人生发展必须具备的美好的精神品质。

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人类的生命,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对此,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其更积极地学习和生活?改变人类命运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什么?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能按下暂停键。在我看来,在学生居家学习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按照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积极对学生开展线上教学,更需要教师在当下对学生进行崇高教育。

(一)关注新闻人物,从美好形象中提升审美情趣

虽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但我要求学生坚持每天看报纸。我会建议家长给孩子订一份报纸,如《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由于养成了每天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疫情刚开始时就引起了学生的关注。他们在这些热点新闻中,看到了疫情下的人生百态:有匿名捐助口罩的人民群众,有发布谣言和制造恐慌的人;有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有不配合测量体温的直接闯关卡的人;有勇敢冲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有为了躲避疫情逃往国外的明星,等等。学生可以从这些现实中的人物事件的对比中,感受到是非曲直,发现崇高的形象之美。

从2020 年2 月25 日(庚子年正月初一)开始,我建议学生书写“疫情小日记”,不要求字数和篇幅,只需根据自己关注的一个节点来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学生每写一篇都会发给我看,我也会及时点评。学生书写“疫情日记”的过程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什么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去追崇的人。

通过“疫情小日记”,我也看到了学生在疫情背景下精神的成长和审美的提升。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期,很多学生内心渐渐出现了抵制情绪和突破的渴望,抵制的是不希望看到生命的逝去,渴望的是幻想自己是超人能杀死所有的病毒。而此时,钟南山、李兰娟以及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就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超人……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这些人物是最美好的形象。当学生关注到中国的疫情趋于稳定时,他们内心的不安逐渐趋于稳定,并呈现出愉悦感与自豪感——他们认识到国家的强大,医务工作者的伟大,意识到他们是这场“战疫”中最美的人。

我对学生的每一篇“疫情小日记”都做了点评,以此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如:在中国疫情暴发期间,工厂的工人加班加点赶制口罩和防护服;建筑工人不辞辛苦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国际友人以及华侨想尽办法为祖国人民提供帮助,等等。这些都是疫情下美好的事物。而当疫情在全球暴发时,中国不遗余力地帮助其他国家……此时,学生内心升起了无比的自豪感。这些都是崇高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体现。

(二)阅读人物传记,从人物精神中汲取学习动力

学生关注新闻,了解各行各业的抗疫英雄事迹,再经过教师对其“疫情小日记”的点评,引导感知到了什么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人。那么,该如何从美好形象中感悟精神从而汲取力量呢?疫情期间,我带领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如《苏东坡传》(林语堂著)《范仲淹传》(词努儿著)《大地梦圆·袁隆平传》),此外,我还定期开展线上读书沙龙活动,品味崇高的人物精神和民族精神。

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和哲理性, 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审美体验和思维品质等具有积极作用。对于小学高段的学生来说,在阅读传记里的人物经历与个人成就时,能感受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随着阅读的轨迹思想随着人物成长和升华,于是产生向往与崇敬之情。因此,结合疫情下的人生百态引导学生阅读人物传记,组织举行线上阅读沙龙活动是进行崇高教育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此,我的实践如下:

1.通读人物传记,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人物品质和精神

我们用一周的时间通读整本的人物传记,再以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呈现人物的经历以及在相应的时段所取得的成就。第一阶段的线上读书沙龙活动就以此为核心内容展开。活动事先安排五名主要交流的学生,并事先将其思维导图制作成幻灯片,方便交流的时候更直观地呈现。其他同学则在聆听的同时于平台上的讨论区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补充。最后,我再进行总结提炼。如此,学生对于人物形象便有了一个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辩证地思考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2.摘录动心语句,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和品质

引导学生摘录最打动人心的句段并书写体会。第二阶段的读书沙龙活动就以朗读者的形式进行,朗读令学生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表达内心的感悟。此次线上交流鼓励学生人人都能主动连麦做一个朗读者。学生在朗读和聆听中,进一步感受到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体会伟大的人物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国家需要和发展中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和正义感,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明白只有做了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有意义的事情,生命才有价值,精神才能流传。

3.讲述英雄事迹,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意识

结合疫情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当下的人物,整理人物的经历和成就。第三阶段的读书沙龙活动则是讲述疫情中的英雄事迹。这个环节仍然事先征集五名讲述者,其他同学则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做成手抄报拍照发给我,我再用相关软件将所有的手抄报做成照片视频,在讲述者交流完之后播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由此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以切实的行动为国家和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才是生命的最大的价值体现。

(三)拍摄一朵春花,从优美之中提升道德境界

学生自进入小学高段,情感投射能力也随之增强,也会倾向于把对象感知为有情感意味和幻想色彩的事物。其中,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看到相关事物总是想赋予其一定的情感与意义。阳春三月,国内疫情逐步趋于稳定,小区、公园、河边、田野中的春花肆意开放……于是,我发起了“拍一朵春花”的活动。学生走出家门,来到久违的户外欣赏大自然蓬勃的生命,隔着口罩细嗅春天的芬芳。

学生来到户外,穿梭在花丛中,寻找眼中最美的春花。经历了渴望外出却不能外出的境遇后,眼前的繁花带给他们是较之以往更美好的感受。通过之前新闻和传记阅读,他们知道能够自由地在春光里奔跑,是党和国家的周密部署,许多医务工作者和志愿无怨无悔地付出换来的,能奔跑在春光里是如此珍贵——学生从镜头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朵花,而是生命经历艰难后呈现出的更美好的形态。

此外,我还建议学生拍下一朵春花后,再去细嗅花朵的香味。曾经在那不用戴口罩的春天里,身在花香中可能忽略了花朵的芳香。现在隔着口罩却闻到了各种花朵不同的香味,只是需要靠花朵更近,需要用力地细嗅。由此,花的香味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嗅觉里,这又是一种较之以往更优美的体验。

眼睛看到了花的美,鼻子嗅到花的芬芳,学生的心灵由此产生了愉悦感。这样的愉悦感是经历了由疫情带来的一系列不愉悦的体验后产生的,学生的内心便会升腾起崇高的美感体验。之后,我让学生回到家后,给自己拍到的花朵照片配一段小文字,以此抒发内心的感受,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特殊时期自然而然地赋予这些花朵更为崇高的象征意义,提升道德境界。学生们在照片旁边写下了这样的话语(节选):

花儿经过寒冬给世界创造美丽,钟南山爷爷和李兰娟奶奶带领团队攻克可怕的病毒,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刘鑫雨)

花儿的生命虽然短暂,却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就算谢了,人们也能记住它们的美丽和香味。就像那些伟人,虽然离开了世界,却流芳千古。(刘嘉辉)

我爱春天的每一朵花,我希望我也是一朵花,给周围的人带来美丽和芳香。(汪奕萱)

我们的祖国就像是一个花园,我们在花园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我爱我的祖国。(蒋雨暄)

三、教育效果

疫情给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下,我利用合理有效的途径与平台对学生进行崇高教育,取得的教育效果显著。

(一)切实体验到崇高之美

学生明白了能给人类带来积极的美感体验是冲破困境迎来新生,而不是处在“舒适圈”里;学生懂得真正值得去追崇的明星是那些推动时代发展,为人类和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而不是仅仅拥有光鲜的外表却没有精神内涵的人;学生们明确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学习带来强大的动力。

(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网课期间,我们班级中独自在家上网课的学生是32 人,占班级人数的76%。这些学生基本能做到上课专注,在规定的时间上传课后作业并及时订正。我又将班级学生分别划分到“自治区”和“陪伴区”,自治区的学生互相激励,逐步自律;“陪伴区”的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对自己提高要求,完成更多的拓展学习。“自治区”和“陪伴区”的孩子又互相取长补短,优化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以此班级形成良性竞争,这是崇高教育带给学生自律的意识和学习的动力。

复课以来,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提升。人人戴着口罩的课堂却时刻擦出思想的火花,每一个学生都投入思考,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之前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做到专注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三)形成愉悦和谐的班级氛围

复课后,虽然在教室里学生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同伴之间的关系却更融洽了。复课后至今的两周时间理,班级未发生过任何矛盾和纠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较以往更和谐。当学生体验过崇高的美感后,当班级学生的注意力都用在学习上时,班级的氛围便会变得愉悦而又充满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对学生进行崇高教育,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引领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实施的崇高教育相对来说的理论基础较弱,经验不足,这些都是需要我不断完善的。在多元文化的时代,对于处在形象思维以及认知和理解能力都相对较弱的小学高段学生来说,实施崇高教育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疫情过后该如何引领学生去体验相对抽象的崇高之美?如何优化和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平台来实施崇高教育?如何取得家校合作以更深入地对孩子进行崇高教育?如何汲取社会的力量来带给孩子更多的崇高体验?这些问题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思考和实践。

猜你喜欢

崇高疫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战疫情
题解教育『三问』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