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加大以工代赈工作力度 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12-24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报酬劳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改进工作方式,着力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引导农村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参与以工代赈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和增收致富,缓解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难、增收难的问题,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一、精准安排资金,聚力解决突出问题

新疆大力开展以工代赈,强化项目管理,组织实施一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民生项目,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南疆四地州是“三区三州”之一,贫困人口占全国“三区三州”贫困人口近一半,有22个深度贫困县,是自治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22个县中12个在2019年摘帽,10个在2020年摘帽。为攻克坚中之坚,在分解资金时,向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县市倾斜。结合脱贫摘帽时限,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解决贫困群众最迫切、最突出的困难,确保资金安排精准。2019—2020年,安排南疆四地州资金28.91亿元,占全区99.6%,其中:安排深度贫困县资金26.3亿元,占全区90.6%。以工代赈资金的精准投入,有效改善了南疆四地州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夯实了发展后劲,补了短板强了弱项。如:和田地区于田县投资5910万元建成万亩葡萄基地,作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发放劳务报酬643.19万元,900多户贫困户从中受益,达到了既培育了后续产业,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的双赢效果。和田地区策勒县通过以工代赈项目为易地扶贫搬迁实验区安置点配套养殖小区4900平方米、红枣种植基地11860亩。按照人均3亩的标准配备耕地,引导搬迁户通过特色红枣及林下作物种植,获得收益533万元,已培育成为支撑搬迁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同时,在项目建设中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10余万,实现户均增收2700余元。克州阿合奇县依托以工代赈项目,“十三五”期间支持建设了小型水利工程、基本农田建设、草场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一批小型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贫困山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发挥代赈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在涉农资金整合背景下,新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以工代赈工作以目标为导向,将《“十三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规定的7个建设领域和原则要求与总体脱贫攻坚方向和任务统一起来,做到“三个结合、一个合力”。三个结合:一是将以工代赈项目规划和脱贫攻坚规划、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相结合,一体谋划,一體推进。二是将以工代赈项目与脱贫攻坚项目库相结合,发挥以工代赈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的综合优势,统筹布局。三是上下结合。按照渠道不变、充分授权的原则,自治区根据各地县脱贫任务将资金计划切块分解到县(区),项目审批权和责任下放到县(区),县(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安排负责。如:克州阿合奇县充分衔接国家、自治区以工代赈相关管理办法、工作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印发《阿合奇县以工代赈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以工代赈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程序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确保政策精准落实落地,项目建成见效。一个合力:是合力攻坚,发挥各渠道资金合力,2019—2020年,共整合其他财政涉农资金9926万元用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在整合中发挥以工代赈机制,解决脱贫攻坚急需、群众亟盼的问题。如:克州2019年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3个,总投资15988万元,其中整合其他涉农资金2138万元,大大提高了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效益。

三、强化责任担当,组织群众参与建设

新疆高度重视以工代赈,注重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早受益;注重“赈”的作用,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一是自治区开展三个月的“冬季攻势”,变“冬闲”为“冬忙”。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规划跟着需求走”的原则,县、乡、村“两上两下”谋划项目。分类分级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开设培训班、农牧民夜校,组织群众学国语、学法律、学技能。如和田地区和田市阿克恰勒乡村民穆合塔尔·麦提图尔荪通过接受“冬季攻势”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信心十足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她说:“我家只有我和女儿两个人,女儿在上幼儿园,以前家中主要经济来源于5亩哈密瓜种植。2019年我参与了阿克恰勒乡托甫恰村、阿克塔什村斗渠防渗改造工程建设,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通过参与工程建设,使我明白了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感谢党和国家有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是优化项目审批程序,“三道变一道”,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办公远程会审等方式,缩短审批时间。加强审核,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中对劳务报酬发放进行论证。如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组成政府审批部门工作小组,通过“互联网+线上”审批方式,集中处理包括立项批复、土地预审意见、环保批复等一系列审批手续,既规避了疫情传染风险,又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

三是加强项目组织实施,县(区)行业部门、项目所在地乡镇组织实施项目,乡镇成立劳务派遣站,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将摸排出有参与以工代赈工程建设意愿的贫困户就业需求统一上报劳务派遣站,项目建设单位与劳务派遣站对接用工需求。

四是发展改革委定期调度,扶贫、审计等部门对工程质量、项目进度、群众务工开展常态化监管。如:喀什地区叶城县建立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微信群,项目建设各参与方在群内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交流,行业部门或业主单位及监理将每日检查情况以图片形式发送到群内,实时跟踪项目建设情况,对建设质量不达标等情况第一时间进行现场通报。

四、落实劳务报酬,助力群众增收脱贫

新疆始终以群众务工、获取劳动报酬为核心要义,2019年共组织5.16万有意愿的农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万余人,发放劳务报酬1.92亿元。一是明确劳务报酬。在项目可研报告或实施方案、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中,明确劳务报酬发放比例、金额和用工比例。如:喀什地区莎车县结合自身实际,出台《莎车县以工代赈劳务报酬管理办法(暂行)》,确保政策执行不走偏。并在项目开工前多方签订《莎车县以工代赈建设项目责任书》,明确规定:项目发放的劳务报酬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5%。二是实名制管理。对劳动用工、建档立卡贫困户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领取报酬情况,建立明细台账。如:喀什地区伽师县努力克服疫情造成的影响,通过以工代赈低产田改造项目吸纳本地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154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带动增收77万元。得益于实名制管理制度,喀什地区疏勒县罕南力克镇14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巴斯·亚森高兴地说:“现在国家扶贫政策好,老板给我们每个人都办了银行卡,工资每个月都按时打到卡里,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照顾家里”。三是公示公告。对项目建设、劳务报酬发放情况公开公示。劳务报酬在乡村干部监督下,由施工单位打到群众银行卡上,采取定期、不定期入户核实,查询核对工资发放打卡银行记录,以确保劳務报酬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如:喀什地区伽师县参与项目施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奥斯曼江·图尔贡在村委会公示栏里清楚的看到自己劳务报酬发放情况,高兴的说:“2019年,我拿到了19680元劳务报酬”。和田地区策勒县把劳务报酬发放作为项目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将未严格落实劳务费的项目建设单位,作为扶贫领域违纪线索移交县纪委,将未发放劳务报酬的施工单位列入县工程领域黑名单,确保劳务报酬足额按时发放到位。四是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对于符合招投标法关于吸收群众参加工程建设不招标的规定,采取“牵头人+技术员+监理+群众”模式,进行自建自管。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专业优势,开展免费技术指导服务。加强施工图预算,合规记取材料、机械使用、人工费。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劳务报酬均达到15%以上。如:喀什地区泽普县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达到20%,小工每天收入100元,大工每天收入200多元,实现了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喀什地区疏勒县罕南力克镇依托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组织贫困户完成沟槽开挖、支模等工作,并雇用当地机械,贫困劳动力每天能获得少则200元,多则250元的收入,实现在家门口有工做、有收入。

下一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紧盯目标任务、聚焦深度贫困,进一步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持续抓好年度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积极组织有意愿的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最大程度发挥发挥以工代赈政策功能作用,助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国家发展改革委供稿)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报酬劳务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劳务派遣转向劳务外包的分析与思考
狼的报酬
劳务派遣策略思考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劳务派遣,面对一堵墙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