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卫校基础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0-12-24葛金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7期
关键词:生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新时代教学课程的不断进步促使教学改革的发展,而发展过程中面临无数挑战和困难,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伟大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也势在必行,实践能力也被列入教学改革的范畴之内。

【关键词】生理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70-02

生理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兼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同时也是医学专业入学的一门重要必修的专业课,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熟练掌握并应用生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医学实践动手的能力,为学习接下来临床医学课程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职业教育学校的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完善,中职卫生学校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基础医学领域范畴内的生理学课程不可避免地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调整,而具体怎么改?改成什么形式是更适合的?一成不变的中职医学教育模式很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当今时代的学生,在摸索和探讨中,中职卫校的基础医学生理学课程改革迎来了它的春天,而我们也共同见证了它的蜕变与绽放。

1.基础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高精尖的人才,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试人才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各大中职卫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着力开始积极采取创造性手段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生理学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生理学理论知识可以作为其他临床医学科目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作为与临床医学科目沟通的桥梁,它在中职卫校学生的学习生涯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也被我校列为新生第一学期必修的考试课程之一。中职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兼具有教育与职业的双重身份,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参照护士执业资格为标准,构建面向中职护理、检验、口腔、中医、助产、农村医学等专业,打造出“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用才是硬道理,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也缺一不可,当代人才的培养是需求综合性全方面型的人才,只有全方位多层次打造的医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输入高质量的医护人员。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力量,灌输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输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学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理解能力、表达描述能力、创造性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1.1生理学知识枯燥,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

目前,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以我校为例,中职卫校生源大部分来源农村家庭,还有部分离异家庭的学生,学生普遍年龄较小,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存在性格认知方面的障碍,主观能动性差,不能吃苦耐劳,对枯燥医学知识没有浓厚学习兴趣,缺乏进取的学习精神,如不经正确的教育引导,学生很难将生理学知识扎实掌握,教学效果成效不明显。这样对理解这类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学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把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便于在教学上沟通和加以引导。

1.2理论知识体系强,实践联系少

生理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复杂、理论知识体系强、逻辑思维需求比较高的一门学科,一直是学生心目中的老大难学科,看书听课就发怵,想学好这门学科较为困难,如果没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数学等较为扎实的理科知识作为依托,接受生理学这门学科并能加以很好的理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以我校为例,学生基础薄弱,大多数为初中文凭的毕业生,理解能力较差,往往在讲授新课的同时还要对一些基础理论加以重新细致的阐述,经过教学改革后,一学期生理学时由原来的72学时减到仅剩54学时,实验课令善可陈,有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还要丢部分学时,造成有的时候实验课要和理论课合并在一起上,学生对实验课更是提不起兴趣,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认真操作,固定的实验总是一成不变,能做的实验学生兴趣又不强,老师做完操作示范后学生就完成了实验操作,这样就失去了设置实验的最初目的,同时学生理论课掌握得不熟练,操作过程中势必会带来困扰,一学期仅有的2-3次实验课最后往往不能收到预想的授课效果。

1.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没有与现代教学接轨

我校现阶段刚刚异地搬迁,一部分学校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的方式,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时代的教学过程中,生理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难以理解复杂抽象的学科,传统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只负责听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不能对讲授的内容深刻理解,一味盲目死记硬背,考试中又回到一片茫然的状态。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失去了对生理学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最新版本的生理学科教材联系了许多医学资格考试与临床实践内容,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以引导和传输,千篇一律的叙述难免枯燥,而且在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阐述与讲授老师应加以区分,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模式,灵活实现知识体系的建立,丰富教学模式重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言传身教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与责任。既要是良师,也要兼顾益友的身份,这个尺度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和平衡。

1.4生理学教学内容过多,与相关学科联系不紧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整本书统统教授,因教学改革后,生理学课程学时大幅度缩减,砍掉学时将近一半,那么新课程的教学计划就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原来教授的内容过多,凸显不出重点,与相关的学科如解剖学、病理學、内科学、药理学等联系紧密的内容可以进行整合,使其联系紧密,内容整合后,不仅会缩短学时,也会加强学生记忆,举个例子:生理学中讲解血液循环部分的内容可以结合解剖学心脏结构进行讲解,体循环、肺循环通路等,这样就大大缩短了血液循环部分的学时,心脏泵血过程学生理解起来也更直观容易,这种教学形式也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如何改善基础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面对日益凸显的基础医学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积极面对,不能放置不管、任其激化加深,作为中职卫生教育教学的一员,我有责任也有义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对教学改革中的艰巨任务与困难险阻,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一直以来存在并困扰的问题,加以改正和修缮,这势必会让我们的教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传统

新时代新征程,作为新的中职卫校人,我们应该迎合时代变迁,打破传统,迎来新的教学模式。以我校为例,搬迁后举行教师微课学习评比大赛,微课包括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而中职卫校的学生普遍年龄小,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学生还可以线下继续学习微课教学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区别与以往枯燥的传授理论知识。除了微课教学,还有慕课、PDL教学法等,并结合手机微信、QQ等社交软件,课上、线下交流,学生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上课及作业、预习等内容,保证了学习的时效性,学生吸收知识的量有大幅度提升的趋势。

2.2提升教师师资素质,优化教学内容

高校的教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老教师与新教师没有很好地融合,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教学内容不能很快地与现代的教学工具完美结合,而新教师又缺乏教学经验与理论储备,将新老教师合理优化相互取长补短,不仅会大幅度提升教師素质,也让更多的教师能吸纳教学的教授方法。除此之外,还应该优化教学教授的内容,中职卫校的生理学内容学时大幅度缩减后,讲授内容更需要合理整合,保质保量的完成授课内容还有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比如生理学血液、体温、生殖等部分,在解剖、基护等学科有交叉讲授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地加以删减,让学生课下进行自学或者课后观看微课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学时,对重点、难点的知识进行讲授:如细胞生物电现象、神经系统等。缓解了多学科学习的压力,也让学生可以提升自学的能力,教师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梳理知识,将新知识吸纳到旧知识中,吐故纳新。

2.3实践考核加入成绩考核的测评

学生不重视实践只重视理论,一部分原因是实践学习的内容并不计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中,考试只进行纯理论知识的考核,有的学校考核几道固定的实验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老师进行应试教育,忽略了实践部分的教授内容,这种成绩考核的评价是片面单一的,不利于当代基础医学生理学的授课,因此,老师制定成绩考核评定的计划时应加入实践考核,从而使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更有说服力和效果。

2.4素质教育融入生理学教学改革中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一直倡导的教育主题,可见它的地位非同一般,将它贯彻到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医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医学实践过程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基础知识的水平,扎实把握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肾脏的排泄功能、内分泌等理论知识,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掌握并发展其他医学专业的能力。并且在医学改革的过程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以情感指导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医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快速在医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医学知识过渡的角色转换,使生理学学习的体验性大大提升,从而完善学生的医学道德素质的培养机制。医学职业道德精神与人文素质教育关怀融入进生理学改革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提前合理的整合与规划,通过对生理学机制、生命现象的阐述、生理学的作用与影响、人与社会化心理的作用等知识的处理与分配,完成生理学改革的实践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情感的联系,从而为学生逐渐树立起医学道德职业归属感,使学生在未来医学就业的道路上更具有竞争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门学科的教学。新时代、新征程,这就赋予了中职卫校新的目标和要求,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中职卫校面临新一轮的改革与挑战。并且中职卫校的改革应该结合自身学校教师、学生的特点,按照合理的计划和目标进行改革,改革也不是盲目和简单的,更不能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践行,把教学质量大幅度的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现阶段,我们已经取得一些生理学教学改革上的小成就、小进步,但我们仍旧距离彻底的改革还差很多,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进步的地方,存在着许多不足,未来我们仍旧需要风雨兼程继续在生理学改革的事业上大刀阔斧的前进!

参考文献:

[1]李博.高职高专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261-252.

[2]侯梁娟,冯晓灵.形成性评价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必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5-86.

[3]薛进华,张璐.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5(07):576-578.

[4]刘巍,胡业佳,石磊等人.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5(01):19-21.

[5]陆永利,杨红卫,周敏等人.在生理学教务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04):255-256.

作者简介:

葛金平(1989-),女,助教,毕业于北华大学临床医学系,现任教于吉林职工医科大学吉林卫校基础医学部,从事生理学、药理学、生化学、解剖学、病理学等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生理学实践教学改革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BL在《动物生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差分放大器在生理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