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研究

2020-12-24魏公桥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7期
关键词:管理问题

魏公桥

【摘要】初中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多数学生开始进入到青春期,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会由于生理变化的影响,而形成较为明显的极端意识以及自我意识。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多变复杂,其中各种不利因素也不断产生,对初中生的德育意识以及价值观造成了直接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此形成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德育管理  工作实效性  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7-0030-02

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成绩并不是衡量其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当前时代,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逐渐成为当代教师应重点关注的一项任务。在新的时代,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生活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的德育指导,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德育管理价值分析

教育是国家建设基础,初中生处于成长关键时期,无论是智力方面,还是思想方面发展成熟度不足,因此可能受到外界影响。网络时代,为中学生提供诸多信息资源的同时,丰富了其业余生活空间,但是纷杂的网络环境当中充斥着暴力内容和不良思想,对中学生心灵造成侵蚀,威胁其健康成长。过度开放化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处于复杂环境当中,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和思想的影响,导致其三观不正确,政治方向错误,思想和意识出现混乱问题。加之家庭教育,关注学生文化成绩,忽视了其心理品质以及道德素质培养,部分家长教育观念和学校不一致,家庭教育氛围缺失。通过德育管理,能够结合学生思想现状,以生为本,渗透教育内容,让学生心灵受到洗涤,思想受到熏陶,秉承素质教育要求,加速中学生全面成长。

二、初中德育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管理落后

教师教学认识不足。当前部分初中教师在教学中仍旧会坚持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认为成绩才是决定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德育管理的落实程度不强。部分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只是簡单地将其视为一门学科,将其与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结合,开展课堂化的教学活动,未将其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工作实践中,未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作为德育教育载体,为学生宣传德育知识。德育内容讲授过程,主要以课堂为主,方式落后,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用全新的方式,传播知识,辅助教学。部分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或者网络环境中,可能受到社会当中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爱攀比思想,还可能形成暴力倾向,不爱交际等,若缺乏引导,长期下去,对中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十分不利。德育教育工作中,过于重视书本知识讲解,缺乏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导致学生存在错误道德观念。除此之外,在班级制度方面,和德育相关的内容相对较少,没有从日常行为和习惯角度,规范中学生行为,使其道德素质以及德育意识受到学校环境和班级制度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缺乏对学生意识培养

当前,中学生处于全新的生活环境中,网络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更多,受到多种思潮的影响,可能形成强烈自我意识。德育实践过程,部分教育者沿袭传统,使用硬性制度以及强制措施,实施教育和管理,未能运用人本思想,尊重学生差异个性,对其自我意识培养不够充分。同时,以往管理方式制定的制度,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学生却不得不遵守,长期下去,不利于师生之间形成融洽关系。在制度制定过程,未将学生意见、想法和感受考虑其中,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使中学生在错误的自我意识驱使之下,难以配合教师,甚至对教师工作不理解,造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高。

(三)家校联系不紧密

学校教育肩负培养学生道德素质重任,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对其道德素养的培养同样有重要影响。因此,家校合作不失为德育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但是,教育实践中,家校合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教师德育工作开展过程,和家长之间联系不紧密,导致家长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态,同样,教师也不能掌握学生在家行为表现,家校教育存在割裂,难以形成合力展开德育共育,为学生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三、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提升对策

(一)转变观念,创新学校的德育管理模式

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德育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化的课程,不是说教师为学生划一些知识点,要求学生把它们背诵下来,考出一个好的成绩,就代表学生具有的德育意识。德育教育是需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学习中,需要渗透到学生的方方面面,对其形成有效指导的一项工作。因此,在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方面需要对整体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创新调整。

1.转变观念

素质教育中,教育观念是育人成效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强化德育教育者理论学习,集中培训,学习素质教育下教育理论的精髓,转变思想和观念,自觉践行素质教育。具体而言,教育者应意识到素质教育全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基础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德育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因此,需要教育者统一思想,联系实际,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对中学生德育教育要求,展开各项工作。同时,还需转变传统德育教育的错误意识,认为中学生行为和品德仅由班主任负责。抓智力教育采取硬性措施,抓德育教育实施人本措施,真正重视德育教育,秉承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先教育学生做人,再培养其成才,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保证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将各项育人措施有效落实。此外,部分教师德育工作过程理论知识、育人方法掌握相对缺乏,还需着重培养教师工作能力,采取有效政策,解决育人过程面临的实际问题,全面落实德育教育,展现教育的导向作用。

德育教育应秉承以生为本观念,引领学生内化德育知识,主动吸收知识、坚定信念、付诸行动。教育者育人过程难以做到“先知先觉”,也不能为学生解决其成长过程面临的各类难题,因此,教育者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实践中,需要教育者从多个层次,立足于学生思想发展实际情况,为其设计德育教育情景,让学生面临真实的德育生活,在教师启发和引导之下,通过自身讨论和辨析,感悟德育学习真谛,尊重学生个性,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德育实践表明,育人过程重视学生主体为教育成效取得的关键。以往工作过程,主要以教育任务和事件作为基础,导致德育工作实效不高。德育对象主要是中学生,育人主体存在自我意识,这一现象要求德育工作重视学生主体,秉承以人为本,教育过程将尊重、关爱、理解学生作为准则,转变以往“管、罚、压”等方式,使用“帮、疏、导”等方式,深入学生生活,对症下药,研究育人策略,发挥工作成效。

2.创新管理

首先,学校方面可以适当地改善校园环境,促使学生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能够时刻被德育所熏陶,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形成德育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校园道路的两旁挂上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宣传标语,也可以定期在校园广播台宣读一些与德育教育相關的小文章、小故事等等。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适当应用,借助网络构建校园官方微博账号或者微信公众号,要求学生对其关注,定期上传一些德育教育的相关信息,以此对学生形成有效指导。

其次,教师方面应注重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具体。第一,教师本人应该以身作则,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在当前的社会中,很多初中生都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以及审美观。比如,在当前的校园,很多学生之间都会形成一种不正确的攀比思想,甚至很多学生会通过网络借贷的方式,花上千块去购买一双名牌球鞋或者一个名牌书包,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初中生由于年龄较低,在长期物质环境的熏陶下,很容易就会形成错误的道德理念。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一定要形成正确的指导。比如,教师可以联合学校方面强制学生穿校服,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美以及整洁的美,而教师也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穿一些比较简约大方的服饰,让学生意识到大方之美以及简约之美;第二,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时,教师应注重将自己与学生放在统一的地位上。比如,当教师制定好班规之后,不仅需要要求学生做到班规中的相关要求,其自身也应该主动遵循班规中的条例。比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等等,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感染熏陶,推动学生德育意识的有效形成。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当代初中生与传统初中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当代初中生身处于网络环境中,其不仅可以通过教师获取知识以及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书本中没有的内容。所以当代初中生会更加成熟,并且也会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以及独立意识。因此,当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德育管理时,就应该改变以往的强制性方法,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给予学生尊重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比如,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通常会以自己为主体,强制性的构建班级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按照规章中的内容开展学习操作以及生活操作。然而很多情况下,规章中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条例,学生不能违抗教师,也不能违背条例,久而久之与教师之间就会产生过于紧张的关系,而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显然无法形成有利的影响。所以在新的环境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高学生的班级地位,在开展一些班级性质的活动时,多多的询问学生的建议。比如,在制定班规时,教师可以提前询问学生的想法,也可以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最后,教师可以将这些建议整理收集,选择其中比较合理的信息,将其编制到班级规章中。由于这些制度大多是学生自己所制定的,所以其会主动地对制度进行遵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以及重视,从而能够与教师形成和谐的关系,在德育学习的期间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三)构建完整的家校合作体系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其在一天内接触最为频繁的一个群体。但站在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无可取代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家长构成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构建家校合作体系的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比如,在日常工作之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组织学生家长成立专门的聊天群。在群内,教师可以不定期地上传一些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比如学生的上课照片、学生的活动视频等等,让家长能够时刻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状态。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阶段,德育教育工作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其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教学中,作为学生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必须要注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注重创新自身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构建完整的家校合作教育体系,为学生打造健康的生长环境,推动学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洁慧.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初探[J].教书育人,2018(22):31-32.

[2]孙友军.初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对策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18):24-25.

[3]李伟文.初中德育管理工作实效性问题初探[J].读写算,2019(4):26.

[4]杨启林.关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讨[J].教育界,2016(31):25-26.

[5]王明卫.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014):83.

猜你喜欢

管理问题
初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留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浅谈企业预算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
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