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俊平画作三人谈
2020-12-24黄格胜刘新石向东
黄格胜 刘新 石向东
韦俊平的笔墨故乡
黄格胜
最近,韦俊平把新冠疫情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往我眼前一放,令我惊讶得嘴巴张开合不拢,眼睛瞪大闭不上,整整一百三十幅!既有其得心应手的水彩画,更有其一看就懂、一懂就上手的中国画,其中还有七八幅十米左右的长卷。我惊讶之余问他:“这么忙的‘战疫时期你用什么时间来画?”他淡然一笑说:“基本是晚上啰。”
韦俊平来自有“石海”之称的广西都安县,这也就注定了他的学艺、从艺之路是崎岖坎坷的。但这个壮族后代披荆斩棘、艰难攀登走到今天,人生和事业算是有所成就:当了一名高校领导,还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漓江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广西美协副主席等社会职务,职务多,事情多,搞专业的时间必定少。所以我佩服的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更多的是佩服他的精神。
了解了韦俊平的生活、工作、作品,他的智慧就不必赘述了。他的情智体现在他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上,故乡的人、山、水乃至民居占据了他作品的绝大部分。他的作品的数量可观可喜,他作为画家此时正当年,他有深厚的生活底气,我衷心地期待他一鼓作气,从高原攀登上高峰。
动真格的乡土之爱
刘 新
俊平的家乡是都安县一个很小的山村,他在那里度过童年。出来读书、工作以后,变成了城里人,但平时想着念着的依然是这处地方,那里有他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山村的草木山石在他的眼睛里,已经不是那种眼见为实的物质,而是一处处能撩起自己心理感受的一种感情。他写过一篇散文《最念家乡那些路那些事》,写尽了他童年生活、求学的艰辛与快乐。
现在“城里人”的韦俊平,空闲时间里最爱去的就是都安老家,回去看山看人,写写画画,屋前屋后的除草劳动,是他最开心的度假生活。少则两三天,多则十来天,这些时光对他而言,有“打回原形”的快乐。
好在俊平是画家,又爱写作,这种家乡之念,总可以在画里、文章里,甚至平常与人闲聊里溢于言表。对这块土地的俯首帖耳,在他的画里文字里,俯拾皆是,挥之不去。漓江画派研究中心有一回给他做专辑微推,用“想家了,才可以这么有情怀”做导览的题目,对他应该是最好的量身定做。
韦俊平做过的好几回个人画展,毫无疑问的都贯穿了一个明确的乡土情怀的主题,如“乡村记美”“温山暖水”“乡愁”……这次展览仍是这样,取名“地苏河,故乡的河”。尽管题材依旧,但我觉得这回画展的乡土之情比之以往的这个主题更集中、更强烈,情感更浓郁。自己作画的起因和展览的构思,都从家乡的一条河切入,带起好多过往的回忆和感动,为此画了水彩、水墨,还写了散文、诗歌,拍了影像……
这一切都因为自己的乡土。用情,是观看之道,画画之本,往大处讲也是立人之本。所以让人感动,一直是评判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再好的技术、题材、功夫,进入作品,不感动人,等于零!
俊平是用了他熟悉的一切可能的表达方式,画足讲足了他对自己童年故乡、祖父辈的乡土的感觉和感情。这之中没有半点玩笑、矫情,是当真的,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完全没有预先的设计,更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做。
所以我能从韦俊平的笔墨里、文字里、照片里……感觉到他那种一旦画上家乡、想到家乡,整个情绪立马全盘皆活的幸福感。这种感觉不是每个画画的人都有的,在这点上,我也能从韦俊平的画里、文字里,获得对艺术对人的思考,也勾起我的乡土情怀,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
放大来讲,这种对乡土画不厌,言不尽的情怀,也是一种土地之爱,祖国之爱。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离开家乡很多年,西装革履很多年,还能有这种自觉的乡土念想,津津有味地吃红薯、嚼玉米,是让人羡慕的一种情怀。
我身边好多画家都不缺技术,尤其学院派的技术,也不缺做艺术的天赋,但能像韦俊平这样那么有兴致地知道自己的所要,凭借一种东西把自己手上的那些技术、天赋盘活,变成源头活水的人不多,这也是俊平这匹黑马给我们的一个启示。
韦俊平画展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几个月举国上下的疫情防控期间,俊平回到都安老家,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安静与时间去感受故乡草木土地的温暖,内心的激情一时井喷,于是断断续续就画了一百四十多张水彩水墨画。
在画画上,俊平这种手痒、闲不住的画瘾,是画家很重要的素质;俊平画画总是带着很高的兴致和很浓的感情,不敷衍,不冷漠,尤其画自己的家乡,总是很来电很有感觉的,真是像格胜老师讲的:无情莫作画。总之,通过这批画,我们能从俊平的情感世界里得到很多有趣的有意思的观察点。
画美情暖:韦俊平的乡土乡情
石向东
人如果有温度,绘画才有生命。韦俊平是个感情丰富细腻的画家,他笔耕不辍,在水彩画、山水画两种截然不同的绘画体裁上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寻找到一套属于自己的笔墨语言与情感表达的方式。其绘画的笔墨表现,意境的铺陈以及情感的提炼上,都具有独到之处。他能于西画水彩画与国画山水画两种画种之间自由转换,中西异貌,其情则同。山水画与水彩画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同而已,但表达的对象以及对象中所承载的情感寄托则是始终如一。艺术家以手中之笔幻化出一幅幅情真意切的家乡之景,他所塑造的情与景合一,所谓“情景入妙,为画家最上关捩”,韦俊平深得其中三昧。
韦俊平最初以水彩画登上画坛,其画笔调清新明丽,轻松的情态跃然纸上。然而于水彩画而言,韦俊平最为独到的功夫在于以简约而不简单的笔法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艺术家放纵水色的交融,以透明的色彩精准地表现自然物象,以庖丁解牛般的手法神乎其技地构建起自具面貌的“风光”,画中空气浮动,光线明媚,水与彩自由淋漓,情感宣泄挥洒,其情其状像极了一个顽童的天性,自然天真,无畏无惧。
山水画是韦俊平后来的选择。这种选择与古典情怀及传统审美理想相契合,以求通过中国画笔墨澄明胸怀,以观大道。所以他一头扎了下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韦俊平山水画笔墨轻松活络,但仍紧劲含蓄,画面不如其水彩画的烟雾缭绕,但笔墨勾染,笔法相生相让,墨彩相融相长,活现出一番恬然天地与境界来。其笔墨生活化,意境富有人情味,一幅人间烟云供養,其深景真意,自具意趣。作为漓江画派的中坚力量,他总是能将生活中的真景转化为心中之象,并赋予此“象”以真情实意。
对于中西两种不同范畴的绘画种类而言,韦俊平以最大的努力将其融会贯通,又能各自阐扬优点。风光与山水各具情态,但两者又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久视之,却也能明白两种不同的心性与境界。如此总能让人想到禅宗的名言:“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两种不同的绘画品性,在韦俊平笔下,却能得到如此的分别与和谐,两者相得益彰,都是艺术家心中的那个象,那种情,是经世事洞察后的澄明与清泽。
韦俊平的绘画需要回归到平常人能够理解的生活情感上来阐释,“乡土”是其创作的一个母题,“乡情”是其绘画彰显出来的情感温度。一如他在今年举办的这次“地苏河,故乡的河——韦俊平作品展”,展览展示了他描绘的家乡地苏河沿岸的风情风貌,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从画面上已是昭然若揭。对于乡土风情的表现在此之前的多次展览中也有集中展示,如“乡村记美——韦俊平水彩画展”“温山暖水——韦俊平笔下的乡愁”等。于家乡,其情真意也切,郁积于胸中,总有种不吐不快的畅意。蕴藉于笔墨之中风光山水的表现,细腻的乡土之情是其艺术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情感脉络,也是其绘画创作的动力之一。
韦俊平的绘画美好精妙,意境深远,情意绵长,是家乡大自然的陶养使然。他以乡土乡情为线索,描绘家乡山水风光,风土人情,以画为媒,回馈家乡,映照出一片赤子之心。
(黄格胜、刘新、石向东,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