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兴趣 引深思:基础教育阶段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2020-12-24王秀娟
王秀娟
摘 要 阐释阅读素养的概念,分析影响阅读素养培养的相关因素,论述培养阅读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出阅读素养培养的相关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阅读素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9-0057-02
1 引言
21世纪是全民阅读的时代,如何提高全民阅读素养,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已引起世界各国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阅读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刻不容缓,它是学生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
2 阅读素养的概念
阅读素养其实是一种信息素养,是人们获取信息并分析信息,运用信息来表达的能力,是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体现。在我国学校教学中,阅读素养通常指学生应用书面材料,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增长知识,发展自身潜力并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它是學生学习各种学科知识的基础能力,也是学生个人发展和创新的能力。阅读素养通常由三个维度组成,即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其中,阅读兴趣是人对阅读产生的积极反应,它是推动人进行阅读的直接动力,为阅读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阅读习惯是人在不断阅读中逐渐形成的固定的阅读态度、方式和方法,为阅读素养的形成保驾护航;阅读能力指阅读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感知、理解、运用和评价以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能力,是阅读素养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认读、理解、吸收和鉴赏四个方面的能力。
3 影响阅读素养培养的因素
学校环境 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学习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完成。学校的有序管理和资源建设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一个成功的学校往往拥有良好的管理秩序、优良的教师团队、合理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习。一个成功的学校会关注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如加强图书馆建设、订阅报纸杂志等丰富学生阅读资源;还会改善教学条件和提升福利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入校执教,为学生学习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支持。总之,校园环境是基础教育阶段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也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有很大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阅读素养水平与家庭教育资源、父母阅读态度以及家庭阅读活动等密切相关。家庭藏书量丰富,可以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接触到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为孩子的阅读创造条件。如果父母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经常看书,身教重于言传,无形中就会给孩子树立阅读的好榜样。有的父母还经常陪孩子一起读书,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问题,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形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这对孩子阅读素养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课堂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环境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影响最大。课堂环境因素主要指教师的业务素养(知识水平、教学方法等)与课堂氛围。优秀的教师往往知识渊博,教学方法丰富,能够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展思维,并用自身的智慧为学生答疑解惑;能够很好地调整工作状态,活跃课堂氛围,聆听学生心声,带领学生主动阅读,提高课堂阅读质量,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此外,课堂上运用多样的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接触各种阅读文本的机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积极阅读的行为,也是非常有利于阅读素养的培养的。
4 培养阅读素养的重要意义
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明理,陶冶情操,升华人格,锻炼思维,启迪智慧。阅读素养的高低直接关乎个人的发展乃至国家的前途。
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阅读的过程是学生努力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学生自己的探索和思考,也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有和文本的对话,还有与作者思维的碰撞和情感交流。这些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得以成长,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自身道德修养得以提高,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文字信息感知力得以增强,思维更加严谨;能够充分利用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及联想的能力与文本进行交流,吸收文本的思想精华,活跃和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创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阅读多数情况下体现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充分发展自己的想象空间,用自己独特的思想来解读文本;锻炼和提高了个性化的思维能力,为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此外,阅读还有助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5 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形成校园阅读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内在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民阅读和终生阅读理念的提出,社会对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作为学生阅读素养形成的主要场所,更应大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首先,在学校设施上加大投入,如加强图书馆建设,丰富馆藏类型及数量;各班教室创设图书角,定期更新书目,在学生的阅读工具上给予大力支持。其次,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学校阅读文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趣味阅读大赛、朗诵比赛、校园读书日等,并专门设置“阅读小达人”展示墙,对在竞赛中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或图书馆联合共享阅读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打造校园阅读特色文化。
提倡亲子共读,创造家庭阅读环境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同样需要家长的协助和支持。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注意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从小就处在阅读的氛围中,认为阅读是自己生活中很平常、但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然会慢慢地喜欢上阅读,进而形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其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不但要勤学多读,还要经常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与孩子一起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讨论感受,聆听孩子的阅读心得;帮助孩子选择适当的阅读书籍,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指导他们每天在规定的时间进行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期的阅读积淀,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灵,拓宽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方法的引导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只有充满热情,目标明确,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才能在阅读中体验到收获的乐趣,这种主动阅读的态度是提高阅读能力的真正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时总会废寝忘食、兴趣盎然,这是兴趣使然,是因为“乐此”,所以才“不疲”。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基本保障。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思维也极为活跃,记忆力达到极致,这时最容易接受新知识。
课堂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学生如何去阅读。通过调整授课模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泛读、精读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深入思考,强化学生阅读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学生的阅读书目,定期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时刻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成长,适时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
端正阅读态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参与阅读的起始阶段,也是阅读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心智正处于发展时期,阅读态度和阅读认知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形成不稳定的阅读状态,需要家长和教师引导、鼓励、刺激其参与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从而提升阅读信心,激发阅读兴趣,形成内在阅读动机,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坚持阅读,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1)熟读精思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深入思考,不能只粗略浏览文本内容;要结合生活,体会文中深意,勇于质疑。尤其是一些大家作品,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需要学生细细品味。只有深入思考,才能拓展思维、发挥想象、提升鉴赏能力。
2)边读边写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对一些名言警句注意摘抄,边读边写边感悟,形成经常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真正做到读书与写作融会贯通,长此以往,一定会受益匪浅。
3)勤记、多背、常积累的好习惯。阅读并不意味着只看和读,要看、诵、记齐头并进。只有多背诵、常积累,才能熟记名词名句,增强语感,提升感悟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自身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6 结语
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素养的基础,阅读习惯是阅讀素养形成的保障,阅读能力是阅读素养的体现。阅读素养为人们进一步学习深造提供动力,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造优良的阅读条件,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学校和家庭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宋乃庆,肖林,程浩.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背景因素探析:基于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7(2):61-66,104.
[2]刘向春.关于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
[3]张梦宇.基于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素养提高的亲师合作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