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在线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2-24王岩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在线教学新工科课程改革

王岩

摘要:以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在分析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要求,从教师能力、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为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在线教学;课程改革;食品工程原理;新工科;考核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4-0086-02

食品工程原理作为食品专业的主干课程,涉及领域宽,内容繁杂,章节连贯性较小,不同单元各成体系,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均存在一定困难。随着2017年“新工科”理念的提出,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分析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的工程认证核心理念,从教师提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开展在线课程改革。在线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高。

1 在线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改革是高校工作的中心,也是高校提高办学竞争力的根本条件,更是高校满足市场经济需求、为地方提供优秀人才的首要条件。2017年,“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构成新工科建设的“三部曲”,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衡水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工科专业,成立时间较短,而食品工程原理作为该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基础相对薄弱,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稳定的师资队伍。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和食品工業的迅速发展,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2 在线课程改革的内容

1) 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生动形象的授课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2) 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将有限的学习时间分配给与食品生产过程联系密切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增加前沿技术内容,实现生产与科学研究的无缝接轨。3) 完善考核方式,采用全程考核模式激发学习主动性和实践积极性,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 在线课程改革的目标

3.1 知识目标

通过课程方法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利用物料(热量)衡算法、图解计算法和试差计算法等解决问题,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正确运用工程理论和图表解决食品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食品工程理论和技术设计食品加工流程的能力,提升单元操作和设备管理技能。

3.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 在线课程改革的实践

4.1 教师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都系统地学习过食品工程原理相关课程,但普遍缺乏企业一线的工程实践经历,导致授课过程中理论讲解的比例偏大。在此情况下,食品专业的教师通过中国大学慕课、超星学术视频等网络资源巩固优化理论知识,并积极争取接触生产一线,到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关事业单位参观学习,深入了解食品加工中各个单元的加工设备和检测程序,切实提高个人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4.2 课程内容优化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主干是食品加工中的主要单元操作,涉及领域较宽,内容较多,学生需在36课时内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很多授课教师在前期授课过程中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加之教学方法不灵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食品工程原理各章节内容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三大模块,在保留原有核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删除已淘汰或老旧的内容,并结合当前食品学科前沿及食品工业化生产的热点问题,增加食品加工的前沿新技术内容(如非热加工技术和新型杀菌技术特别是超高压技术和脉冲电场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微囊胶化技术等),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

4.3 教学方法改进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且这种情绪会随着课程进度愈发明显,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虚实结合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例包括:讲授“浸出”理论时引入绿茶饮品生产过程,讲授吸收与解吸章节时引入碳酸饮料生产过程和大豆油脱腥过程,讲授液体吸附理论时引入果汁脱色过程。应用PBL教学法时,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授课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如列举工业生产中浸出理论的应用、实现海水淡化的工程方法等,引导学生在充分讨论后提交结果。开展虚实结合教学法,运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进行现场实物直观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4 教学模式实践

4.4.1 课前准备 根据学校推荐和提前试课效果,确定借助QQ群课堂和“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开展线上教学。为保证课程顺利进行,针对课程的特殊性选择多线并行的方案,即“直播+速课+章节小测+讨论”。

为更好地贴近学情和体现课程特点,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利用学习通上传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视频等学习资料;2) 提前录制难点解析速课、设置章节小测和讨论话题,并将其设为任务点;3) 适量引入网络学习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网、超星视频等相关资源,扩展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范围。4) 建立课程QQ学习群,上传电子课本、课后练习册等学习资料,并在开课前进行直播试课。

4.4.2 教学过程 课前15 min,教师登录超星学习通、QQ发起学习通签到和开启直播课堂,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进入课堂时间。准时开启群课堂直播教学,并同步录制课程,学生课后可观看课程回放。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晦涩难懂的工程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随机连麦提问、抢答、公屏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防止学生挂机学习。每节课预留10 min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4.5 课程考核

课程采用全过程考核模式,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任务点、签到,课中参与互动讨论,课后章节小测、作业和期末考试等任务,充分提高学生在考核中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沟通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完善线上教学。

5 结语

线上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参与度及积极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但随着课程改革和行业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教学问题和生产技术问题,因此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增加操作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等内容,提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育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斌,高江波,陈晨.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8(1):52-55.

[2] 罗湘谭,强谢文,佩新.工科背景下《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思考[J].现代食品,2019(4):29-31.

[3] 邵平,张建友,孙培龙.工科院校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和强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7-169.

[4] 贺羽,王帅,宋慧.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模式改革及评价体系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8):134-138.

猜你喜欢

在线教学新工科课程改革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基于Web试题库系统的设计
浅谈基于Web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