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种粮大户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0-12-24凌华

中国粮食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户种粮粮食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加快和深入,种粮大户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延伸粮食产业链等方面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调动种粮大户积极性,促进种粮大户健康发展,对促进我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 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发展改革委开展软科学课题研究,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分析了种粮大户的积极作用、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一、种粮大户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有效促进粮食增产。种粮大户通过改善生产条件、选用优质品种、运用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提升粮食品质;通过流转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农村土地抛荒,提高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散、杂”的传统种植方式走上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之路,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延伸粮食产业链。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种粮大户大部分都是使用农业机械来完成,部分种粮大户购置大型机械,跨区域提供机械化服务,不仅增加收入,而且提高了社会机械化水平。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部分种粮大户开始从事白酒、食品生产等,探索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经营效益。

(三)缓解“谁来种粮”难题,有效统一种植品种。通过土地流转,种粮大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谁来种粮”的难题,改变了留守老人和家庭妇女成为粮食种植主力军的局面。通过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种植,统一选用优良品种,促使粮食品质趋于均匀。

二、南通市通州区种粮大户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4 年,通州区有种粮大户99 户,种植面积近3 万亩。2019年,流转土地20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已达154 户,共流转土地近6 万亩,平均每户流转388.5 亩,流转100~200 亩的有400 户左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扶持政策的逐渐完善,种粮主体也呈现出多种形式,有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好的种粮大户,一年种植两季粮食,每亩能盈利300~400 元。但是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每年每亩可能亏损300~400 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种粮大户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种粮大户在合同期内为追求高产量、高收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严重污染,土地质量下降,影响粮食种植可持续发展。部分种粮大户在流转土地时仅与农民私下达成口头协议,有的即使签订书面合同,也是格式合同,一旦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等情况,往往会“撂挑子”走人。种粮大户市场敏感度不够,缺乏防范市场风险的意识。

(二)生产成本逐年升高,资金获取能力弱。目前,一般连片的土地流转费已上涨到1000 元/亩左右;农忙季节零工工资涨至100 元/天,增长了近1 倍;化肥和种子等农资成本以每年5%~10%的速度上涨,在种植成本中占比由15%提高到25%左右;灌溉水电费也由50 元/亩提高到60 元/亩,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与此同时,收储成本不断上升,收割费由50~60 元/亩提高到目前的70~80 元/亩;平均运费每公斤至少0.04 元;每公斤粮食烘干需燃油费0.09 元,如果不是规模烘干,每公斤粮食降低5%的水分,需0.14~0.16 元。此外,当前农业扶持政策虽多,但针对种粮大户的补贴不多;种粮大户普遍觉得贷款手续繁琐、门槛高,很难贷到款。

(三)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种粮大户在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时仍凭种植经验选择或者盲目从众,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由于粮食仓储、晒场、库房等土地指标难以审批落实,种粮大户无法建设库房和标准的仓储设施,导致大型机械折旧速度快、使用寿命缩短,仓储的粮食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种粮大户扶持力度,激发种粮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种粮大户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在购买种子、肥料等农资时给予价格优惠或给予适当比例补贴,将有限的财政补贴资金重点向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倾斜。二是增加融资扶持力度。加大对种粮大户贷款扶持力度,降低种粮大户申报补助、补贴和惠农贷款的申请门槛,优化申报程序,缓解季节性、临时性资金压力;继续完善和创新农业保险制度,在保险费率的厘定和定损理赔等方面,针对种粮大户给予优惠政策,切实帮助抵御风险。三是增加设施设备投入。推进农田灌溉、排水等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确保种粮大户旱涝保收,增强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维修改造“危仓老库”,建设标准粮食仓储设施,为种粮大户提供代储服务,保障储粮安全。四是加强培训指导和政策宣传。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作用,及时对种粮大户在农资选购、病虫害防治、防范市场风险、粮食储存保管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及时发布市场交易信息、惠农政策信息,开展粮食收购政策、补贴政策、惠农贷款等方面的宣传解读;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对接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等专项项目,争取扶持政策。

(二)完善社会服务方式,鼓励涉粮企业发挥引导作用。一是提供市场供求信息。促进种粮大户与粮食加工企业交流对接,传导市场需求信息;建立“订单农业”模式或“公司+基地”模式,引导种粮大户根据市场需求种植适销对路的高品质粮食作物。二是提供交通运输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国有粮企提供运输服务,仅收取成本费用,与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提供科学保管技术。支持国有粮食仓储保管企业对种粮大户进行机械通风、查粮、处理发热问题等方面的保管技术培训,传授烘干经验,帮助种粮大户科学储粮管粮,提升仓储水平。

(三)促进种粮大户经营能力提升,提高竞争力。一是转变发展理念。鼓励种粮大户由追求粮食高产量转向追求高质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对标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增加绿色粮油产品供给,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二是紧跟市场需求。不依赖托市收购政策单一销售渠道,细分市场、精准定位,重点关注粮食精深加工企业需求和城乡消费者的喜好,为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等产品提供粮油原料;学习借鉴“吉林大米”“山西小米”等品牌建设经验,结合地域特色,联合地区种粮大户,培育区域特色粮食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探索新型合作关系。可与农户协商,用提供一定数量的粮食产品支付土地流转费,代替现金支付,探索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同分担市场风险。

猜你喜欢

大户种粮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
我的粮食梦
船祸
技术营销要抓住种植大户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