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管理会计在基层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2020-12-24罗周达
罗周达
得益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管理会计于20世纪初在西方社会兴起。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到80年代的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再到90年代的强调价值创造阶段,管理会计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变化经历了逐步演变的过程。到近二十年,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契机,管理会计在公共管理部门也展开了实践。
尽管管理会计理论进入中国较晚,但早在上世纪50年代企业领域就已经有了带有管理会计理念的探索。9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中落地,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国内积攒了大量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到2014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以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理论体系的建设为支撑,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基本建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及国内建设现状
管理会计是利用管理会计信息,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服务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的管理活动。它与财务会计同为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不同点在于:首先在服务对象方面,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经营管理,属于“对内会计”;财务会计侧重于根据法律法规和外界要求提供相关财务信息,属于“对外会计”。其次在职能定位方面,管理会计聚焦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其工作重点是“创造价值”;而财务会计则按照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对单位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侧重“记录价值”。再次在程序与方法方面,由于管理会计是服务于单位内部,而不同的单位在内外部环境上有较大差异,因而管理会计所应用的程序和方法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组合使用,具有多样化和差异化的特征;财务会计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制约,工作通常按照相对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完成,以确保会计信息横向纵向可比。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通知》(财会〔2016〕10号),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包括基本指引、应用指引和案例库。基本指引对管理会计的目标、应用原则和要素进行了界定。《应用指引803号——行政事业单位》建议事业单位参照企业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绩效管理四个方面应用管理会计,兼顾公平效率,实现公益性和经济性的有机统一。
二、管理会计在事业单位应用的意义
(一)有助于支撑科学决策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事业单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依靠“记录价值”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满足决策层制定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作为行政单位的辅助,事业单位的属性从单纯的公益性慢慢向综合性转变,其市场竞争环境、资金来源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程度加深。管理会计可以利用会计和非会计信息为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提供翔实的科学预测,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起到支撑作用,有助于单位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单位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二)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资金、资产配置沿用着较为粗放的管理模式,重投资轻管理,成本效益理念较为缺乏,内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偏慢的情况比较普遍。应用管理会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位对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视程度,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领域的工具方法如标准成本法等也能促进事业单位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帮助单位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实现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有助于完善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管理会计的应用打破了单一财务会计侧重于事后管理的局面,将工作范围拓展到单位的规划、决策、控制等环节上,并为单位提供战略性支持及辅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补充,在新的领域对财务工作的内涵进行了完善。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上,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的产生基础都是单位内部管理需求;管理会计活动服务于单位规划、控制,内部控制的内涵是通过控制手段实现控制目标;管理会计的内容、方法与内部控制各有侧重,但都是突破传统财务会计的范围,是多领域的交叉,多方法的组合使用。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助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合理、执行更有效,内部控制的完善也会给管理会计的分析决策带来更贴近单位真实运营情况的财务数据。
三、管理会计在基层事业单位应用的现状
(一)相关人员认识不足
自2014年发布《指导意见》以来,财政部就管理会计陆续发布了指导意见系列解读、基本指引、应用指引、案例索引。对于以上纲领性文件,部分基层单位未能及时转发或者仅部分转发,少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从财务负责人到部门负责人到会计出纳都未能充分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更遑论按照指引系统性地把管理会计应用到具体工作中来。此外,上级单位未能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示范,也没有将管理会计的应用作为工作任务层层安排落实,宣传推广多于组织实施,认识不足的基层单位因而没有方向,也没有动力应用管理会计。
(二)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乘着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开始正式实施的东风,很多行业和系统就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了内部统一,一些原本没有信息化系统的单位一步迈进了线上审批的时代。但相对企业而言,事业单位信息化程度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基层单位没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对信息化建设整体进行布局,导致信息系统与财务和业务活动存在脱节的现象;基层单位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使用各类信息系统,如预算系统、决算系统、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用款计划系统等,但系统与系统之间往往缺乏端口对接,数据未能有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基层会计人员仍然需要手动、重复填报名目繁多的各类系统。这一方面无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会计的人力成本,制约了实施管理会计的人手和时间,另一方面也对管理会计信息的提取效率造成了一定影响,许多可以由信息化系统完成的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需要由人员手工完成,影响管理会计发挥作用。
(三)缺少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管理会计按照其内涵,应由财务部门参与单位的规划、决策、控制、评价。但长期以来,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目标仅仅是保证单位资金运转合法合规,财务部门较少建立常态化机制学习国家宏观政策、单位发展规划,相关知识储备不足;由于财务工作的专业性,会计人员也较少与其他管理部门轮岗学习,缺少在不同岗位上锻炼、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机会,埋头于财务核算的“一亩三分地”,不了解全局;事业单位的业务相对于行政单位具有多样性和专业性,多数会计人员对单位主要业务仅略知一二,业财融合程度较低,难以作为主导力量将管理会计嵌入单位的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部分会计人员不具备财务专业背景,或年龄偏大,应付财务核算领域不断变化的财经法规依然吃力,难以在管理会计方面有所作为。受岗位发展前景、上升空间和薪资水平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岗位也往往难以吸引到有理想有抱负、意图有所作为的年轻人,现有人员容易满足于安定的环境,工作缺乏积极性,对待工作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的思想。
四、管理会计在基层事业单位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示范
各级主管预算单位要按照财政部的部署,依据《基本指引》针对本行业本系统的业务性质,对管理会计进行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将管理会计纳入本系统的财务长期工作任务,通过内部培训、座谈交流、征文竞赛等形式,营造管理会计发展的浓厚氛围;引导各基层单位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并挖掘其应用场景,汇总形成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示范,指导、推动基层单位应用管理会计。
(二)提高单位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支持管理会计理念落地、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量,是管理会计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及时准确地帮助单位整合信息、掌握现状、预测未来的必要工具。事业单位提高信息化水平,一方面能促进单位内外部信息的进一步融合和共享,为综合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提供便利,提升业财融合程度,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另一方面,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也能帮助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效率,让有限的人力资源更多地用于“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使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向“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的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三)挖掘、培养和引进管理会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发展管理会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是关键,会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因此,应用管理会计首先要完善会计人员培养机制,引导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主动了解、学习管理会计,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从管理会计案例库、企业相关经验中找灵感,灵活运用管理会计为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财务支撑,帮助原有财务会计转型。其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外部引进、内部调整具有综合业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主持、从事管理会计工作,满足基层事业单位开展业务的需求。
五、结语
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既是落实国家战略、助力国家治理的要求,也是单位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基层事业单位应在预算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管理会计的应用,促进国家战略和单位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