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类西药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状况发生规律分析
2020-12-24王永冬
王永冬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 宁城)
0 引言
抗菌类药物在临床疾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临床上使用率达到30%~50%[1]。抗菌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范围广、频率高,加上品种繁多、规格与剂型各异、滥用错用现象严重,使得其临床用药后所致的不良反应率也直线上升,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抗菌效果,还会进一步加重耐药性、损伤患者身体健康利益[2]。目前,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广受关注。现就我院发生的60例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案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发生的抗菌类西药所致的不良反应案例60例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86岁,平均(45.1±0.2)岁。排除存在交流障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类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以往疾病史、合并症、治疗史等,再分析患者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方法、不良反应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年龄特征:60例患者中4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65.00%(39/60)明显高于40岁以下患者所占比例35.00%(21/60),差异明显(P<0.05);②给药方法:60例患者中41例(68.33%)为静脉注射、14例(23.33%)为口服、5例(8.33%)为外用,静脉注射比例68.33%明显高于其他给药方法,差异明显(P<0.05);③累及系统或器官:12例(20.00%)累及皮肤系统,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瘙痒、红肿、皮疹等。10例(16.67%)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腹泻、便秘等。11例(18.33%)累及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急促或困难。12例(20.00%)累及神经系统,15例(25.00%)累及全身;④药物种类:6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所用的抗菌药物涉及20多种,25例(41.67%)应用头孢类抗菌药物、16例(26.67%)应用青霉素类抗菌药物、8例(13.33%)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其他类药物11例(18.33%)。
3 讨论
据临床资料研究发现我国临床疾病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抗菌类药物,部分基层医院因医疗设备及技术因素限制,不能先进行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极易在抗菌类西药使用过程中发生用药不合理、药效不理想的问题,这也使得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率攀升[3]。在疾病临床治疗中若选择了不合理的抗菌类药物或给药方法错误,一方面会造成耐药性,另一方面会耽误病情而影响疗效[4]。比如妊娠期、生理期女性患者应用抗菌类西药时可能会发生特殊反应,加重不良反应程度[5]。在抗菌类西药临床应用中要做好不良反应预防和监测工作,尤其是女性、老幼病残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则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6]。在抗菌类西药所致的不良反应患者中发现静脉注射给药比例最高,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所占比例较高[7]。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与疾病史、用药史等也密切相关,在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时就要慎重考虑药物适应证,提高抗菌类药物的用药敏感性、有效性、安全性[8]。综合考虑疾病特点、合并症、个体耐受情况、药物药理特点、药物毒性反应及变态反应来合理选择用药种类、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等,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抗菌类西药时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最大程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