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合性粉刺的中西医联合治疗

2020-12-24樊俞坚吕玉娥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1期
关键词:痤疮皮损中药

樊俞坚,吕玉娥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晋中 030600)

0 引言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按国际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四类:I级:白头和黑头粉刺为主,皮损小于30个;II级和III级:炎性丘疹和脓疱为主,皮损在30-100之间;IV级:结节囊肿为主,皮损在100以上。闭合性粉刺是寻常痤疮的一种,属于I级痤疮,多发于面部表现为米粒大小的白色小头,质硬[1]。

中医中没有具体为闭合性粉刺命名。笼统称为“粉刺”、“肺风粉刺”最早在《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里有“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形容此类病症。由于颜面为肺、胃、大肠经所经过之处,为肺、胃、大肠经郁热所致,其主要的病因病机为①外感:外感风热、郁于面颊局部,阻塞经络,火热毒邪郁于局部,致痰凝血癖,经络不通,生成粉刺。癖久化热,热胜肉腐成脓,久病入络,结聚成块,或过久损伤颜面肌肤则为结节瘫痕。②饮食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伤脾生湿,湿热上蒸阻于肌肤而成座疮。③情志情志不调,肝郁气滞,或心急烦躁,郁而化火,或忧思伤脾生湿,湿热蕴蒸则成座疮。④肾虚'肾水不足、虚火上炎致痊疮。另外,冲任不调也可致肌肤疏泄功能失常,易致痊疮。后人将证型大致分为:肺经风热型、脾胃湿热型、冲任失调型。

1 起因

1.1 西医。①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②内分泌失调,会导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皮脂排泄障碍。③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2]。④炎症引起的免疫失衡。⑤长期外用化妆品卸妆不合理导致的屏障受损或者清洁不到位。

1.2 中医。①由于肺主皮毛,若肺经风热导致腠理失司,引发丘疹。②阴虚内热,虚火上炎于皮肤。③饮食湿热,阳明经蒸于面上,又感受风邪形成粉刺。④血热气盛,雍于皮肤。⑤肝气郁滞,伴有乳胀痛。

2 治疗

2.1 西医

2.1.1 药物:①内服药物。a.维生素A改善毛囊异常角化。b.维生素b6降低血中胆固醇。②外用药物。a.由于闭合性粉刺尚未发炎红肿,且考虑保护患者皮肤屏障,用维A酸类可抑制皮脂分泌抗角化。其中以阿达帕林效果最好。(注意避光,建立耐受,可长期使用)[3]同时可配合夫西地酸和红霉素软膏,但两者都为抗生素,需要交替使用。b.新超分子水杨酸可去除表面干燥老化的角质,清理阻塞的毛孔,调理肌肤。c.壬二酸较温和,可缓解敏感肌肤和治疗玫瑰痤疮中的闭合性粉刺。d.玫芦消痤膏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更多用于伴有毛囊炎的痤疮疾病,且使用时需要注意过敏现象。

2.1.2 医学美容:①CO2激光热效应,通过高温气化组织挤出脂栓。电流要控制在2-3 mA,打孔慎重,控制炎症反应。②微针可疏通毛囊,少数患者会有爆痘现象。③微晶磨削是用物理方法使闭合性粉刺变成开放性粉刺,负压吸走粉刺内容物。

2.1.3 其他:①饮食方面。a.避免高GI食物,引起胰岛素抵抗,爆发痤疮。部分痤疮患者伴有糖尿病史。高GI食物包括:葡萄糖、土豆、面包、榴莲。b.降低乳制品的摄入。牛奶中胰岛素较高,乳清蛋白可促使胰岛素分泌,诱发痤疮[4]。②心理方面。压力引起的焦虑现象导致闭合性粉刺,没能及时治疗导致恶性循环,心理问题愈加严重。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和尽早治疗是治疗闭合性粉刺的关键。③环境方面。避免使用卸妆水与化妆棉反复于脸部摩擦。油性皮肤与干性皮肤选用不同洁面方式。杜绝用手指、未消毒粉刺针进行挤压、挑刺。引起血管扩张留下印记诱发炎症。

2.2 中医

2.2.1 习惯:①睡眠。a.子午觉最为重要。清朝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写“每日时至午,阳气渐消,少息以养阳;时至子,阳气渐长,熟睡以养阴。”子时指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气血流注于胆经,血归于肝。这个时间要保证进入睡眠状态。午时指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因为白天阳气盛,午觉一般仅十五到三十分钟即可[5]。b.按十二经流注时序凌晨三到五点入肺经。肺主皮毛,在这个时间段进入深度睡眠,有助于排毒。c.按照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写,“春三月,此谓发陈...早卧早起...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秋三月,此为容平...早卧早起...冬三月,此为闭藏...早卧晚起...”适当调整作息。②饮食。a.《黄帝内经》里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而心所对应的季节是夏天。因此夏天和心病最易生痤疮。淡竹叶归心、肺、胃经,性寒,可泻心火。b.肺主皮毛,辛辣走窜食物使肺失宣降颜面生丘疹。可食用枇杷叶、栀子、菊花缓解。c.胃火盛引发痤疮,过食辛辣耗胃阴;过食膏粱厚味脾胃湿热,因此应当清淡饮食,普洱可调理油腻。d.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饮酒热未解,以冷水洗面,令恶疮,轻者皶疱。”脏腑受热,炎火冲面,当酒食注意[6]。③情志。心态平和,肝气调达,脾气健运最佳。中医注重讲究天人合一。如长期压力过大会肝郁气滞,精神紧张耗心血,脾气不舒。病色显于面上,诱发痤疮。因痤疮引发的焦虑,会造成恶性循环。

2.2.2 针灸:根据不同病症选择不同的针灸方法以及经络与穴位。①目前单一针灸较少使用,大多配合不同方法治疗。a.针刺联合灸法,对于冲任失调选用太冲、三阴交、曲池、合谷、太阳等穴位,皮损处雀啄法。灸法是对针刺的补充,可温经散寒。b.针刺配合耳穴。根据全息医学基本原理,一只耳朵既有自己独特功能,又有包含整体信息的部分。对于内分泌失调,可刺耳尖及内分泌对应区域,身体刺肺俞、肾俞、次髎、内关、三阴交、合谷、足三里等。c.针刺联合拔罐,《黄帝内经》中“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指去除淤血。同时拔罐利于消炎,局部温热。②经络的选择多在足阳明胃经、任脉、手阳明大肠经,因多上行于面部。此外膀胱经从头走足,连接五脏六腑,也成为重要选择。此时针灸方法多用火针点刺,引邪外出。③穴位大多数选择肺俞与其他和皮毛相关的穴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于膀胱经。内经里有“迫脏刺背,背俞也。”根据不同情况可配合大椎,曲池泻热活血,或者配合丰隆、内庭远端选穴。

2.2.3 方药:内治:清代吴谦多认为闭合性粉刺属于肺经风热类型。此类型多发于面鼻,白头粉刺为主。治疗使用颠倒散。陈明岭多治疗冲任失调类型。此类型多暗红色红斑丘疹,以温经汤为主方。“淤血在少腹不去。”川芎、牡丹、桂枝、吴茱萸、人参、芍药、麦冬、生姜、半夏、甘草、当归、阿胶。此方温而不燥,刚柔并济。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丹皮、麦冬清虚热,麦冬滋阴制吴茱萸温燥。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赵炳南则擅长治疗内伤饮食导致湿热复感风邪类型。他倡导中医象思维——以皮治皮,五皮饮来治疗脾虚湿盛皮损、以药材来源部位对应皮损分布部位,凉血五花汤治疗血热生风皮损。有“诸花皆升”可散热。用药玫瑰花、鸡冠花、凌霄花、野菊花、红花,清热解毒,疏肝化斑。凌霄花和鸡冠花是治疗面部疾病常用药。

外治:主要包括中药面膜(糊剂、膏剂、霜剂)、中药熏蒸、中药酊。中药面膜:丹芷祛痘中药外敷治疗肺胃湿热型痤疮,丹芷祛痘中药主要包括为牡丹皮、白芷、皂角刺、薄荷、芦荟、海藻、丹参、茯苓等;现代颠倒散面膜治疗肺经风热,大黄、硫磺各50 g,共研成粉末。石灰水200 mL与清水混合去中间水,将大黄、硫磺混入,患部湿敷。中药熏蒸:大黄、黄柏、桑白皮各9 g,黄芩、苦参、知母各15 g,白芷、赤芍、白茯苓、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各20 g,牡丹皮、连翘、仙灵脾各12 g)治疗,即将中草药用20-30℃ 温水浸泡0.5 h。用中药熏蒸联合局部加热和加压治疗,可使药物有效成分从毛孔进入,有效减少皮肤表面的油脂分泌和细菌数。

中药酊: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等基础理论配伍,以不同体积分数乙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作用于局部病灶、毛细血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同时减少皮肤角质层脂质[7]。

3 总结

总之,中医的方药偏向于因人而异。考虑个人脾虚、肺热、或是感风邪不可一概而论。针灸则是通过对经络的疏通、补泻,调节五脏六腑进而调理全身。皮肤问题只是脾肺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有关于习惯的理论更具有研究性。“子午觉”理论倡导人体具有自然修复的功能,与医美相比不会伤及皮肤屏障。利用中医的预防理论,在调整身体的基础上可选择西药外部涂抹,减少乳制品摄入。抑制丙酸杆菌,抑制油脂分泌,疏通堵塞毛孔。西医理论中的内分泌失调伴有高血糖肥胖患者,在治疗闭合性粉刺时应当避免高GI食物。正因为闭合性粉刺是痤疮的前期,不建议使用内服药物。注意与玫瑰痤疮、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病的鉴别。当合理清洁面部,合理卸妆.治疗过程中以中医调理为主,西药涂抹为辅。

猜你喜欢

痤疮皮损中药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红蓝光祛痘仪联合复合酸焕肤凝露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中药零食”怎么吃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