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果研究
2020-12-24顾晓清路阳董芹陆敏艳
顾晓清,路阳,董芹,陆敏艳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江苏 苏州)
0 引言
通常,临床中采用常规的X线检查方式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或者是发现较为困难的骨折,被称之为隐匿性骨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通过其他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才能将骨折检查出,其早期的诊断存在一定难度[1-2]。该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分别为:功能受限以及局部疼痛等,若未能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会影响后期的康复,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并发症,例如:关节病或者是软骨磨损等等,促使患者的心理上出现负面情绪,导致病情恶化[3-4]。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针对骨折患者开始广泛推行使用CT与MRI进行诊断,显著提高了早期诊断的精准度,为患者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5]。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收诊的97例患者,经手术以及复查证实属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予以研究,探究给予CT与MRI的诊断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慎重研究,最终对本次研究表示同意。同时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进行充分了解,并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所收诊的11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经手术以及复查证实属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为97例,并对其予以研究,97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入院后全部实行CT与MRI进行诊断,其中男57例,女40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44.15±5.69)岁。对以上97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结果显示组间数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以上97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入院后全部实行CT与MRI进行诊断,随后再由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最少2名)利用双盲方式进行诊断,倘若其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大,则实施全科会诊。
CT(型号:GE Optima CT660 64排):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分别将其层厚参数调整为3 mm,电流参数调整为280 mA,电压调整为120.0 kV,随后按照容积再现以及多平面重建对清晰度偏高的图像进行仔细分析。
MRI(型号:GE 750 3.0T):在对患者进行诊断前,分别将其层厚调整为3 mm,层距调整为0.7 mm,T1WI参数TE调整为20 ms,TR调整为500 ms;T2WI参数TE调整为100 ms,TR调整为3900 ms,矩阵参数调整为256×256。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接受检查,主要扫描位置为患者髌骨下部,同时对患者加以固定,分别行矢状位、冠状位与横断位扫描,在实施扫描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增强对软骨部位的关注。
1.3 观察指标
分别将CT与MRI两种不同诊断方式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进行比对。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数据通过t检验,以(±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详情如表1、表2、表3所示,CT诊断精准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显著低于MRI诊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分析MRI诊断效果[n(%)]
表2 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效果[n(%)]
表3 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精准度、灵敏度与特异度(%)
3 讨论
在人体结构中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便是膝关节,该关节部位损伤率偏高,同时关节短,为松骨质,若突然受到暴力或者是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将会提升患者发生骨折的概率[6]。倘若患者出现的骨折程度较轻,发生骨折的范围较小,那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则以活动受限以及关节局部疼痛为主,其特异性偏低[7]。临床针对膝关节骨折患者过往最常采用的诊断方式分别为X线检查以及其他常规检查方式,以上诊断方式的诊断难度较大,同时患者自身膝关节的活动量偏大,长此已久将会加重关节之间的磨损,导致患者后期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从而促使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8]。
通常针对发生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常实施定性诊断,例如:关节镜检查或者是开放性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极大,并且该方式为一种侵入性检查,大部分患者对其耐受度较低,因此在临床中受到一定的使用限制。所以,为了增强临床诊断方式的安全性,必须尽早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断方式,为后期的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9]。
临床骨科中最常采用的诊断方式为CT,该诊断方式主要以电磁波为主,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能力,能够以不同角度进行成像,其运动伪影较少,随后经过计算机能够重建出质量较高的三维图像,最终得到的诊断效果与原始断层影像相似。与此同时,CT球管功率较大,毫安较高,在某阶段上促使球管整体的输出以及利用率显著增加,减少X线造成的不良影响,其安全性较高。在诊断该疾病患者的时候,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出患者骨折类型与形态,对其关节受累实际状况加以判定。倘若患者骨折平面透亮度偏低,其骨折线、高低密度不明显,导致误诊率与漏诊率增加,所以该诊断方式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中受到一定的使用限制。
MRI为生物磁自转成像技术,与CT诊断方式相对比,一般不会出现伪影。该诊断方式的清晰度与对比度极高,还能促使接受检查位置的一系列软组织与骨骼的分辨力得以提升。影像重叠这一问题虽然能够被CT解决,然而其具体的原理为经机体组织针对X线吸收空间分布状况,无法将具体生物状态参数展现出来,倘若病变组织X线的吸收参数与正常组织一致,那么无法将有效的参考价值展现出。但是MRI能够经过人体分析的内部,将人体器官早期病变与失常反映出来,还能将原子核驰豫时间T1、T2精准检测出,某程度上还能对体组织的化学结构信息进行反映。经计算机处理还能将同组织但不同化学结构、同密度不同组织影响清晰所反映出来,促使微小病变得以检出,例如:韧带损伤、软骨损伤以及骨髓水肿,针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其早期诊断精准度较高。该诊断方式还具有检查次数可多次进行、无影响、无电离辐射等,其安全性高[10]。本实验结果显示,经过CT诊断后,同MRI诊断的精准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等相对比,显著偏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针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与多层螺旋CT相对比,MRI诊断效果更好,其精准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等均表现为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