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部建筑学教育“双金字塔”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23郭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西部建筑学乡村振兴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西部建筑学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四川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为例”,提出西部建筑学教育“双金字塔”培养模式:基于“多交叉、工坊制”师资结构的“正金字塔”、基于“菜单式、多路径”课程结构的“倒金字塔”,为西部高校建筑学专业教育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西部;建筑学;双金字塔

一、西部建筑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

1.问题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并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我国当前这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将“人才振兴”确定为关键要素,并提出如何形成发展“洼地”吸引人才贴近乡村、服务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我国提出的高校教育工作“三贴近”原则,对当前建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2.现实需求

基于地域和历史原因,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在上个世纪差距一直较大,教育发展差距也较大。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西部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我国东西部城镇空间的分布离散度来看,西部的乡村比重更高,乡村对人才的渴求度更高,如何突破才人缺失和流失的瓶颈,实现西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内生式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整个社会发展及高校教育的工作重点。

3.时代转型

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根源于传统工科院校,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镇化面临着社会和市场的多重影响,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以美术类院校为代表的建筑学专业逐步显现出新的适应性,建筑学专业教育更多体现出“多元化”特征,这不仅是对时代需要的及时调整,更是回归建筑学专业教育的本质。

二、国内外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借鉴

1.美国模式

美国自1940年以来就在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上,以国际认证(accreditation)为标准对课程的内容和学时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修正。美国建筑学专业的学制有5种,分别是: 4年制本科即B.S(Bachelor of Science in Architecture)和B.A(Bachelor of Art in Architecture)、 5年制本科B.Arch(Bachelor of Architecture)、4+1學年制本科(B.S+ B.Arch)、4+2学年制本硕连读(B.S+M.Arch)、3年左右的硕士(M.Arch) 。

2.日本模式

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为例。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起源可追溯到1881年东京职工学校的创建,时至至今,其建筑学教育的“研究室体制”还保留至今,其核心机制体现在研究室 (副) 教授与学生之间的合理关系结构 (如图1):教授-助教-博士课程学生-硕士课程学生-本科生,这种存在明确等级关系的结构,在信息传达、活动组织等研究室运转方面是最有效的。

3.中央美术学院模式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 1928 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曾设有建筑系。1993 年中央美术学院恢复设立了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03 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院校中的建筑学院, 2009 年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建筑学本科教育评估。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种多重组合的“非线性”课程系体系(图2),这一点与国内几所著名建筑院校有着共同改革倾向,而且最大程度结合了艺术教育的特点,更侧重于人文层面和感性层面的培养。

三、 西部建筑学教育“双金字塔”培养模式探索

1.四川美术院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基础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于2000年设立,依托四川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建筑学专业错质于传统工科院校建筑学教育体系,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为基础,在严谨的建筑科学精神和技能力的基础上,强化人文素质、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旨在将学生培养为“具有当代艺术视野和人文艺术修养的创作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建筑艺术高级人才的需求。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2007年我系建筑学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2017年成为市“三特”专业,学科体系日趋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建筑学专业已经具备主体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互补益的学科特色,在同类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中优势明显。

2.“双金字塔”培养模式探索

自2016年始,建筑艺术系就开始着力探索特色化人才培养战略转型,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了“在适应中涌现”的战略性转型框架,形成了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基础的专业布局。 针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开始反思,并将原有培养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剖析,形成“双金子塔”培养模式:

(1) “三跨”(跨校、跨界、跨境)培养方法

通过跨校、跨界、跨境“三跨”联合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教改创新,打造一支用于创新的教学师资团队,总结一套适合西部建筑学教育自身特征的教学方法。“跨校” ——跨校教学、错质培养;“跨界” ——跨界平台,对接需求;“跨境” ——跨境师资、资源共享。

(2) “多维立体倒金字塔”培养体系

在西部地区多元化社会需求的倒逼下,依托于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背景,以“Group 课题式教学”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形成,兼顾学生展现出来的自身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方案,探讨和研究如何构建“多维立体倒金字塔”差异化教育培养体系。

(3) “双金字塔”培养模式

构建西部地区建筑学教育特色化新模式——“双金字塔”培养模式,即:基于“多交叉、工坊制”师资结构的 “正金字塔”(如图3),基于“菜单式、多路径”课程结构的“倒金字塔”培养模式(如图4)。

(4)“三合一”(科技+人文+生态)培养目标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以“人居环境科学”为学科理论框架,发挥川美在人文艺术教育特色,吸纳建筑设计行业的科学技术优势,实现跨学科师资团队的建设,研究“科技+人文+生态”的“三合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包含:创新型课程教改、聚焦西南聚落的特色课程教改项目、“联合毕业设计”创新建设项目、区域行业服务等成果。

结束语

1.为乡村建设培植人才

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是关键,通过不断的“三贴近”乡村实践,高年级毕业生会对乡村建设产生巨大的兴趣,为乡村振兴培植潜在力量。

2.为乡土文化培育土壤

依托“工坊制”的“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改革,会产生更多的当代思想与乡村文化发生碰撞,会活化已经被遗忘的“文化”,为乡土文化的培育提供新的土壤。

3.为城乡融合培养示范

如何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是我目前面临的一个巨大難题,这种以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双金字塔”培养模式,定位为西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提供示范和典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 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8-29.

[3] 谢辉,刘玮璠. 关联·介入——以研究方法为媒介的建筑教育实践[J]. 新建筑,2018(6):138-141.

[4] 蔡济众,梁照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改革[J].科教导刊(下旬) ,2019(9): 71-72.

[5] 徐桂中,乔慧萍,张丹,等.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建筑,2020,46(24): 166-168.

作者简介:郭辉(1979-),男,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林业规划。

猜你喜欢

西部建筑学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基于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的西部国际型物流枢纽城市选择问题研究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