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肠红百年
2020-12-23马晓雨
马晓雨
一百多年来,有着“第一根红肠诞生地”之称的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历经英国人创办,日本人侵占,俄国人接管,到转为国企,再被民企收购。历经一系列变革,如今这家百年老厂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业产业化基地。
一根东欧来的红肠与“鸡鸭公司”
红肠原名里道斯,起源于原苏联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是东欧家庭餐桌上最重要的一种日常美食。
1913年,德籍俄国人爱金宾斯把这种美食带到哈尔滨,在“滨江物产”传授技术并组织生产,哈尔滨第一根“红肠”自此诞生。因为与东欧具有同样的严寒和漫长的冬季,这种高热量肉食品不但能够提供大量热量、果腹解馋,还因其独特的烟熏风味,肉质细腻有嚼劲,让这种异域美食迅速受到当地人喜爱。
因其枣红色的外表,当地人称之为“红肠”,“哈尔滨红肠”旋即成为哈尔滨市一张响亮的名片。随着人们对这种食物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于是,越来越多的商贩开始尝试在当地制作这种美食。
同年,英国商人马前氏率先瞄准这一商机,在哈尔滨道外区(傅家甸)南极街上投资创办了一家专门生产经营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的商行,取名“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成为当时哈尔滨市最大的屠宰加工企业。这就是后来在我国肉制品界大名鼎鼎的“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是哈埠地区最早形成的三大知名企业之一,也是现在著名的“哈肉联”的前身。
得益于大东北优质的猪、牛、羊肉资源,公司实现了第一次出口。他们通过经纪人收购哈尔滨附近地区的猪、牛、羊,经过屠宰加工冷冻后,经海参崴海运出口送往英国。
不过好景不长,由于煤、铁和工人工资价格上涨,铁路运输费用过高,公司不得不把部分出口业务转往张家口、天津等华北地区,在哈尔滨地区收购加工和出口鸡鸭业务量大幅下降。
1932年,日本人侵占哈尔滨,对“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肉制品生产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业务量直线下降。
日伪当局强行接管了英商“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有限公司”,并将其改名为“满洲畜产株式会社鸡鸭公司”,次年又改名为“满洲畜产会社”,将它变成了一家彻头彻尾的日本公司,主要经营的肉制产品也由东欧口味偏向东亚特别是日本人口味。满洲畜产会社与当时日本人新建的满洲机械制造会社、满洲矿业会社、满洲航空会社、满洲人造石油会社、满洲毛织会社、满洲纺织会社等40余家骨干企业共同构成了日伪当局的工业体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苏联红军进驻并接管“满洲畜产会社”,又将公司名字改回“鸡鸭公司”。随着苏军的接管,“鸡鸭公司”重新回归到制作红肠等苏式肉制美食的道路上。在销售方面,当时公司主要收购猪、牛、羊进行加工,一部分供给驻守我国东北地区的苏军食用,一部分运往苏联。
一个老字号的回归与“哈肉联”
1946年4月28日,是哈尔滨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哈爾滨正式解放了,大批日伪时期的企业也被收归人民所有,哈市工业从此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同年,“鸡鸭公司”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对“鸡鸭公司”进行军事征用,由东北财经委员会东北贸易总公司领导,更名为“东北鸡鸭公司”,成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军用肉制品生产和加工企业。
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东北鸡鸭公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哈尔滨第一、第二屠宰场与鸡鸭公司合并,成立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自此,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哈肉联”正式成立。
1948年,为了改善口感、提升产品质量,“哈肉联”将原料来源瞄准了广阔的内蒙古草原,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和海拉尔建立两处牛羊收购办事处,收购的牛羊运回哈尔滨屠宰加工,成为当时全国加工和冷藏能力最大的国营肉类加工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但主要供军需和出口。
次年,“哈肉联”的产能再上新台阶,发展成为拥有职工700人,年屠宰猪4.8万头,生产猪肉2685吨,牛羊肉2486吨的大型肉制品企业。
20世纪50年代初期,尽管大名鼎鼎的“哈肉联”早已深入人心,但哈尔滨市民能买到的“红肠”大部分都是松江罐头厂生产的。这是因为当时哈尔滨的欧式灌肠(包括红肠)主要由哈肉联、松江罐头厂和苏联侨民会灌肠工厂生产,其中哈肉联生产的欧式灌肠大部分出口苏联,苏联侨民会灌肠工厂生产的欧式灌肠主要面向外国侨民,只有松江罐头厂生产的欧式灌肠面向哈尔滨市场。可见,在当时“哈肉联”的红肠绝对是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的高端食品。
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原本属于黑龙江省商业厅直管的哈肉联厂被划归哈尔滨商业局所有。
到了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吹遍黑土地,人们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对肉食品的消费热情越发高涨,“哈肉联”的产品再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为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哈肉联”翻建了8000平方米猪舍,活猪存放量达到10000头,又投资670万元,翻建了2100平方米肉制品车间。
市场经济是残酷的,由于生猪(猪肉)、肉灌制品的放开经营,肉制品行业竞争空前激烈,这家负重前行的老国企由于管理体制、生产工艺、员工素质等各方面原因陷入了低谷。
在政府的支持下,“哈肉联”完成了从能源、饲养、存放、屠宰、肉制品、罐头制品、生物制药、生物饲养等全方位的技术改造,全厂生产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肉类综合利用的加工企业,位居全国十大肉联加工厂之列。
1997年,哈肉联对企业主导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提升“哈红肠”的质量与培育品牌美誉度,大力开发冷库出租和南极食品批发市场,使企业重现生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哈红肠”在东北大地继续飘香。
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与“并购王”
尽管生存的问题解决了,但如何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成为摆在“哈肉联”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多年的实践让“哈肉联”人清醒地意识到要想长足发展,单靠企业内部自身改革,单打独斗很难开拓更大的市场,要彻底改变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机制体制的艰难困局,只有彻底创新转换思维,主动适应市场,强强联合、倚靠大船共谋发展。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同样想拓展东北市场的肉制品新星——南京雨润集团。雨润集团是发端于南京雨花区的一家民营企业。1997年,开始收购兼并经营国有企业,足迹遍布全国的12个省份。通过收购,雨润获得急速扩张,资产在2002年底达到了28亿元,因其在业内的特殊发展模式被赋予“并购王”称号。
如何将一个具有2400多名在冊员工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顺利转型?经验丰富的雨润集团在哈肉联重组中提出了“三个负责”和“三个不变”的原则:“即对当地政府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对重组后哈肉联产业结构不变、注册地不变、纳税地不变。”雨润集团承诺全力将哈肉联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猪源基地、屠宰基地、分割基地、肉制品基地和销售基地,这一举措和实践最终赢得了哈肉联广大职工的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两家企业精心组织下,“雨润
哈肉联”联盟顺利完成了重组。
雨润集团先进的企业运行机制、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与哈肉联在东北多年形成的红肠品牌和加工优势是良好的互补,双方多次洽谈、求同存异,形成了战略重组一致意见,于2003年11月组建了“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
2004年,大众肉联集团改制彻底完成,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重新调整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确立了生鲜肉类加工产业,肉制品加工产业和南极商贸物流三大产业,产品形成了三大类八大系列。著名品牌为“大众肉联”,其中生鲜产品共有70余个品种,肉灌制品共有近百个品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50%。
遵照哈尔滨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郊”的统一部署,为了食品工业及商贸物流产业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哈尔滨大众肉联集团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双城现代化食品工业园,建设年屠宰、分割生猪150万头生产线,年加工熟肉制品5万吨生产线。
经过一系列的改扩建,大众肉联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
2007年,统一名称和标志为“哈肉联”的全市哈肉联食品店和红肠等肉制品启用了新包装,肉制品主要有:红肠、精品红肠、儿童肠、风干肠、啤酒火腿等。
“哈肉联”这个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厂,在经历了改制阵痛后,焕发出新的活力,销售、纳税等主要经营数据增长了近20倍,改制后实现税收累计超过3亿元。2011年,生鲜屠宰业务年屠宰生猪64.5万头,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化基地之一。
一张全新城市名片与“双丰收”
“哈肉联”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与雨润强强联合后,更是承接双方优秀的企业文化,视食品安全为己任。
一方面,在技术上保障食品安全。“哈肉联”拥有自己的检测中心和一支技术过硬的检疫检验队伍。工业园生猪屠宰分割引进国际一流的荷兰施托克生产线,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冷却分割工艺及自动化加工设备;肉制品加工采用低温的工艺流程,引进德国、瑞士、荷兰、丹麦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配备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仪器,建立健全一整套加工体系、研发体系和检测体系。
另一方面,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从2011年12月起,“哈肉联”每月举行两次消费者体验参观活动,从灌肠、烘烤到包装等一系列过程都展现在消费者眼前。敞开怀抱接受广大消费者的监督,让消费者零距离亲身体验食品安全,和企业一起共同见证。截至目前,哈肉联已经组织近2万名消费者走进工厂,全程体验现代化的食品生产环境。
2006年10月,东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肉类食品加工基地正式落成并投入生产,解决数千人就业,带动数万户农民实现增收。
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哈肉联”始终发挥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在哈尔滨周边地区先后发展签约养殖基地近100个,带动数万户农民发展生猪养殖业,年平均出栏生猪超过60万头。自2006年以来,“哈肉联”累计屠宰生猪近400万头,创造社会产值超过60亿元,同时还带动了上下游畜牧、饲养、饲料、屠宰、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间接创造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就业岗位1万多个,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提升地方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哈肉联”系列食品成为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指定肉制品。同时,红肠礼盒成为上海世博会黑龙江馆官方指定礼品。“哈肉联”连续多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9年跻身于“黑龙江省企业50强”,位列于黑龙江省食品行业企业十强之首,是黑龙江省肉类食品知名品牌、哈尔滨首批纳税信用AAA级企业。如今,“哈肉联”这个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正焕发新的活力,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
一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哈肉联人,用近百年的时间,铸造了辉煌的“哈肉联”品牌。现在,这家“百年老字号”正以它自身的独特文化感染推进着城市的发展,并作为一张国际品牌续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