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大格局

2020-12-23

国企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产业链经济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历史的必然。

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中国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创新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当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产业发展的优化过程中,继续发挥引领作用。

战略再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局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其中发达经济体将萎缩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3%。

目前,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成为对世界经济具有明显外溢效应的大国经济体。在这样的外部背景下,再简单依靠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已经不足以继续支持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一个经济强国通常是内循环的经济占GDP的80%以上,外循环的经济占20%以内。业内专家指出,国际经济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一个大国经济依靠内需驱动才能获得稳定长远发展。我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经济发展必须主要依靠国内市场。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壮大国内大循环既可以减轻对外依存度,又可以借助国内市场推动产业优化、促进科技创新,有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在相关专家看来,我国经济存在着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不够高等导致的国内需求长期不足问题,疫情冲击再次凸显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以扩大内需定位为战略基点,真正把中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不仅可为中国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也将助力世界经济尽快摆脱困境。”

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月23日,习近平看望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他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进一步阐释了提出构建这一新发展格局的主要考虑,并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8月20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提出极具针对性的具体要求,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

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从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相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9月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又从改革的角度提出要求,强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这一系列密集的讲话,也定调了中国必须形成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开拓内需,实现良性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自主发展。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这是我国基于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的新命题。

应该看到,新一轮扩大内需,与以往扩大内需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必须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是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具体来说,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立足点,把扩大内需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把供给与需求结合起来,做大做强国内市场;以满足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创造消费需求为方向,以补短板为着力点,加快消费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循环增长。

有专家认为,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定落实“六保”任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加快構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也要发挥好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投资需求潜力巨大。

也有专家表示,扩大有效投资,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此外,也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

开放新阶段

在国内大循环刚刚提出的时候,海内外就有一些声音表示“中国要出口转内销”“中国要停止开放”……闭关锁国,成为一些新闻媒体吸引眼球的关键词。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已经针对上述疑虑旗帜鲜明地给予回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不是要闭关锁国、主动脱钩,而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能断章取义。一方面,国内大循环指向“提振内需”,但并不等于把曾经的外需“搬回”国内;另一方面,国内大循环的提法侧重在提升产业水平、技术水平、打破行业壁垒上,目的是让国内经济运行效率提高,这些都需要在开放经济的体系下完成,旨在构建更安全、更有弹性的供需体系。

从国际环境的角度看,无论是“隔离”现象、“孤岛”行为和“逆全球化”思潮,还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各国试图发展独立产业体系的可能性,都需要对国内国际循环体系进行再部署、再调整。从国内环境的角度看,国内良性循环体系的建设,对于形成“中国制造+中国消费”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诚然,我国市场规模放眼全球都是首屈一指,但与全球市场体量相比依然颇为有限(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为16%)。况且,任何经济体都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均独占鳌头,唯有秉承“共赢”理念,同其他经济体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共同结成一张相辅相成的关系网络才能彼此共进。

不仅如此,市场规模的不断拓展往往还伴随着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的过程中,而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已无需多言……这些,无不证明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专家表示,国内大循环的真谛是“开放”。通过释放国内经济和消费潜力,结合保护知识产权、改善营商环境、减少准入限制,吸引跨国企业把产业链、工厂、店面继续留在中国,分享中国消费市场的蛋糕。

回看过去,我国一直都在为促进国际循环的畅通和扩大而不懈努力着,从“一带一路”、稳外贸稳外资、自贸区试点,到自由港建设、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都是极佳的佐证,而我们在吸收外资与拓展新兴市场贸易上也的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由贸易港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特殊地区,正式进入开局建设阶段。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表达了在现今复杂严峻的全球贸易环境下,中国将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化的决心。”相关专家认为,海南自贸港力求实现最高水平开放,显示出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全方位融人世界经济的政策不会动搖,中国会通过不断加大开放力度,继续参与世界经济发展。

6月24日,2020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如期公布。全国清单条目从2019年的40条缩减到了33条,自贸试验区清单条目则从37条缩减到了30条,中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本次修改主要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的开放水平。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途径,负面清单越来越短,意味着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表示。

在中国,“北上广”三大盛会,可谓各擅胜场。在货物贸易领域,上海进博会侧重进口,广州广交会侧重出口,北京服贸会则聚焦服务贸易。

受疫情影响,今年6月,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贸易盛会——广交会首次改为网上举办。9月4日,作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释放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

此次服贸会上,举办了覆盖服务贸易全部12大领域的展览展示和190场论坛及洽谈活动,组建了80家中央企业交易团、16家中央金融企业交易团及38个省区市交易团,共有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线上线下参展参会,包括33家国际组织、68家驻华使馆、110家境外商协会、199家世界500强企业。展会第一天还有5000余家企业在“云上展厅”搭建近7000个云上展台。据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5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4.7%,2019年服务进出口达到了7850亿美元,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

同时,本届服贸会成交亦颇为踊跃,各省区市、大型中央企业和金融企业首次组建了交易团,与会洽谈采购,共签订协定协议类成果240项。其中,数字贸易领域交易十分活跃。

不仅是广交会和服贸会的成绩喜人,不足60天就要开幕的进博会也传来好消息。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介绍,今年第三届进博会参展的各国企业依旧热情不减,积极踊跃报名,签约企业参展面积已达到规划目标。其中,企业商业展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等展区签约面积早巳超过规划面积,展位“一位难求”的现象再次出现。

“进博会是一颗‘定心丸,给予我们继续扎根中国发展的强烈信心。”瓦里安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张晓说,企业在疫情期间仍加码投资中国,第二届进博会上展出的高端直线加速器生产线今年3月正式落地,北京成为瓦里安在全球最全产品线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国内大循环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又能够提高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才能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这个新阶段,开放应该是全面的、深入的。要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双循环相互促进成为对外开放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世界经济的互联互通、各个国家的协作分工与人员的交流往来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尽管在前进道路上会遇到波折与坎坷,但融合毕竟是大势,特别是在风险和挑战面前,团结合作终究是最有力的武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正道。即便全球化有回头路,恐怕也是噩梦一场。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握住金钥匙

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主要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格局。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

这就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的供给质量,通过挖掘消费潜力,进一步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使得国外产业更加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更加依赖中国的巨大消费市场,从而在提高经济自我循环能力的同时,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要实现这样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挖掘我国消费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要从供给端发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解决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技术“卡脖子”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经济供给质量,同时要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重点是加快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投资,并积极出台一系列针对居民的消费激励方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有企业的表现可谓亮眼。其更多的作用发挥在了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等基础方面。尤其是中央企业充分履行好社会责任,实施降电价、降气价、降资费、降路费、降房租等措施,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努力减低全社会运行成本。

因此,在新的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需进一步提升整体功能和影响力。首先就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协同合作,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并打造产业龙头。

这就需要国有企业握住几把“金钥匙”。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纽带,塑造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为关键技术谱系的国际生产体系。

在全球产业链出现一定程度松动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建设将面临新的任务和重要合作机遇,在沿线国家积极引入国内价值链上本土龙头企业的品牌和标准。在经济全球化横向分工的区域化集聚趋势中,国有企业应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态度,基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布局这种“以我为主”的区域产业链体系。

在当前疫情仍然严峻的形势下,把抗击疫情与新基建相结合,为沿线国家提供抗疫经验、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资,在网络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等基础设施领域提供援助和加强合作。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下滑6.4%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增长,同比增长3.2%。这也可以促进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更大范围流通,同时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助推中国高科技立于世界之巅。要想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科技创新无疑是“主心骨”。科技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国有企业要尽可能快地走出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持续推进“两新一重”,稳定经济增长。同时在补齐交通运输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以改革创新促增长。

当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因疫情大规模隔离和封闭导致经济陷入衰退,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降”,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供给会出现空缺。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產品研发,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

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努力带动其他上下游各类企业共同健康发展。

以国企改革为动力,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激发内部动力,让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在外部环境处于被动局势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内部大市场的潜力,发挥国内各项资源要素的积极性,这才是构建并保证双循环体系顺利运营的充分条件。

既然对外开放受到了阻力,那么对内改革应该更加深化,更加坚决。按照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要求,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实现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激发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以现代化产业集群为载体,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当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严重受阻,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在濒临中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显著增多。我国已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当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和影响,必须采取措施全力以赴地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

事实上,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系,最重要的是维护产业链的稳定。要巩固传统的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的地位,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突破瓶颈制约,大力推动补短板、强弱项,增强产业链的弹性和韧性,提升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们更多关注的主要是产业集群的创新,因此产业链的整合非常重要,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综合体系竞争上。

围绕重点产业链布局若干产业集群与国家创新体系形成对接,使之成为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的空间载体。而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体系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也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做科技创新时过度关注发文章、评奖等模式。

研发产品首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产业化”,即产品能否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然后是“商业化”,也就是研发成果是不是可以产生相应的利润。这也是呼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构建。

要实现创新力的提升,就要求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聚焦,推进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在新兴战略产业等方面做好整合。国有企业在发挥创新力的过程中,应加强和民企、外企以及其他非公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为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猜你喜欢

双循环产业链经济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