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2020-12-23詹新建

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急管理优化

摘要:通过开展应急安全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以文化为导向和动力,引导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自觉规范安全行为和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应急安全文化;优化;应急管理

应急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构建“三化”同步引领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应急安全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以文化为导向和动力,引导企业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自觉规范安全行为和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1 应急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应急安全文化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被动应急转化为主动应急,这是新常态对应急工作的本质要求。应急管理以预防为导向,持续丰富应急安全文化内涵,注重营造富有企业特色的应急安全文化氛围,突出以“五有”(工作有手册、现场有看板、岗位有卡片、班组有训练、训练有示范)的应急安全文化建设模式,通过对应急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应急管理水平,这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以预防为导向,重在事前的准备工作,体现“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2 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推进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企业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单位日常的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指导、指挥和协调工作,由企业的主要责任人担任组长,企业其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负责企业应急管理的日常事务和相关应急处置工作。

二是企业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指挥部为发生事件、事故或紧急情况后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分管安全领导任现场指挥长,企业其他负责人为副指挥长,企业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组织机构。

如遇特殊情况,指挥长不在时,由企业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由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厂级领导担任现场指挥长,统一协调救援工作;指挥部下设8个专业组,通讯联络组、救援行动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应急疏散组、现场警戒组、善后处理组、技术保障组8个专业组,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立各专业小组,并明确相应职责。

3 以应急管理制度保障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人、财、物等资源,推进应急制度化建设。制度建设包括应急准备和响应、风险评估、应急资源保障、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信息报告和处置、应急值班、应急管理和培训、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演练与评估、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应急投入保障等,从制度上保障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4 以信息保障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一是为保障信息畅通,采用固定电话、对讲机及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事故发生较大,单位无法控制时,需要外部支援,要求员工熟知常用的救援电话。火灾报警电话:119;医院急救电话:120。

二是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企业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应急需配备的应急物资和器材,包括配置急救药品和急救设施,生产性车间和部门应在生产现场配置急救箱,应急物资和器材应完好、有效;建立应急物资和器材清单,明确各类应急物资和器材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经常性维护保养的周期和职责等;依据应急处置的需求,统计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每年及时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检查、更新统计记录表,企业按照要求每季度、部门每月对物资有效性进行检查。

5 将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纳入应急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

一是分析存在的事故类型、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认存在安全风险,确认需编制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是应急资源调查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外部资源、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动态监控和预警,评估发生紧急情况后应急资源能够保证到位,为应急救援提供支撑性保障;

三是人力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专职应急值守人员;物资资源包括应急物资类型、数量、储存部位和物资有效性;应急资源调查能够清楚了解企业内各部门的应急物资类型、数量、储存部位、管理责任人和物资有效性。

四是梳理外部资源,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企业无法处置事故超出企业控制范围时,应将事故情况上报政府应急救援办公室,安排外部应急力量进行支援;如有人员受伤就近医院可进行救护工作。

五是建立完善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明确各层级、各人员的职责,在应急处置中分工有序、忙而不乱;六是开展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明确监控方式、方法和预警条件、方式。预警级别为三级预警:三级(部门级)、二级(企业级)预警、一级(社会级)预警。预警发布为三级:三级(部门级)预警由部门负责人发布、二级(企业级)预警由应急指挥部发布、一级(社会级)预警向政府应急救援办公室申请发布。信息报告和处置,明确信息报告与通知的方式和流程,以及信息上报的时限和报告的内容,确保信息的传递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企业主要事故风险、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危害程度及防控措施,评价工厂应急救援能力是否满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6 规范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安全文化建设

抓住应急管理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的大好机遇,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全面推进应急预案建设,提升工厂应急管理水平。形成企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舆情管理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六类”应急预案管理体系。

7 培育打造特色应急安全文化

7.1工作有手册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编制的应急预案存在要素多、篇幅长、文字多的情况,不便于员工进行学习、掌握和记忆。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中石化作为试点进行应急预案优化工作,基于简单、实用、快捷的特点对预案进行优化,制作国家应急预案优化范本供各企业进行参考实践。由此看来,应急预案优化要突出实用性、易懂性、简洁性,便于员工理解和掌握。

现场处置方案优化范本编写应从事故现象、报警启动、事故控制、现场恢复、应急电话五部分入手,简洁、明了、规范、系统的现场处置方案才能成为各部门、各岗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宝”,也是部門培训学习的鲜活教材,形成富有企业特色的应急文化。

7.2现场有看板

现场是应急处置和抢险的前沿阵地,在生产现场将现场处置方案标准上墙,让员工熟知现场应急处置要素,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点。以目视化的形式让岗位员工更加直观、便捷的了解岗位的应急处置要点,更加凸显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部位。

7.3岗位有卡片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员工应急处置容易出现忙中出错和应急电话记不住的情况。同时,国家应急管理部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中也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结合企业实际和各岗位应急职责和处置要求,分类制定“岗位应急处置上身卡”,即:将各岗位应急处置要求和措施、报警电话等内容编印在卡片上,并配发给职工佩戴在工作服卡包内随身携带,便于员工更好掌握岗位应急处置的关键点,防止忙中出错,应急管理关口进一步前移。

7.4班组有训练

演练和培训,是强化人员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以及现场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企业制定详实的应急预案演练年度计划,各部门按照演练计划进行分解落实,尤其是基层班组经常开展实战模拟和桌面推演相结合的应急演练活动,形成了演练“有目标、有重点、有培训、有总结”的闭环管理模式。

7.5训练有示范

演练是强化人员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以及现场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员工自主拍摄、自主制作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教学片,强化部门和班组自主训练,让员工演练有示范、处置有示范,指导员工进行应急处置。

总之,文化的积累和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以有效应对突发事故事件为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应急安全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为企业生产经营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参考文献:

[1]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S].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Z].

[3] AQ/T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S].

作者简介:

詹新建(1981-),男,汉族,贵州遵义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

猜你喜欢

应急管理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营配信息集成的客户停电应急管理研究
基于知识元和有色Petri网的应急实施流程优化方法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路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