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下防火监督工作的优化探讨
2020-12-23张忠玺
张忠玺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得到了完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在新形势下,我国防火监督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消防部门所需要面对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如何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来优化防火监督工作,不断提高防火监督工作的效率。因此,本文便对防火监督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提高防火监督工作水平的优化意见进行探讨,为我国防火监督工作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而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防火监督工作;优化探讨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居民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高层建筑密集化现象和易燃物品、大中型电器涌现,给火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形势的复杂性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如何发挥防火监督工作的重要价值,加强对防火监督管理和预防工作的控制,从根源上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成为当前我国消防部门应对形势复杂的火灾形势所必须肩负的重要职责。
虽然我国消防部门不断加大对防火监督工作投入力度,但是,近年来我国火灾事故却依然频频发生,而其中人为造成的火灾事故便占80%。违规用火、用电、用气和违规堆放易燃易爆物品等都是造成火灾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违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部分单位与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和消防部门对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漏洞。因此,无法及时发现并清理消防安全隐患。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好,导致消防监督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埋下了众多的火灾隐患,最终酿成大祸[1]。
1 信息化时代防火监督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条件在得到改善的同时,火灾事故却频频发生。因此,包括消防队伍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的建设。但是,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较晚,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防火监督工作进行升级,而导致我国消防部门还无法及时、有效、充分地应对我国现代形势下的火灾险情,当前的防火工作仍存在着许多的漏洞与不足。
1.1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防火监督工作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漏洞:第一,人民群众对消防知识了解甚少,消防知识的普及程度较低。正是由于人们不了解消防安全,消防意识较弱,这导致了人为造成的消防事故频频发生。并且,一旦发生火灾,群众无法进行自救,这也导致了群众的人身安全与财产损失受到极大的损失。因此,鼓励公众参与到防火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加大防火监督工作的力度,从而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火意识和防火知识水平。第二,参与防火监督工作的单位,主要是以消防部门为主,其他参与部门数量较少。近年来,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仅靠消防部门的力量难以对所有防火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1.2队伍素质亟待强化
由于火灾事故的发生存在偶然性和迅速性,因此其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不可挽回的。但是防火队伍的力量却较为薄弱,进行防火监督工作的工作人员,只有消防部门,这无法及时阻止火灾的频繁发生。因此,壮大防火监督检查队伍,提高防火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是当下极为紧迫的任务。此外,虽然政府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加大了对防火监督检查工作的管理力度以及资金支持的力度,但是消防监督检查队伍仍然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做好相应的消防监督工作[2]。
1.3监督难度与日俱增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复杂多样,各行各业都在市场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优化和升级,市场主体也更加多元化。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导致了密集住宅区、大型商业区以及商业网点等地区发生火灾险情的市场主体更加复杂,发生火灾险情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攀升。因此,消防部门在展开防火监督工作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督方法和监督流程。此外,在面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时,即使工作人员手工记录火灾风险点,也有可能出现错漏的问题,而导致信息数据不全面,影响防火监督管理工作。
1.4系统建设仍需完善
为了克服以前消防审批流程繁琐复杂,大型消防审批所耗时间较长的问题,住建部门便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系统,来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但是信息化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所起到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审批效率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信息交流受阻;防火监督工作人员信息化水平无法达到各种消防管理系统所要求的标准。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这使原本工作量就十分巨大的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更无暇兼顾学习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技巧。不仅不愿意主动去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甚至还在学习各种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因此,消防部门不应当只是简单的建立信息化系统,还应当将消防信息和消防监督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整合升级,从而构建完整、高效的消防防火监督系统。
1.5宣传教育尚不到位
部分群众存在消防意识薄弱,是非不分的情况。还有不少群众在面对生活中所存在的火灾隐患时,常常冷眼旁观,不及时对火灾隐患进行举报和处理,极为不配合消防队伍的执法工作。除此之外,由于消防意识薄弱,部分业主和经营者对消防执法工作中所发现的火灾隐患不进行及时处理,甚至还出现了找关系、说人情以逃避消防行政处罚的错误行为。
2 信息化时代消防防火监督工作的优化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我国消防监督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如何建立并完善防火监督信息管理体系,提高我国防火监督执法工作水平,对扩大宣传教育渠道,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防火宣传教育,以提高人民群众防火意识和防火监督工作人员的信息化能力有重要意义[3]。
2.1立足根本,完善信息系统功能
第一,各地区消防部门应当重视信息技术在消防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消防工作进行结合,从而提高消防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第二,消防部門应当充分整合各项信息管理技术,为构建起全面的、统一的、高效的防火监督信息系统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消防部门应当对各个公共场所经营主体进行全面统计,以便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迅速查询和筛选信息。比如说,迅速查询并筛选某一商场消防设备的配备情况、消防隐患的整改情况等;或者是业务信息管理、消防资料文件等其他与消防监督工作有关的信息内容。
第三,为保证消防数据、消防信息、消防文件能够及时进行传递,消防部门还需要重视信息交流渠道的建立。为了及时获取消防工作与防火监督工作的具体实况和某地区消防工作的具体进展,消防部门还应当对火灾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对防火监督工作以及消防设备的配备等情况进行监督,对已发生火灾安全事故的地区进行跟踪检查,从而提高消防監督工作的工作效率。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是为各地区消防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指导的重要保证,也是有效应对火灾威胁的有利工具。庞大的数据库体系是大数据技术能够得以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想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消防信息系统,必须要先建立起一个包括各个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伤亡情况等各项数据在内的,完善的消防数据库。这样一来,后期所进行的防火监督工作才能够有可靠的资料进行借鉴。并且,数据库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消防部门对容易发生火灾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总结,还有利于消防部门对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不仅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工作,也能够帮助有关部门总结出切实有效的救火防火的策略。
2.2强化执行,合理利用信息资源
消防部门可以实行双随机系统,实现移动化办公,从而达到提高消防监督执法水平的最终目的。代替以前的手工记录方法,不仅能够在完成现场的消防检查工作,还能够通过将现场的各项数据、图片上传,从而收录火灾隐患信息。如此以来,通过随时随地将各个区域的防火监督情况进行收录、展示,为消防队伍开展防火监督工作提供全面的、可靠的信息支持。此外,通过对信息的展示,还能够实时展现火灾隐患的整治效果。通过应用数据证书和电子签名签章等信息系统的构建,消防部门能够通过移动终端将消防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各项结果在网上进行公开。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提高执法公信力,还能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2.3业精于勤,提升人员信息能力
防火监督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离不开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支持,也不开众多信息技术人员的努力。作为信息化系统使用的主体,消防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够推动消防工作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系统对消防监督工作的处理能力。因此,消防部门应当加大对消防人员信息化知识的培养力度,提高消防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从而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信息分析人员,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4]。
2.4拓展渠道,提升民众防火意识
为了使防火监督工作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消防部门便应当从提高人民群众消防知识水平入手,通过消防信息系统来加大对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与此同时,消防部门还要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对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紧急问题及时做出反应。而将监督执法转变为服务式执法,则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最有力方法。比如说,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对执法结果进行公开。此外,消防部门也应当建立消防不良行为曝光制度,列出消防黑名单,并加大事后回访的力度。如此一来,便有利于打造公开执法、全面服务、科学高效的消防工作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火意识,还能够得到人民群众对消防执法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防火监督工作和防火整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在火灾发生之前,人们无法深刻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而是在火灾发生之后,已经造成了巨大损失之后,才感到后悔。因此,要加大防火监督工作的力度,提前做好火灾预防监督工作,减少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孟宪尉.如何将网络信息技术与消防宣传工作进行结合发展 [J].传播力研究,2017(05).
[2] 董芳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消防安全管理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3(02).
[3] 于金泰.信息化技术在企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06).
[4] 孟庆秋,张海波.信息技术密织社会化消防安全网[J].中国消防,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