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分析
2020-12-23王辉
王辉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中国的证券融资市场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内源融资是企业的首选,即留存收益和折旧融资;而外源融资是企业的第二选择,一般企业会选择发行债券。但是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出现强烈的股权偏好,对公司债券的发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公司债券 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中图分类号:F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8(b)--02
公司融资作为公司从创立到发展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融资结构,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收益。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基本分为内源融资和发行债券两种形式,选择符合公司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战略相符合的融资结构,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市场的稳定和协调发展。
1 公司债券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
在发达国家,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占据了资本主义市场份额的主要部分。在国内,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并没有受到中国企业和市场的欢迎,只是资本主义市场极小的一部分,这就说明国内公司债券市场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公司债券的市场份额。
1.1 发达国家的公司债券市场
发达国家早期市场并不是由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为中心,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才超过股权融资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协调发展和稳定。由于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深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青睐,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发展历史悠久。因此美国对有关公司债券的内容进行了创新和完善,为公司债券融资方式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投资和融资双方的选择机会,为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债券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
由于中国公司的发展起步较晚,缺乏一定的经验和市场。中国的企业更倾向于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导致中国的公司债券融资比例不到1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公司债券融资比例。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债券总量占GDP比重很低,和发达企业相差很远。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债券融资方式有了新的增长势头,但是至今仍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仍然具有滞后性。
2 我国公司债券融资现状
在资本主义市场中,公司债券凭借其自身的融资优势,是国外企业外源融资的首选,深受外国企业的信赖。由于中国企业发展较晚并没有健全的制度和经验,而且中国的上市公司有严重的股权偏好,使我国的债券市场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到2017年,国家颁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公司债券迎来了新的发展势头和机遇。
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由于每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债券融资的方式深受发达国家的喜欢,债券融资方式会作为发达国家企业外源融资的第一选择,这一切和公司债券的融资优势都是离不开的。
2.1 相对于银行贷款的优势
首先,银行贷款比公司债券成本要高很多,如果选择银行贷款就会给企业增加更多的负担,而选择公司债券就可以减少这种成本负担。银行作为储户存储钱的中介,其流动资金是从储户那里获取的,为了保护储户的利益会在给企业的贷款中保留一定的资本金,这些资本金都是需要企业来进行承担的,而且银行作为中间商会在中间赚取差价。银行出于安全考虑,如果對方要求增加借贷时间,那么银行也会相应增加一定的成本。相反,企业如果选择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可以省略让别人赚差价这一环节,企业可以直接从投资者那里获得资金。同时,国家对公司债券的发行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公司债券这种担保形式的利率较低。由此可见,公司债券的融资比银行贷款成本更低。
其次,由于银行贷款紧缺不利于企业的资金流转,而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就不会让公司错过更好的项目投资机会。同时采用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可以为公司取得数额较大的资金。由此可见,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可以在任何时候满足公司资金流转的需求。
2.2 相对于股票的优势
首先,发行债券的融资方式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企业选择股票融资方式的风险往往会很大,因为股票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而选择公司债券的融资方式可以定期对投资者回收本息,降低股东权利被收购、被控制的风险。由于对公司债务存在约束和激励,可以有效地降低内部人员对债券的控制,有利于优化治理结构。
其次,公司债券有利于保护企业信息。如果企业还用股权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必须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公示,就给竞争者提供可乘之机,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造成了危险。而债券的投资者只要其权益在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并不会过多地关注公司的经营状况和投资风险。因此,投资者不需像股票投资者那样要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
3 中国公司债券的市场需求
为了调查中国公司债券的市场需求,本文调查了我国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40家大型发债公司、600家上市公司、130家机构投资者、66家券商,调查其债券融资方式和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前景的看法。调查结果如下:
(1)潜在的企业债券。根据调查显示,80%的机构投资者和70%的钱在机构投资者的企业债券投资需求中没有办法得到满足,其数额达到了500亿元,70%左右的机构投资者和潜在机构投资者表示试点办法颁布以后,他们会尝试去扩大企业债券的融资量。
(2)企业债券的供给意愿强烈。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企业选择债券的意愿很大,因为很多的大型发债企业和上市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资金短缺,同时发行债券的风险很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3)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因此,在企业债券市场条件成熟时,要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进来。
试点办法在颁布之前,企业债券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状态。试点办法颁布之后,让我们知道了如果国家放宽行政审批政策,就会扩大发展主体的需求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企业债券市场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态,这就说明如果市场完全放开也不是百利无一害的,对培养机构投资者有利。此外,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4 新政策下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2007年中国证监会颁布实施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拓展了企业融资渠道,为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4.1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的特点
(1)发行利率市场化。关于债券的发行利率引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国家将公司债券的定价权利交给了市场,由市场进行配置,拉开了不同发行主体之间的价格水平,推动了发行利率的市场化。
(2)发行程序简化,创新了发行方式。以往发债公司如果要进行债券融资,方式是一次核准一次发行,经过严格的行政审批以及强制性的担保,才有可能获得发债资格,这个过程和程序是非常困难的。
这些严格的规定阻碍了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因为民营企业的资金有限,这样的高门槛限制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新的试点办法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在程序上实行随报随审批的模式,简化了审批的程序,提高了审批的效率和速度。另外,取消了强制性担保,允许无担保发行。在发行方式上,采用灵活高效的发行原则,可以申请一次核准分期发行的方法,发行主体的时间更多。
(3)放宽了对发债规模以及资金用途方面的限制。新的试点办法取消了对公司债券发债额度的硬性规定,企业发行金额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但是企业首期发现数量应该达到总发行量的50%,剩余的则由公司自行确定。这就说明公司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对债券的发行数量进行控制,可以一次核准、分期发行。
4.2 新政策前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状况比较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表明我国鼓励企业选择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加快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步伐,扩大了其发展规模以及市场份额,同时也促进了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首先,发行主体发生了变化。试点办法放宽了行政审批,降低了融资门槛,给很多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了机会,发债主体不再是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2007—2008年,中国债券市场就有233只上市债券品种。其次,发债规模不断地扩大。严格来讲,试点办法之前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是公司进行债权融资的唯一方式。试点办法的发行和实施,我国债券市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03年的0.86%到2006年的1.4%再到2007年的1700多亿元,发行指数和发展规模都在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在试点办法颁布之后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有了初步进展,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越来越健康,公司债券这種融资方式也受到越来越多公司和企业的青睐。
5 结语
《公司债券试点办法》的颁布,推动了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市场全面健康发展和上市公司的成长,同时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协调发展,改变了公司对银行资金的需求,优化公司的融资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顾晓敏,关静.公司债券的发行对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2010(44).
吴元波.公司治理结构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的制度分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5.
陈耿.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4.
甘慧华.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及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