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的追梦人

2020-12-23张道琼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问题解决管理策略

张道琼

摘要:校长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管理学校的重要责任人和决策人,校长应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管理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管理者必须准确把握其中的变化,做好管理工作,走出个性化的管理之路。本文立足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举例探讨富有实效的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管理的一些细节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学校管理 问题解决 管理策略

校长的办学过程其实是校长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成长过程。因为校长在办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共性的、可借鉴的一面,也有独特的一面,而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过程不仅是校长独特的实践反省及修炼心性与行为的过程,更是一种对管理本真意义的理解过程。因此,如何根据学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理性的、扎实的思考,努力探索富有实效的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甚至将问题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机会,走出个性化的管理之路,在教育長河中不断发展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应成为一名学校管理者的不懈追求。

一、探寻文化根源,打造共同愿景

案例一:舒城路小学栉风沐雨办学多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鉴于种种原因,学校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教学设施陈旧,教师凝聚力弱,学校发展缓慢。在教育改革,全区教育快速发展之际,如何使学校走出低谷,提升学校的发展力?这是摆在舒小人尤其是舒小领导班子面前的严峻问题。为了把教师的心力凝聚起来,身为学校领导,我们迫切需要建立起一种积极迎接挑战,有共同愿景,能团结人心、集聚发展动力的精神。因为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一个被学校师生和员工所认同的愿景好比指导学校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它是组织的最高领导,像空气一样,笼罩在组织上空,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产生聚沙成塔、万众一心的力量。 鉴于此,我们广泛征求学校发展建议,组织教师盘“家底”,找亮点,对学校文化与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教师根据学校的历史、现状及学校目前对教师的期望,把目光聚焦在校名“舒”字上。通过解读“舒小”,讨论、提炼出 “舍予精神文化”: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教育责任、高尚的人生信仰、平和的育人心态,引导教师满怀自信、责任、使命,投身于教育事业,脚踏实地地培育学生;引领教师在给予学生春风化雨般的关爱中享受学习,快乐生活,感受职业幸福,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教师的共同愿景,学校以舍予网站的建设和舍予讲坛的开设为载体,让舍予的核心理念“真爱、责任、快乐”渗透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与学校育人目标紧紧联系,让这种快乐和谐的精神文化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并让教师内化为动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育人观,外化为行动,以更负责任的态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和谐发展教育模式。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引领下,舒城路小学最终从一所薄弱学校逐步发展起来。

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以舍予内涵为基点,进一步提炼出了学校主体性教育办学特色及办学指导思想。由于舒小“舍予”精神的内涵形成了创办主体性教育特色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基础,因此学校塑造的主体性校园文化被广大教师认同便水到渠成。主体性校园文化的提出既是对“舍予”内涵的丰富与提升,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一次质的飞跃。

学校文化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说学校文化是“我们在这儿做事的风格和方式”,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做事风格和方式。当我们选择了某一所学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也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学校文化会以强有力但又微妙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它能够使我们变成勤快的或拖沓的人、严厉的或友好的管理者、合群的集体成员或孤独的个人……这些生活方式折射出的是不同的学校文化,那么我们探寻学校文化的目的何在呢?笔者认为,对于一所学校的校长而言,要深入了解并研究本校的文化风格或类型,寻找和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想方设法,逐渐打造学校的发展愿景,去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形成教师在学校中的共同做事方式,提升教师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认同感,而不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抑或个人魅力领导学校发展。

二、研究常规问题,生成特色管理

案例二:根据教导处每月蹲点调研安排,校领导班子与教研组在跟踪青年教师的“四课”以及日常教学教研中,发现青年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如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对教材的深浅把握不够准确,对教学内容不能合理挖掘,反而出现偏差,教学活动不能达到有趣、有味、有效。

针对这一调研结果,我们认真地进行分析与反思,认为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教师的“备课上”。 虽然学校安排骨干结对帮扶,但因两地办学来往不便,青年教师又较多,故帮扶跟进的连续性和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指导。教研组主要引导教师们梳理、提炼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教师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在宏观方面对备课的指导较多。年轻教师虽然很敬业,但受能力、阅历及经验所限,不能做到有效备课。如果备课组集体备课时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青年教师课堂上的效率问题就很难解决。鉴于此,我们分年级组集中反馈并梳理出关键问题,研讨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建议各备课组抓住学段目标,根据学情,以集体备课为载体,提高备课效率,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备课组根据教研组“有效备课”专题研讨的要求,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有效融合,通过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出“双体融合式五环节备课模式”。这种备课研修模式促使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在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几个学期下来,教师们一改往日高耗低效的备课为广泛阅读,搜集资料,实实在在地钻研教材。年轻教师不仅提高了驾驭课堂、把握教材的能力,也在实践中提升了研究、反思的能力,而且激发了教师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这一研修过程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过程,我们将这种备课模式以点带面,向各学科组推广,各学科组借鉴吸收。现在这一备课模式既是我校教学工作的特色管理成效,也是我校特色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成果。

学校在管理实践中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常规管理机制,并通过这个载体,实现管理理念,达成学校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主动对常规管理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从大家都不以为意的现象中,透过表面问题找出问题症结,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真正达到引领教师、服务教师的目的。我们在管理中就是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真实发生的现象、问题进行研讨和探究,生成学校的特色管理办法,如锻炼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素质的一年一度的领导班子“谈反思,谈亮点,谈发展——三谈会议”,为减负增效、协调各学科作业量而开设的“作业公示栏”,促使不同年龄层次教师按照不同发展时期确定发展目标与任务的“教师分层培养”管理举措等,使得学校的管理在问题解决中不断规范,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也使教师在这样的管理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三、关注学生状态,变革教育方式

案例三:有一段时间,在分校领导值班巡查记录表上,连续有三位成员提到了学生课间游戏不文明的情况:学生在教学楼过道上疯跑、尖叫、打闹,导致学生之间相撞、学生和老师相撞,还有的学生趴在过道地面上拍“方宝”,老师因其挡道进行阻止,个别学生干脆跑到课间书吧里去拍“方宝”。对此,解决的措施有以下三点:①本周教师会上要求班主任加强对学生文明习惯及安全方面的教育,要求学生课间文明游戏;②年级组长在年级组里着重强调,少先队文明监督岗加大检查力度;③本月班主任会上再次强调,加大书吧管理力度。至此,我觉得此种对现象已强调到位了。然而,一次课间,我从办公室里出来,被一个在走道上奔跑的学生撞了个满怀,我回过神来发现在走道上打闹奔跑并伴有尖叫的学生不在少数,我询问了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她们无奈地说,就管的那两天好点,过段时间就又是老样子。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他们没有一个好习惯,我们该怎样去引导和培养他们课间文明、健康地游戏呢?对此,学校对课间现象进行分析与反思:①对拍“方宝”行为,不提倡也不禁止,主要是玩的地方不合适,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在塑胶操场上玩,既安全又不伤大雅,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玩的天性;②学校大课间活动单调,只注重健身,忽略了运动技能的训练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应该引导学生课间健康、文明、安全地活动;③学校健身活动区器材的种类、大小、高度不适合低年级学生;④学校、教师与家长平常的沟通、培训不能仅仅立足学习、品质进行交流,还要引导家长带孩子做有益的体育活动及为孩子买必要的体育用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孩子能玩且会玩。之后,学校不仅丰富了大课间活动内容,加强对家长的培训以及沟通交流,并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开设了十几门艺体类的选修课和兴趣课。两年来,学生艺体类课程教学成果显著,学校还被评为合肥市平安校园和安徽省手球传统学校。

建立科學、规范的符合学生课间活动规律的德育活动机制,一直是学校追寻的目标。学校管理者要在活动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变革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的呈现上凸显教育的本真。教育者在苦涩中收获着学生成长的快乐,在变革中享受育人成功的喜悦,这就是舍予人的教育生活。

一个好校长一定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自己可以把握的领域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好校长也必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以激情去追寻梦想,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深刻认识和把握学校发展轨迹,以远大的教育理想推动学校的发展,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留下自己追梦的足迹。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问题解决管理策略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浅论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与管理策略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