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制约因素及改革策略研究
2020-12-23邵梓琳
邵梓琳
摘 要: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设置适合高等教育特点的体育课程,使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对同一专业或同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所需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之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进而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层面上,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并能更好适应未来工作的身体及心理需求,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助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岗位工资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制约因素;发展策略
前言
随着现代教学思想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正在進行着深刻的变革,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多突兀。有关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规划纲要的实施,是新时期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高校高校体育是整个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奠定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如此大形势背景下,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研究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制约因素
1、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意义重大。尤其是素质教育,它对于教师的素质与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近几年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体育教师的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整体上,扩招的学生的比例大大高于体育教师的增长比例,从而产生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任务超重的现象。从教师的职称和学历情况来看,体育教师都多半是初级和中级职称,学历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人员比例甚少,到目前还没有博士研究生,这种现象需要得到改善。从体育教师外出培训来看,每年,针对体育教师出去培训的机会很少,在知识的更新上不能达到要求,函需提高师资队伍。此外,体育教师对于他们的工作环境与待遇的满意度都不高,一些会利用业余时间筹划发展自己的第二职业,有的甚至对曾经想当好体育教师的信念产生怀疑,体育教师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的巩固。
2、教学目标不明确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细节问题,需要分析高校的教学对象相关水平,分析高校的目标建设价值,落实操作标准和操作模式。但实际模式中,体育教学课程设计往往过分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兴趣分析。需要根据体育教学课程的相关标准,顺利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3、教学评价不合理
评价内容过于单调。对体育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与竞争等三位目标的评价。评价类型过于片面。体育考核的评价大多以最后的技能测试为主,这就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无视学生的体育基础以及其进步幅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评价主体的单一。对体育课程学习的考核的评价主体是以体育教师评价为主的,虽然也有学校采用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依然是体育教师的评价占有最大份量。评价结果过于片面。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片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对于评价指标定量化的过于注重。教学目标是多重的,诸如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然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很多教学目标是不能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的,于是就导致对能够量化的指标的过分注重,就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片面。
4、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体育经费是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经济基础。在高校年年扩招的情况下,为解决学生的住宿和实习问题,学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和实习条件。一个学校的经费往往是有限的,将经费投入到了别的地方,能够用于投入体育教学的资金就不多了,即使有的学校对体育的投入有所增加,但是这个增加相对于大量增加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由此可见,资金的短缺成为影响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高校体育改革策略
1、改变教师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引进新的体育教师,让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变得朝气蓬勃。合理计划、安排一些老教师进行进修,增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拥有了创新和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支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要注重对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以及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和硬件条件,将研究的理论用到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从源头解决高校体育的教学质量的问题。
2、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对策
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发挥高等学校的育人功能;走出传统体育教学误区,构建科学的高等学校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改变陈旧的高等学校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采用人性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指导大学生科合理的选课、注重个体差异,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开发学校的体育设施资源,加大体育场地建设以满足高校体育课教学需要。
3、完善课程设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改革中,课程设置要强调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体育的兴趣、社会生活等为主进行设置,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快速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改革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思想,要使过去以运动竞赛教学为主线的教育向完善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健身育人、“健康第一”的教育转变;树立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追求生活乐趣为宗旨的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身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活动的意识;要转变过去以教材为主、技术为主、课堂为主的旧观念,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因此,重视高校学生体育教育,培养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人才的身体素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要选择。
4、教学方法多样化,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要有机结合,从实际出发,使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要通过合理运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教学理论与方法。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改换教学手段、调整技术难度等办法来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确实让学生积极主动活动参与并成为课堂的主人。
5、加强高校体育课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高校体育课教师到较高水平的高校进修学习和培训;安排或鼓励青年高校体育课教师在职或脱产到其他高等学校进修或者攻读更高的学位,使之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培养双知型的高素质高校体育课教师;还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优化高校体育课教师队伍结构;加大高校体育课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更新观念,重视高等学校高校体育课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局。
参考文献
[1] 陈小蓉,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2] 曾永忠.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与实施构想[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