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2020-12-23杨茂凯
摘 要: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正在高速发展,这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同样也有一些人借助便利的网络进行谣言的散播。学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自身对信息的分辨能力有限,这也导致一些人受谣言的蛊惑。学生作为我国的未来主人,如何在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准确分辨信息,是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网络谣言;成因及危害;治理对策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虽然大部分已经成年但是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还是有限,也有很多人借此进行网络谣言的传播。网络谣言网络通过微博,博客等社交平台进行相应的谣言传播,危害范围之广,危害之深可见一斑。对此教师应该注意提升学生的分辨能力以及不实信息抵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就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网络谣言的成因
网络谣言的出现是由原因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不同的人群存在信息差,而一些人就是利用这种信息差进行了谣言的制造;而中国人时常以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己任,有明确的公共参与意识,有关部门未能及时发放消息,导致谣言四起;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管,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更新换代之快,法律条文不能完全适用于网络,也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导致在网络上谣言四起;除此之外作为受众,大部分听信谣言者,文化素养不高,信息分辨能力相对薄弱,这就为谣言的产生以及传播提供给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还有一些人面对这样的谣言,并不认为谣言有危害,这就导致谣言进一步传播。
二、网络谣言的危害
谣言既然兴起,就必然有危害。其中最主要的危害,是逐渐使得国家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国家逐渐进入塔西陀陷阱,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国家的安定,一些人民由此对国家产生怀疑,导致国家政策无法顺利的实施。除此之外网络谣言也会导致我国法律制度受到损害,比如之前的“我爸是李刚”就有人借此大肆造谣,导致人民疑惑,致使法律受到輿论左右,无法公正判决。此外网络谣言还会破坏正常社会生活,激发人民之间的矛盾,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个人的利益,导致社会无法正常的运行,甚至会有一些人采取极端的行为,危害他人的生命安全。面对这些危害,我们提出了以下的治理对策,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三、具体整理的对策
3.1教师树立正确观念,提升分辨能力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足。学生作为未来建设这个国家的主人,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以及强大的抵抗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告知学生中西方一直在对抗,西方在二战的时候,就对中国做了战略规划,借助信息技术制造舆论,影响年轻一代人的观念。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准确分辨一些信息。而这就需要教师告知学生,“一个无知的人之所以固执,是因为他知识困乏,越是知识匮乏就会越坚信自己认为的。教师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观念。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应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教师还可以适当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真实感受谣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2鼓励多方看待问题,避免一叶障目
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告知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甄别时,大家一定要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之前的社会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清华学姐事件”教师可以借此对网络暴力以及网络谣言进行评判,从而告知学生“贵人语迟”以及“不明全貌,不予评论。”教师还可以就这一事件,让大家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对谣言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还可在教学时,及时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就如何进行网络谣言的传播杜绝和治理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师可以借此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向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以此来防止谣言四起。
3.3学校及时传达信息,提高接收能力
在进行网络谣言治理的过程中,学校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学校应该及时进行准确的信息传达,有效的消除信息差,同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知识讲座,就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进行讲述,还可以举行相应的教研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堂检测,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改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分辨能力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综上所述,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就网络谣言的成因以及网络谣言的危害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帮助学生提升分辨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多方看待问题,避免一叶障目;在教学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及时的传递相关的信息,提升学生的接收能力,从根本上消除网络谣言,实现网络净化。
参考文献
[1] 卢剑明.网络谣言现存问题及治理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4):79-80.
[2] 杨茂凯. 网络谣言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科研项目(项目名称:网络谣言的成因及危害研究;项目编号:YK17-08-08)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