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好一个兽面佛心之人
2020-12-23杨丹阳
杨丹阳
摘 要:细读《水浒》,对水浒英雄的认识将引向深刻。在知人论世之时,少了些片面,多了些理解,人物成为活生生的存在,不再扁平。本文通过探究杨志背后的行为动机,更通过杨志人性驱使的行为,让我们对杨志,这一失意英雄更多了一丝了解。
关键词:杨志;水浒;兽面佛心
可能由于课文节选的章节是智取生辰纲,在这一章节中,我们看到了杨志的粗暴蛮横、急功近利,即便是其小心谨慎的细节,似乎也都是为了梁中书(统治阶级)服务的。即便单元引言有强调要探究人物背后的原因,我们也只是指出杨志乃杨门后人,不想辱没了门楣。但这一切似乎都不足以让我们原谅他的粗暴蛮横、急功近利。有时,我就想一个英雄好汉,怎么就会用这样的贬义词来形容呢?于是,我回看了杨志的所有章节,果然,一个更立体、更全面,全新的杨志形象呈现在我面前。却原来,所谓的粗暴蛮横一直是我们对杨志这一人物形象的误读罢了,他实际上是一个兽面佛心之人。
杨志,杨门后人,不想辱没了门楣,一心想着能博个封妻荫子。可是时运不济,他失陷了花石纲,只能出逃;大赦天下后,本想回殿帅府谋个差事,不想撞见高俅这鸟太尉,分分钟让他没了希望,出了殿帅府。即便如此落魄,遇到纳投名状的林冲,一番交手后,也没有同意落草,忠君报国,其心可鉴啊!他多少落魄,却一直不改其志,宁愿选择英雄卖宝刀。后来因杀了泼皮牛二,刺配到了梁中书那里,梁中书有心抬举,那还不是他唯一的一线光明,唯一的一点希望吗?他当然要牢牢把握住。于是就有了“青面兽北京斗武”一节。
可在这一节里,我看到的却不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尤其到了“比箭”一节:
(杨志)欠身禀复道:“恩相,弓箭发处,事不容情,恐有伤损,乞请钧旨。”梁中书道:“武夫比试,何虑伤残,但有本事,射死勿论。”
在这里,梁中书已经下了钧旨“射死勿论”,照理说,他应该无所顾忌才是,可是你看他是怎么赢的:
杨志在马上把腰只一纵,略将脚一拍,那马勃喇喇的便赶。杨志先把弓虚扯一扯,周谨在马上听得脑后弓弦响,扭转身来,便把防牌来迎,却早接个空。
杨志的马见周谨马跑转来,那马也便回身。杨志早去壶中掣出一枝箭来,搭在弓弦上。心里想道:“射中他后心窝,必至伤了他性命。他和我又没冤仇,洒家只射他不致命处便了。”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说时迟,那时快,一箭正中周谨左肩。
先是扯虚弓,再是箭走左肩,我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善良仁慈之人胸襟宽广、智慧过人的体现。你看,他扯虚弓先从心理上,吓对方一吓,在对方一时放松警惕之时,身手敏捷,该出手时就出手,来个先发制人。他射对方左肩,是因为箭术不佳吗?定然不是。他箭术精湛,动作娴熟,是“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那是为何?却原来是因为他不忍伤及性命。好一个兽面佛心之人!
而与之相反,周瑾与之斗,可谓招招致命,箭箭指心呢!
周谨纵马赶来,将缰绳搭在马鞍鞒上,左手拿着弓,右手搭上箭,拽得满满地,望楊志后心飕地一箭。
再去壶中急取第二枝箭来,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
周谨再取第三枝箭,搭在弓弦上,扣得满满地,尽平生气力,眼睁睁地看着杨志后心窝上,只一箭射将来。
这就反衬出杨志的仁慈善良来了。回看他向梁中书乞请钧旨,你会发现,杨志要的不是找一个可以射杀对方的理由,而是真的恐有伤损;杨志也不是怕自己武艺不精,敌不过对方,有伤损,而是真的一开始就是怕对方有损伤。却不想自己的一片善心却为周瑾找到了可以射杀自己的理由。能从周瑾箭下赢的生机,赢得一个押解生辰纲的机会,确实不易!
如此一来,再转入“智取生辰纲”一节,杨志的粗暴蛮横、急功近利似乎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原谅了。但其实细看,粗暴蛮横其实只是表象,杨志就是一个本性纯善之人。不信,你看: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这是杨志在让众军汉喝酒之前的一处心理和语言。“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这是因果关系的一句话,因为我打了他们半日,所以要胡乱容他买碗吃。这打和吃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在这里却有了这样一层因果关系,这不就体现出杨志的兽面佛心吗?打了半日,于心不忍,内心有愧,才买碗酒,以作补偿嘛!
只可惜,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们还是被麻翻了。当我们回看整件事:老督管那一路上煽风点火,托大卖老,毁其威信的种种言行,就连我们读者都替杨志气不打一处来。可是,当杨志醒来,发现生辰纲被盗之时,却是如何?
杨志指着骂道:“都是你这厮们不听我言语,因此做将出来,连累了洒家!”树根头拿了朴刀,挂了腰刀,周围看时,别无物件。杨志叹了口气,一直下冈子去了。
想来,换成武松,老督管性命堪忧吧?换成李逵,那十几个军汉性命都堪忧吧?可到了杨志这里,便只是软绵绵地叹了口气,下冈子去了。杨志心如死灰,想到自己死,也终不曾有害人之念。好一个兽面佛心之人!
也正是他的这一颗兽面佛心害了他。假如打了众军汉,不要有妇人之仁,也不至于内疚,最终许了他们买酒,假如杀了老督管众军汉,一走了之,也许都不会有后面的众军汉合伙老督管栽赃与他,竟说他和强人一伙,污其清白了。可是,他有后悔吗?纵使一路上没有人念他的恩,甚至梁中书,这个所谓一心想抬举他的人也说他是个不仁忘恩之人,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善良着……好一个兽面佛心之人!心善之人,其最终是会结出善果的!小说中的杨志算得上是一个善始善终之人了。
参考文献
[1] 《水浒》(施耐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