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入课,润物细无声
2020-12-23王小玉
王小玉
【摘 要】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传统的常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德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讓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数学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学科本身的德育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彰显数学学科独特的教学与育人价值,让数学教学产生一种“春风润物,潜移默化”的渗透效果,达到智育与德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爱国主义;渗透
新课标中曾明确指出,将爱国主义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关键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遵守国家法律,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都充分显示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利用数学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发展其数学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任务。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涉及我国古代数学教学成就的内容较多,这也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是中国,比印度与埃及等国早了六七百年,比欧洲早1000多年;在三角形面积的讲解中,我结合史料为学生呈现了2000多年前,我国南北朝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算法;在圆周率教学时,我让学生了解到了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圆周率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第七位的历史伟人,而这项研究成果也比国外数学家早了1000多年;在现代数学家陈景润的数学研究方面,他是离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人,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他光打草稿就用了两麻袋草稿纸。在这些相关数学历史的介绍之后,学生也能感受到我国在数学历史研究方面的丰功伟绩,感受我国古人在数学方面所做出的成就,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信心与志气,让他们从小树立起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意识。
二、在数学应用题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应用题的设置中,我们也可以挖掘题目中的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比南北相距少了300千米,东西相距约多少千米?”为反映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在应用题的设置中,我也注意搜集有关的数据,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例如,“1949年,我市工业总产值是864万元。2019年提高到16157亿元,提高了多少倍?”在真实的数据对比中,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我国经济建设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以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若想让祖国真正富强起来,就要从小认真学习。
三、联系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教育
数学学科也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极强的学科,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一背景下,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取其中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并及时渗透在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讲解“时、分、秒”时,我为学生呈现了中国神舟七号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发射时间是几时;当结束时,我又为学生呈现了神舟七号返回地面的画面,让学生说出返回的具体时间,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又能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再比如,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由于统计知识本就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我给学生呈现了改革开放前后,家庭生活中拥有冰箱、电视、轿车的数量,并让学生去收集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获奖的金牌、银牌、铜牌数量。在这样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还能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感受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信心与决心。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既是新课标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的结果,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意识,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正确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的人。
【参考文献】
[1]廖晓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226.
[2]邓竟红.论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爱国主义品德的养成[J].学理论,2015(12):176-177+188.
【备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新时代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20]GHB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