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纠正反馈形式对不同语言水平大学生英语写作语法准确性的影响

2020-12-23陈莹莹

校园英语·月末 2020年8期

【摘要】以广东某高校非英语专业28名大一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哪种书面反馈对写作语法准确率的提升更有效,并探讨学习者语言水平是否对反馈形式效率有影响。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分为高分和低分组,并在两个组内部进行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实验对象在三个月内完成六篇四级作文。结果表明,间接反馈组的语言修正率略高于直接反馈组。在高语言水平学习者中,直接反馈的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低水平学习者而言,间接反馈更加有效。

【关键词】书面纠正反馈;不同语言水平;直接反馈;间接反馈

【作者简介】陈莹莹(1984-),女,广东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研究。

一、引言

在二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作文的反馈一直被认为是教师任务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采用哪种纠正反馈对学生的语言准确性的提高更有效?”“不同类型的纠正反馈对于不同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是否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问题虽然在近十几年来的中外研究中都受到很大的关注,但是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

二、文献综述

1. 纠正反馈的效果。在二语写作教学的实际运用中,指出错误的地方并给出正确的形式,或者指出错误地方并给出元语言解释称为直接反馈;而间接反馈是指教师指出错误,但不提供正确的形式,例如在错误处划线,给出错误代码,或者在错误的句子旁边标注该句子有错误但不指出具体错误(Ferris,2002)。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于书面纠正性反馈的研究主要围绕是否有某种反馈形式产生更好的效果。有些研究直接反馈的不同形式(Sheen, 2007;Bitchener& Knoch,2009),有些研究间接反馈的不同类型(Ferris,2001; Park et al., 2016),还有一些对比直接和间接反馈(Chandler,2003; Eslami,2014)。但至今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例如,有些研究表明,直接反馈比间接反馈更加能够提升学习者语言准确度(Chandler, 2003; 陈晓湘& 李会娜,2009),而有些研究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张薇&邓跃平,2009;Eslami,2014)。

2. 学习者语言水平。学习者的语言准确性不仅受反馈形式的影响,还和被反馈者本身特点相关,例如被反馈者本身语言水平或者其对反馈的态度等等(Havranek & Cesnik,2001)。Sheen(2007)认为,既然纠正反馈的目的在于学会某个知识,那么很有可能高水平的学习者更容易参与目标知识的认知对比,因此直接的语言解释对于高水平学习者更有效果。她在2007年的实验中也证明了元语言解释能够明显地提高高水平学习者目标语言点(冠词)的学习。然而Park et al.(2016)的研究却证实间接反馈更能提升高水平学习者的自我修正能力。对于中低水平学习者的研究,Eslami(2014)证明间接反馈能提升他们的语言准确度。而Bitchener和Knoch (2009)的研究发现,不论采用传统直接反馈还是元语言反馈,中低水平学生的语言准确性并没有区别。

针对学习者语言水平和反馈形式的关系,国内相关研究并不多,结果也并不统一。例如,吴菲(2010)的研究表明较低水平的学习者接受显性错误反馈,高水平者接受隐形错误反馈后取得了比同一水平的学习者更高的语法精确度。袁丹(2016)对54名高中生的实验采用了相似的反馈方式,其结论是对于高水平学习者和低水平学习者而言,采用“直接纠错 + 师生交流”更能提高其英语写作的准确性;而对于中等水平学习者,“画线反馈+错误编码”的反馈方式则更加有效。

本研究目的在于对反馈方式和学习者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论证。此外,因国内相关研究大多针对直接错误修改和错误代码的对比,并没有对其他类型的纠正方式进行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一定程度上填充这方面的空白,对于直接反馈的其他方式(元语言解释)和间接反馈(错误代码)对不同水平的语言学习者影响程度进行探究。

三、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本研究问题有二:1.直接纠正反馈(元语言解释)和间接纠正反馈(错误代码),哪种对二语学习者写作语法准确性的修正率高;2.两种反馈对于不同水平学习者寫作语法准确性的修正效果是否相同。

2. 实验对象。以广东某本科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28名学生为对象,女生20名,男生8名。所有试验对象的英语学习背景相似,均为母语为中文,并且在中国国内有10年左右在校英语学习的经历。

3. 实验设计。研究员告知实验对象实验的安排和目的后,通过前测作文计算学生百字语言错误数量,将学生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对于前测作文错误率处于中间位置的学生,参考其在上一学期末学校统考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别放入相应的组别。最终高分组14人,低分组14人。在高分组中,随机将他们分成A、B两组, 每组7人;在低分组中,也随机分为C、D两组,每组7人。

在实验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限时30分钟写一篇CET4作文,字数120-180字。实验历时三个月,参与者共完成六篇作文(包括一篇前测作文),每两周完成一篇。每完成一篇作文,研究员在对其进行批改后,返回给学生并要求根据修改意见重写。对高水平A组和低水平C组,研究员采用直接纠正反馈,即标注下划线并给出元语言解释和正确的形式;对于高水平B组和低水平D组,研究员采取间接纠正反馈,即标注下划线并用中文指出错误类型。采用中文标注而不使用字母代码是为了减少因学生看不懂错误代码而导致不清楚错误类型带来的影响(Icy Lee, 1997)。

4. 数据收集。研究员统计每篇作文单词总数量,以及语法错误的总数量。单词拼写和标点符号的问题也会标注出来,但是不计入错误总量。同一篇文章中相同的错误只计一次。最后用错误总数和单词总数形成的比例乘以100算出每篇文章百字错误率,即错误数量/单词总数*100。最后运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 检测和配对样本 t 检测对比反馈前后学生英语写作语法准确性的差异。

四、實验结果及分析

1. 前测结果。表1显示,在前测作文中,高分组(A和B)与低分组(C和D)百字语言错误总量存在显著的差异(Sig=.000<0.05),证明在开始纠正反馈前,两组同学的语言水平明显不同。表2显示高分组中A组和B组语言能力差异的显著性为0.901;低分组中C组和D组语言能力的差异性为0.787。这两组数据远大于0.05,证明反馈前,A组和B组语言能力水平相当,C组与D组语言能力无差异。几个组别的前测成绩均符合实验设计,因此,他们在后期作文中表现出语言水平的波动很有可能是由于纠正类型的不同和本身语言水平基础的不同而引起的。

2. 直接纠正反馈和间接纠正反馈的效果对比。针对第一个研究问题:直接纠正反馈(元语言解释)和间接纠正反馈(错误代码)对于二语学习者写作语法准确性的修正效率的对比,由表3的两种反馈形式第一篇和第六篇文章的配对样本T检验可得出,不论是直接反馈还是间接反馈,第一篇和第六篇文章错误率均有显著的不同(sig=0.000)。这证明两种纠正方法对于学生语言准确率均起到显著的修正效果。表4中六篇文章的错误率均值和标准差可见,两种反馈形式从第一篇到第六篇文章错误率均值都明显下降。然而,间接反馈的错误率均值比直接反馈下降稍微明显一点,直接反馈下降了5.06,而间接反馈下降了5.19。证明间接反馈的作用比直接反馈则更明显。这个实验结果和Ferris(2002)的结论是一致的,她认为间接反馈能够使学习者进行更深入的内部语言处理,进而促进正确形式的内部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验中,两组数据的差距并不大(0.13)。因此,间接反馈是否对不同语言水平学生都具备同等影响力,仍需进一步进行论证。

3. 两种纠正反馈对于高、低水平学习者效果对比。针对第二个研究问题:两种反馈对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二语学习者写作语法准确性的修正效果是否相同,由表5可以得出,高分直接反馈组中,第一篇作文和第六篇的错误率有明显的区别(sig=0.001);同样,高分间接组的错误率也明显下降(sig=0.008)。证明两种反馈形式对于高分同学语法准确性的提升均有显著的效果。为了确定哪种反馈对于高分同学的修正率更高,对两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表6)。 由表6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得出,高分直接反馈组两次作文的均值差值为3.80,而高分间接反馈组对应数据为3.09。可见,直接反馈的效率更高。这论证了Sheen(2007)对于元语言解释对于高水平学习者起到明显效果的观点。在Sheen(2007)的实验中,她主要针对目标语言结构(冠词),而本实验中并没有特定的目标语言结构。因此,本实验补充了元语言解释对于高水平学习者语法修正的范围。

同样,由表7得出低分直接组和间接组的第一篇作文和第六篇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分别为sig=.000和.001),证明两种反馈形式对于低水平语言学习者写作语法修正率均有明显的效果。而从表8的描述性数据看,直接反馈组第一篇作文和第六篇均值差为6.31,而间接组对应数据为7.28。可见,对于低语言水平学习者而言,间接反馈更能够提升语法准确率。这一结论与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都相悖。在吴菲(2010)和袁丹(2016)的实验中,低水平学习者更得益于直接反馈。而本实验与Eslami(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间接反馈对于中低学习者更有效。

五、结语

本实验通过对28位不同英语水平的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进行分组,并对不同组采用不同形式的书面反馈,通过三个月时间完成六篇四级作文,采集学生每篇作文的语法错误率。主要结论有两个。其一,间接反馈(错误代码)比直接反馈(元语言解释)的修正效果更明显。其二,对于高水平学习者而言,直接反馈效果更有效;而对于低水平学习者而言,间接反馈效果更显著。

本实验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实验规模并不大,所以得出的数据可能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的形式多样化,而本实验中只选取了元语言解释作为直接反馈以及错误代码作为间接反馈的代表形式,因此,实验的结论只能代表元语言解释和错误代码之间的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扩大实验规模及增加其他反馈形式的对比,会增加实验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陈晓湘,李会娜.教师书面修正性反馈对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5期):351-358.

[2]吴菲.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语法错误反馈有效性的实证研究[M].Doctoral dissertation,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3]袁丹.修正性反馈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准确性影响的研究[J].英语教师,2016(20):9-15,共7页.

[4]张薇,邓跃平.修正性反馈对中国大学生写作的有效性研究[J].外国语文,(6):139-144.

[5]Bitchener, J., & Knoch, U.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rect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J]. System, 2009,37(2):322-329.

[6]Chandler, J. The efficacy of various kinds of error feedback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ccuracy and fluency of L2 student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3,12(3):267-296.

[7]Eslami, E. The effect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corrective feedback techniques on EFL students' writing[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4,98:445-452.

[8]Ferris, D. Treatment of Error i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Classe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2.

[9]Ferris, D., & Roberts, B. Error feedback in L2 writing classes: How explicit does it need to be[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1,10(3):161-184.

[10]Havranek, G., & Cesnik, H. Factors affecting the success of corrective feedback[J]. EUROSLA yearbook, 2001,1(1):99-122.

[11]Lee, I. ESL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error correction in writing: Some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 System, 1997,25(4):465-477.

[12]Park, E. S., Song, S., & Shin, Y. K. To what extent do learners benefit from indirect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A study targeting learners of different proficiency and heritage language status[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6,20(6):678-699.

[13]Sheen, Y. The effect of focused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anguage aptitude on ESL learners' acquisition of articles[J]. Tesol Quarterly, 2007,41(2):255-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