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与“孙悟空”的新故事
2020-12-23华玲
华玲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习;生活
“听听,某某班主任又开始长篇大论,大讲道理了。”“是的,听得耳朵老茧都要生了。”“像不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像。”……一张聊天纸,就这么传到老师手中。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看完都会心里念叨一句:“就是你们这帮孙猴子,让老师变成了唐僧啊!”再深深叹一口气,收起纸条,迈进班级里,继续开始新一番的唠叨与嘱咐。
新学期的开始,由于诸多原因,笔者也成功晋级为“唐僧”。与54位“孙猴子”们开始新的征途。之前一直只是一位单纯的数学老师,挖空心思让他们喜欢数学课,喜欢学习数学。笔者的秘密武器就是“幽默”,寻找通俗有趣的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上的弯弯道道,建立起他们的数学体系,便于数学知识生长。有了第二个身份——班主任,笔者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他们成为懂事明理、有自己人生追求的好孩子?笔者还要思考的是:如何帮助那些特殊的孩子们,让他们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拥有正确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在这样的思考下,笔者这位“唐僧”与一号“孙行者”的故事拉开序幕。
他:性别男,年龄11周岁。兴趣爱好:数学、游戏、画暴力火柴人、看书……饮食:挑食(爱吃肉类食品),不喜欢吃米饭。特别瘦,属于典型挑食儿童。行为暴力:喜欢用拳头与人相处,不能吃一点亏,记仇。与他人的矛盾能时时记在心里,找准机会打击报复。报复的范围只限班级内部人员,不会与外面的人或同学产生矛盾。害怕与陌生的、不熟悉的人接触,属于窝里横型。听课: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听,不想听的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业从未不写,只是写的时间令人费解,数学课写语文作业,语文课写英语作业,英语课写数学作业,偶尔音乐课写科学作业。只有美术课是一心一意画自己的作品,偶尔画老师所要求的内容。美术老师评价作品中透漏出内心黑暗,充满暴力。与老师相处的模式:不理睬、不屑一顾,有时会写一些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描述老师。
也许你看完,内心定会描述出你所能想象的形象。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带着“恶”吗?不是如此。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他的父母时常吵架,父亲经常用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母亲则用抱怨逃避的方式回应问题。这位孩子是在一个缺少关心与关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要的只是关心与关注。
一、课堂上的关注
“A某,请翻开数学书第89页,开始做上面的练习。待会你来做老师,查同学们写得对不对?”他轻轻抬起头,瞥一眼老师,慢慢从抽屉里拿出数学书,拿出笔,不写,只是看。“B某某,你来板演,再请一位上来。待会A某,你来用红粉笔进行批阅,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板书结束,只见A某,头一低抿嘴一笑,慢慢走上讲台,仔细看了看,慎重地画上×和√。“对吗?”“对。”……
“今天这道题目可难了,大家可要仔细听哦,没有人会做出来的!”A某小声嘀咕:“不一定!”“今天,数学王子要突破难题,大家掌声鼓励!”A某一脸拒绝,不好意思地小声说着:“我不敢说,我写好了!”“那就有请他的同桌来帮忙,A某你愿意吗?可以在一旁补充!”同桌只是把答案一报,他在一旁突然大声说:“是因为总页数没有变化。”“不错,不错,A某指出的是最为重要的。大家听得可能不是很清楚,老师来翻译解释,好吗?”A某轻轻点点头,面带微笑。
上面只是“唐僧”与“孙行者”在课堂上的对话,没有唠叨与指责。因为笔者知道他对数学感兴趣,他的母亲曾经说过:他没事就翻看数学书,多看几遍就会做了。既然他对数学那么感兴趣,那就从数学课关注他,让他参与,参与的方式是转变角度,他不是学者,他是审查者,他是“数学王子”,突破难题让他拥有成就感。笔者用着这样的方式与他建立起信任,让他感受到一分关注与肯定,让他感受到笔者对他的关心。在后面处理矛盾时,他对笔者的态度慢慢转变着。
二、发生矛盾,慢慢融解
“老师,A某上课在画漫画,还给别人看!”班干部急忙报告,他又犯错误了。笔者询问了科任老师确实如此。因为他比较特殊,上课老师尽量不去正面教育他。笔者走进班级,心想的是不要将这本漫画给更多的孩子去传阅。先要收回,把他的宝贝收回,他必然反抗。笔者轻步走到他身边,弯腰手伸进抽屉,快速拿出本子。翻到反面,掏出口袋里的手机,嘴里轻声念叨:“滴,支付成功!A某你收到转账没?这本我已付钱,货可以取走吗?”全班都笑了,他也不例外。只好看着宝贝被带走。A某笑着说:“我还可以再画,欢迎下次选购。”全班再一次发出笑声。笔者心想,不错!会开玩笑了,暴力指数不断下降。回到办公室,翻看他的作品,小人物生动有趣,就是暴力了些,拿着刀砍杀,拿著炸弹要炸学校,目的就是不上学。原来嘴上的暴力没了,落到纸上了。下午进班,A某总用眼睛看着班主任,面露一丝担心。第二天,只见他的神情已经好了许多,因为笔者并没有告诉他的家长。
又过了几天,笔者仍然没有找他谈话。其实笔者一直在观察他,有没有再次创作,有没有用自己的作品去给其他孩子带来影响?A某都没有,只是慢慢淡忘了此事,也没有去要自己的作品。巧了,学校里要举办数学展示活动,需要每个班提供两份数学手抄报。A某数学好,思维独特,画风虽暴力,但纯属原创。利用这次机会,告诉他还可以做哪些。A某听完,不可思议地望着笔者,但也答应了这次任务。没过几天,他的作品画好了!没有暴力,只有自己的那一个大型的机器人,每个小小火柴人导出分数知识的网络图。略感可惜的是,在最终选用时,他的作品并没有获得展览机会,原因是字写小了,颜色单一些。通过这次活动,他再画火柴人时,暴力的内容少了很多,而且不再在课堂上画了。
天冷了,他还穿着单鞋,提醒他换鞋子。天冷了,衣服略显单薄,摸摸他的手,看看冷不冷,提醒他多穿些衣服。吃饭时,时不时去看看他,米饭吃了没?蔬菜吃了没?吃饱没?慢慢地,只要是笔者跟他说的话,他都能听进去,并且按照笔者的话去做。
“唐僧”不唠叨,“孙行者”不造反。笔者和他的故事还有很多,更多的是,作为班主任要真正懂自己的学生需要什么,哪些孩子需要关心,哪些孩子需要严格要求,哪些孩子需要鼓励与支持。用心,多多往前挪一步,唠叨的话语也许就不会变多,孩子也会慢慢懂事明理。
参考文献:
[1]周敏玲.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
[2]季玉秋.探析现实疗法在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17).
编辑 王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