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心”为留守儿童保驾护航
2020-12-23黄宏春
黄宏春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一个健全的家庭,对任何一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有不少父母为了生活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去了遥远的城市工作,把孩子留在了家乡,由家里的其他亲人照顾,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我一直在农村工作,接触了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很大一部分都坚强、乐观、自信、懂事,学习自觉勤奋,让老师喜欢,让父母放心。但是也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开,他们在生活中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使这些孩子在学校里变成了一个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如何感化这些“问题学生”,摆在了每一位教师面前。然而,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只要老师努力为他们托起一片蓝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犹如父母般真情的关爱,他们也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从以下这几方面入手,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和教育。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教育;留守儿童
一、以爱心暖人,因材施教,增强自信
爱是教育的秘诀,爱是育人的法宝。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这些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他们献出更多爱心。在学校里,我主动与留守学生交流,与他们做朋友,在学习中多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在学校能安心学习、快乐成长。新学期刚开始,一个小女孩蔡某引起我的注意。她平时上课就安安靜静地坐着,也不举手发言,在班里几乎没有朋友,性格非常内向,学习成绩一般。我找她以前的班主任了解了情况,知道了小女孩的父亲是个无业游民,母亲长期在深圳打工,由于文化水平较低,收入不多,家里有时还会出现“断粮”的现象。我了解到她的情况以后,经常在课后找她聊天,她渐渐地对我敞开了心扉,告诉我由于家里的情况。她常常感到自卑,怕同学们嘲笑她,最希望母亲能陪伴在自己身边。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地与她妈妈取得了联系,讲述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提醒她妈妈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希望她妈妈能每三天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多与老师联系,多回家看看孩子。蔡某的母亲听了我的电话,流着泪说:“老师,我经常不在家,不了解她在想什么,有时候打电话给她,她又什么都不说,久而久之,我以为她不喜欢与我打电话。”此后,蔡某的母亲经常打电话给她,让她又感受到久违的母爱,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爱心行动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此外,我经常对她进行课外辅导,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她,还让其他同学主动与她交流谈天……一学期下来,小女孩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她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开朗,像向日葵一样的笑脸让她充满了自信。
二、用真心育人,细心关爱,体贴入微
对于留守儿童,老师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我对待他们温柔细心,不仅关心着他们的学习,也以饱满的热情关心着他们的成长,真心实意地爱他们,播撒他们成长所需的雨露,用师爱去抚慰他们渴望被爱滋润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我们班罗某的父母长年在外做生意,他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老人溺爱孩子,犯了错也从不管教他,使他形成学习懒散、不服家长和老师管教的不良习惯,但他爱劳动,好胜心强。我了解到他的情况以后,主动找他聊天,并利用他好胜心强的特点,让他和同桌比赛,看谁作业完成得好,谁听课最认真……同时带他到学校“爱心之家”参加拨打亲情电话活动,把他的点滴进步都告诉父母,让他的父母与老师一起关注他的成长,为他的进步高兴。渐渐地,罗某变了,他下课经常能主动地和同学们一起交谈、一起讨论问题,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劳动课上他更是经常起带头作用,积极完成班里的劳动任务,新学期班里推荐新的班委时,他高票当选班里的劳动委员……看到洋溢在他脸上的灿烂笑容,我也倍感欣慰,我相信,爱的阳光已经逐渐洒满了他的心田。
三、以耐心助人,持之以恒,循循善诱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其行为习惯、品格的可塑性极强,且又容易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留守儿童时切忌急功近利,要做到持之以恒,倾注更多的耐心。如现在我班的留守儿童罗某,我已经教了他两年了,在这漫长的两年时间里,仅一两次的教育行为就能让他变化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在孩子的错误反复出现时,我们不要烦躁,不要生气,更不要放弃,我们应该知道这是教育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要有耐心,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孩子。因此,在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上,老师一定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相信他们,多一点耐心,不要放弃他们,让孩子在老师充满爱的目光下快乐地成长。
只要我们在教育留守学生时能做到以爱心暖人,用真心育人,以耐心助人,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相信孩子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份感动,多一缕阳光,多一片灿烂。这些可爱的孩子获得了来自社会、学校、老师的关心,他们不会再感到寂寞,感到孤单……他们一个个坚强、乐观、自信、懂事,成为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父母的新时代接班人。
编辑 李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