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方水土一方砚

2020-12-23

科学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端砚石料

历史悠久

洮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距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

唐代初露锋芒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论砚》中写道:“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端、歙、临洮。”这是古代文人对洮砚最早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洮砚已享有同端砚、歙砚齐名的地位。唐代石制名砚的发展比较成熟,端砚、歙砚、洮砚与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也起源于这一时期。

宋代名声大噪

宋神宗熙宁年间,征战于洮河边的秦风路经略使司王韶将军选用当地特产洮砚作为贡品敬奉朝廷,分赠官员,受到皇帝及文人墨客的喜爱,洮砚由此享有盛名,身价大增。苏轼《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云:“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云:“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陆游《剑南诗稿》中有诗云:“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由此可见,洮砚在宋代曾盛极一时。

元代断续不整

这一时期,洮砚产区的所有者是当地部落的小首领。邻近部落间轮番作战,早复晚失,极不安定,再加上交易经营渠道阻塞不通,洮石的开采及依托于此的制砚业几乎都陷于中断、停顿的状态。诗人元好问诗曰“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可见当时制砚业虽断续不整,但文人藏家对洮砚的追捧、渴望丝毫不减,甚至更加迫切。

明清盛况空前

明朝正德初年,卓尼土司旺秀被賜“杨”姓,自此称卓尼土司为“杨土司”、卓尼所有辖区的百姓为“杨家百姓”,而洮砚便成为“杨家洮砚”了。

历代杨土司深知洮砚的珍贵,对石料矿区开始严加管理,规定凡采石者必须以土司衙门的尕书(相当于现在的介绍信)为执照,无照人员不许采石。在此阶段,洮砚石料的滥采乱掘现象得到了控制。

石料得到规范管理的同时,洮砚制作、贸易也迎来空前盛况,卓尼、洮州(今临潭)、岷州(今岷县)、狄道(今临洮)、兰州等地分布着众多的雕刻工人,贸易往来频繁。

民国逐渐衰落

民国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一方面,政府腐败,横征暴敛;另一方面,战事不断,烽烟四起。在此背景下,矿区管理逐渐趋于混乱,采掘完全以眼前利益为准,杀鸡取卵,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很多中、下品石料得不到综合利用,全被弃掷,数眼优质矿石洞窟遭到毁坏,不能采石。整个矿带在数年间被凿剥得坑坑洼洼、满目疮痍,洮砚产业因此逐渐衰落。

当代迎来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洮砚矿区归农业合作社集体所有,石料亦由集体统一采取,矿区管理又逐渐趋于稳定。

虽然曾一度衰败,但“中华瑰宝”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20世纪60年代,在卓尼县喇嘛崖畔,人们重新踩出了一条崎岖的小路,并在半崖的流沙、滚石中凿出了几条仅容一人爬行的缝隙。然而,就是透过这些小小的缝隙,当地人重新采掘出了稀世珍宝——洮砚石料。

品质高贵

洮砚石料产地海拔2 200~4 000米,是“四大名砚”中最高的。洮石是一种由沉积在泥盆地中的细泥型物质经过高压、高温等地质变化而形成的细泥板页岩石。由于大多数矿脉三面环水,洮石长期在寒冷的水中浸泡,被湿润之气滋润,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质地和性状。

洮砚所用石料取自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石中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磨墨快而细腻,硬度适中,质硬而不脆,经久耐用,尤其适合线雕、薄意雕、浮雕、圆雕、镂空悬雕等图案砚的雕刻。由精品洮石制作而成的洮砚品质高贵、气质典雅,历来是宫廷贡品、雅室珍品。

结构密实

洮石结晶颗粒均匀,直径在0.01毫米以下,无杂质,呈三角形结构均匀排列,形成砚石的锋面。因此,洮砚具有发墨快而均匀,研墨无声,研出的墨汁细腻、有光泽等特点。

质地细润

洮石长期处在高寒深水之中,因而石质坚实莹润,手感细腻,呵气出水珠,具有水分不易散开、贮墨久、不干涸的特性。

硬度适中

洮石硬度的莫氏系数为2.6~3.2,而墨锭硬度的莫氏系数为2,所以洮砚既耐磨又下墨。另外,板页岩结构石性温和,硬而不脆,适宜雕刻。

色彩美丽

洮石主要有绿、紫、黄三种颜色,绿色是洮石的代表色,以“鸭头绿”(又称“绿漪石”)最为珍贵。北宋大诗人黄庭坚曾写诗赞曰:“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有人将洮砚的上述特性归纳为“德、才、品、貌”四绝:石材肌理细润坚密为“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为“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久而不干为“品格高雅”;色泽艳丽为“容貌灵秀”。

洮砚的石品有石纹、金晕、膘皮等。膘皮又称“石皮”,是石材上天然形成的表皮,其石色、纹理和分布状态是洮石所特有的,也是区分洮石优劣的标准之一,业界有“端砚看‘眼,洮砚看‘膘”的说法。

延伸阅读

我国著名砚种

除洮砚外,我国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砚台,其中端砚、歙砚、澄泥砚最为瞩目。

端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等特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知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端砚石料产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的端溪水一带,开采于唐代武德年间(618—625年),至今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老坑是端砚中最具代表性、最为名贵的砚石,另外还有麻子坑、坑仔岩、宋坑、梅花坑等几十个砚坑。端砚石质优美、幼嫩细腻、发墨不损毫、贮水不耗、秀而多姿,石品花纹丰富多彩。唐代诗人李贺在《扬生端州青花紫石砚歌》中用“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美当地石料的名贵和采石技艺的高超。

歙砚

歙砚出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曾得到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推崇。歙砚始采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南唐时期兴盛起来,南唐后主曾派专门的砚务官制作官砚。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金晕类。罗纹砚,其纹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其理坚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眉子砚则纹若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金星罗纹,是指砚面融有谷粒的结晶物,在光线照耀下犹如天空星斗,金星长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

澄泥砚

澄泥砚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制作的砚具。澄泥砚并非石制砚台,而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时其制作技艺达到炉火纯青。它虽以泥为原料,但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次改良而逐渐成形。佳品质地坚实,主要颜色有鳝鱼黄、蟹壳青、豆沙绿、虾头红、朱砂红、玫瑰紫等。

猜你喜欢

端砚石料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搬运石料
端砚,肇庆人的“石饭碗”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端砚的美学价值研究
工程建设领域土石方供应中防范供应商弄虚作假行为的研究
高速公路路面石料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齐白石:从石料到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