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审美转变探微
2020-12-23范志琪
范志琪
摘要:影视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影像技术的革新。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影视艺术的创作模式逐渐改变,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影视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审美体验和审美关系也与传统形式有所区别。本文重点对影视艺术的审美展开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审美发展规律,为今后的影视艺术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影视艺术 审美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和现实虚拟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新时代的媒体形式更加丰富和复杂,并不是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更為开放的融媒体形态。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影像技术创新息息相关,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众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审美口味发生了巨大转变,影视艺术要学会借助新媒体的力量,不断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审美表现越来越场景化
新媒体时代,人们接收信息和理解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审美要求和审美品位越来越高,影像技术对影视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在影视领域,观众的满足感并不局限在传播技术和艺术制作层面,还希望影视产品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加多样,带给大众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影视艺术的创作需要不断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影视艺术的审美表现也要不断进行创新,将艺术视野无限延展。近年来,审美表现场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场景化是影视艺术创作的一种探索,以期将影像魅力转化成为一种独特文化,增强影视艺术对大众的吸引力。“场景”一词原本就是影视术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行为,场景的叠加就构成了完整的故事。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创作必须重塑场景和人的链接,引领全新的生活方式。例如,影视艺术创作者可以在生活中对相应场景进行观察,在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场景时,可以将矛盾放大,将人物关系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作品中,真正体现出“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满足观众对场景的审美体验。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影像技术更加成熟,艺术创作不再受延时性等因素的限制,影视作品制作在清晰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更加逼真和生动。影视艺术的内容也更加富有创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通过虚拟手段给观众呈现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模式。审美表现的场景化可以加深受众对影视艺术的理解,与创作者形成共鸣,进而满足大众对影视艺术的审美需求。通过影视作品赏析,观众的审美品位也在明显提升。例如,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曾经推出一档节目,叫作《一代芳华邓丽君》,虽然邓丽君早已故去,但是节目通过虚拟影像技术,向观众呈现了邓丽君的独有魅力,邓丽君仿佛被“复活”了一般,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全新的观影体验,促使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审美表现的场景化,主要依靠新媒体技术来实现,转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每个场景都代表着不同的审美经验,受到场景化的影响。影视艺术创作更加注重文化景观和细节的还原,使文化内涵和场景高度融合,通过场景将文化升华和传播,体现了影视艺术创作的创新性。这样的结合不仅可以抓住大众的眼球,营造轻松愉快的审美体验,还可以增加大众对影视产品的黏性,帮助观众了解不同场景的美学意义,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深度的审美体验沉浸感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体验是由审美感知、联想和想象共同组成的。审美体验是以审美感知为前提,并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直觉美感。新媒体时代,影像技术的发展给审美感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任何一种媒介的产生都会推动新文化环境的形成,从而转变大众的认知和行为。影视艺术创作和技术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艺术和技术在不断融合中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审美环境。身处全新审美环境中的大众已经不能满足于单一的审美体验,而更想深入到介质之中,沉浸式审美体验应运而生。“身临其境”是对沉浸式审美体验的一种最好诠释,这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产生一种沉浸感。沉浸感是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也是影视艺术创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沉浸感也有深浅之分,主要取决于带给感官的刺激程度和情感共鸣的强烈程度。无论哪种媒介时代,好的影视艺术作品都可以让大众产生沉浸感。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影视艺术创作得到了升级和发展,沉浸式审美体验可以借助多种视觉处理和声音效果技术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给大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观看感受。
近年来,VR技术的日益精进,可以把人们的感官体验统统模拟出来,形成一种交互虚拟环境。使用者可以利用VR装备,如触感手套、脸部识别等装置,通过和计算机实现交互,产生逼真的体验效果。目前这种先进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影视艺术的创作中,打破了传统影视艺术创作的局限,实现了质的飞跃。VR电影通过空间跟踪和模型构建等技术打造出全新的多感官空间,视觉呈现由平面图像转变为全景图像,当观众佩戴VR设备观影时,呈现在其眼前的是全部景致,观众可以随意切换角度。所以,观看VR电影,观影的主动权不再受导演控制,而是完全掌握在观众的手中,导演无法帮观众决定从哪种角度观看影片,观影角度完全凭借观众个人意愿。换句话说,当观看VR电影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审美体验的选择权掌握在个人手中。目前,VR技术在影视作品中尚未普及,但由于这一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且观众能够承担起由该技术使用所导致的附加费用,可以认为,这一技术在未来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审美传播趋向跨界融合
审美传播趋向跨界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下影视艺术审美转变的主要表现。新媒体技术近几年飞速发展,媒体边界变得逐渐模糊,影视艺术作品的传播渠道和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随着手机App市场的繁荣,年轻人更习惯通过手机来观看影视作品,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传统电视受到小屏和移动接收模式的冲击,因此,新媒体时代的影视艺术传播需要转变固有的观念和模式,通过多屏互动等手段拉近影视艺术作品和大众之间的距离,结合不同接收模式的特点,实现跨媒体融合。无论是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传播深度都应该体现跨媒体传播的特点,保证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艺术作品要想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技术,合理布局影视产业,推进影视产业整合和重塑的进程,逐步实现民主化和去中介化,以及实现影视产品营销的大数据化等。随着审美传播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和高文化内涵作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在资本和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具有深层次影响力的审美传播。
媒介融合的新模式打开了影视产品传播的新局面,这种局面使得影视传播更具有人文关怀。例如,优酷在播出《长安十二时辰》时推出了酷看模式,还配合剧情进展图和百科tips等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剧情,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酷看模式主要是通过同屏展示和平滑切换等技术,实现多路流和多角度的同步播放,《长安十二时辰》酷看模式不仅高度还原了长安城昔日的繁华景象,还通过对剧中服化道的品评,激发了观众对历史情节的好奇心,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感悟。
审美关系呈现出交互性
在新媒体时代,视频观看模式的转变让相关学者发现,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化给影视作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通过优化播放器功能和外观,增加影视艺术作品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元素。在观看影视作品时,受众者不再是被动的、静态的,而是可以通过“弹幕”等形式实现互动,对影像呈现产生一定的干预。同时也可以借助视频编辑软件,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素材的拼贴,并且还可以进行实时更新。新媒体平台具有交互性强和即时性等巨大优势,通过新媒体平台实现了审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受众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观众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交互元素是影响影视艺术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交互式的影视作品既要满足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品位,又要及时创新电影制作思路,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呈现想象空间,为影视艺术作品创作提供新的美学形态。弹幕就是一种交互的手段,比如《国家宝藏》开播后,很多年轻观众成为这档节目的忠实粉丝,弹幕被“此生不悔入华夏”刷屏,彰显了浓烈的爱国情感,有助于影视艺术作品传播的良好反馈。面对竞争激烈的影视环境,审美转变是原创力提升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创新审美表现和体验的历史机遇。无论哪种媒介时代都需要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影视艺术作品,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不仅是文化底蕴,更是精神食粮。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更应该掌握好维度,作为正能量的传播渠道,成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为文化和艺术的传承提供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的发展与影像技术革新存在直接关系。新媒体时代,影像技术得到了突飛猛进的发展,这给影视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影视艺术审美转变主要表现在审美表现越来越场景化、深度的审美体验沉浸感、审美传播趋向跨界融合和审美关系呈现出交互性等四个层面。在新媒体影响下,影视艺术创作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柴焰,杨馥华.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审美转变[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01):144-151+159.
[2]蔡华立,龙艳.当代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J].大众文艺,2018(13):178.
[3]郝力瑶.浅谈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欣赏方法[J].大众文艺,2018(0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