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披着正义外衣的网络暴力

2020-12-23谭天

声屏世界 2020年12期
关键词:言论自由网络暴力传播

谭天

摘要:一篇使用“肖战”姓名的同人文章因为人设构造的争议引发肖战粉丝的抗议,抗议从言语的批评和驳斥上升为对文章和刊登文章网站的举报,在网站因举报被封后,所有利益相关甚至不相关的网民都参与到该事件的讯息传播中,一时该事件热度甚高。文章通过对“肖战事件”后一个月时间跨度内相关舆论传播现象的观察,描述此事件所形成的传播样态的特征和影响,分析参与该事件传播的群体心理,预测类似传播可能的未来走势,对整个传播过程做出评价。

关键词:传播 肖战事件 言论自由 网络暴力

“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在观察和反思“肖战事件”发生以来一个月的舆论演变后,再来看克雷洛尔的这句名言,备觉沉重。一篇同人文章,在网络平台短时间内激起无数声音,诸多自媒体藉由各种社交平台参与其中争相发声。社交平台的丰富和自媒体的活跃可以看作是一个社会自由、成熟的反映,然而关于“肖战事件”的传播却演变成了一个可畏的样态:传播内容逐渐由事件本身的争论变成单纯情绪的宣泄,参与传播的人则形成派系,相互攻讦,党同伐异,甚至打着维护法律、道德的旗号试图将公权力私用,披着正义的外衣在实施着网络暴力。

逐渐湮没的真实

一篇刊登在Archive of our own(下文简称“Ao3”)上的同人文《下坠》引发肖战粉丝的不满,原因是该文以“肖战”为主人公,却将其设定为有性别识别障碍的发廊妹,肖战粉丝认为偶像形象受到侮辱,对文章加以批判。这本应发展成为一个很常见的传播样态,即认为该文确实有辱正主形象的人和认为同人文章情有可原的人就文章内容本身展开讨论,传播内容可能涉及法律、文化领域,但始终围绕话题中心,最终也许不一定得到定论,但也会距离事实和一般人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近。然而,这次事件却在传播过程中因融入了太多情绪而导致异化。

肖战粉丝受“维护偶像形象”的情绪影响并不满足于批判完一篇“侮辱偶像”的文章后就罢手,他们很快将矛头对准了“滋养”这种文章的Ao3网站。于是,关于这个事件的主要传播内容因为肖战粉丝的大量介入由对文章的争辩转为对Ao3网站的抨击。同时,按照“自我辩护”的社会心理学定律,人们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尽可能地让自己(或者他人)相信所做事情是合理的。肖战粉丝也不希望自己轰轰烈烈的行为只被定性为粉丝维护偶像的行为,于是给Ao3扣上“侵害姓名权”“涉嫌色情”“不法之地”的帽子,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维护法律”“抗击非法”的正义使者了。

因为一篇争议文章,整个Ao3网站都成为舆论的中心,同人支持者也不再将其传播内容局限在对文章的争辩上,而是扩大到肖战本人身上。此外,同人支持者也为自己辩护出“作者行为既然可以上升平台,粉丝行为理应上升正主”“反对饭圈文化”等理由,将传播内容转变为肖战的黑点。

至此,相关的传播内容已经变成:对同人网站的抨击、对同人网站的维护、对肖战本人的抨击、对肖战本人的维护……相对应的抨击和维护全然不见据理力争,只能看到对同人文化身处法律灰色地带的激烈谴责和对肖战耽美形象和不精演技的肆意嘲讽。争议文章本身究竟该如何定性似乎已不再重要,两个群体都试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强制影响对方。在这样非理性的传播中,不仅得不到符合一般人价值的结论,反而会离事实越来越远,真实被逐渐湮没。

危险的传播结果

非理性的传播行为会导致非理性的传播结果,当传播者的传播目的不再是针对特定对象发表观点,而变为让特定对象受到伤害时,传播用语会变得尖锐,传播内容会对事实进行更大程度的扭曲或者刻意截取,甚至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衍生行为和结果。这次“肖战事件”因为非理性的传播样态产生了两个危险的结果。

肖战粉丝将“文章侮辱偶像”的不满情绪发泄到了文章作者和刊登它的Ao3网站上。粉丝们有组织有规模地对Ao3网站进行举报,甚至向国家网信办和扫黄打非办公室投递举报信,迫使Ao3网站最终被封禁,无法访问。而对文章作者,粉丝们则进行人身攻击,将其人肉搜索出来,要求作者所在学校对其予以处理。如果说举报存在灰色地带的Ao3网站尚符合“打击非法”的旗号,人肉搜索并攻击文章作者的行为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和正义挂上钩。然而,此时的粉丝群体在乎立场更甚于事实,不断接受渲染情绪的讯息、不断再传播渲染情绪的讯息,将关于话题的讨论变为意气之争,以至于继Ao3之后,LOFTER、B站同性内容均被举报封禁,Steam、百度网盘、“剑网三”等非社交平台也受到部分举报影响。

举报是公民行使社会监督权的手段之一,然而肖战粉丝有组织地对Ao3网站进行举报,并用舆论力量影响执法部门,其目的和公正监督无关,甚至超出维护偶像形象的范围,只是单纯地进行泄愤,试图让自己针对的对象受到伤害。

被肖战粉丝攻击的群体在该事件的传播中受到了被欺压的感觉,随之在后续的传播中携带了不平和暴躁的情绪,其传播目的演变为对肖战粉丝群体的以暴制暴。在这样的传播目的影响下,出现非理性的迁怒行为也在情理之中。于是,肖战参演的电视剧遭到大量刻意的低星评价,代言商品遭到有组织的抵制,甚至尚未上映的作品也被恶意抹黑。

对电视剧等进行恶意评价虽然不触犯法律,但剧评、影评等是他人遴选影视作品时的重要参考,因并非剧本身的原因对其进行非理性评价会干扰他人选择时的判断。同样,对肖战代言的商品,因为肖战本身原因而对其进行抹黑和抵制的行为是对经济活动的扰乱。

無论是肖战粉丝群体的攻击还是被攻击群体的反击,都是非理性传播行为导致的传播结果。“维护偶像”和“以暴制暴”的立场取代了对事件本身的探知,所以在传播过程中,人们自由地使用着偏离事实的话语,自由地传递着挑起情绪的讯息,以至于最终能够心安理得地进行妨害他人的行为。其结果,是在这样的传播影响下,纷争被挑起,却没有正义者,更没有所谓的胜利者,所有人都在情绪调动中实施着不择手段的网络暴力。纷争过后,只有满目疮痍,自己攻击的对象受到伤害,自己维护的对象受到伤害,自己也受到伤害。

莫让“苏格拉底”式的悲剧只是换了平台

黑格尔说过:“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公共平台尤其是网络平台并非法外之地,在其中進行信息传播时也需担负相应的责任,盲目的自由只会带来强者对弱者的欺凌、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力。因此,需要对网络等平台的传播实施更加细化的管理,这不是对言论的限制,而是为适应自媒体时代日趋复杂的舆论环境进行调整、维护传播秩序的行为。

职业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舆论传播中负有去伪存真的责任,在关于某个事件的传播逐渐因其他因素导致方向偏离时,职业媒体有必要及时发声,充当舆论的导向标。在关于肖战事件的传播愈发非理性时,《检察日报》专门安排两个版面、五篇文章从道德、经济、文化、法律等角度就最初的话题——争议的同人文章,以事实法理为依据,对矛盾源头进行客观剖析:首先让传播内容从离事实越来越远的状态中扭转回来,摆脱情绪对是非判断的左右;其次对这次传播中最受情绪调动影响的肖战粉丝群体提出批评和建议,厘清这次非理性传播的主要责任。《解放日报》等媒体也相继对该事件做出理性解读,正确引导了传播方向。可以想见,在开放自由的自媒体时代,职业媒体将在维护传播秩序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舆论环境的有序与否取决于每一个参与传播的人,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即使在网络这样的平台中,人们不以真面目示人,但由所有人构筑起的舆论环境会影响着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次理性传播都会让参与者收获知识和愉悦,而每一次非理性的传播会将所有人都卷入负面情绪中。因此,维护一个和谐、理性、美好的舆论环境是每一个传播者的责任,面对事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努力地还原真相,实事求是地参与传播,不能只是将正义作为自己发泄情绪的武器,而是要真正让正义贯穿传播过程的始终。我们要坚守基本价值,不让苏格拉底悲剧中的群体暴力只是换了平台上演。(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陆.不能任由粉丝喜好毁了同人文化[N].检察日报,2020-03-11(005).

[2]吴一兴.肖战事件:没有胜利者的战争[N].检察日报,2020-03-11(006).

[3]郑帆.评判肖战事件的两个维度[N].检察日报,2020-03-11(006).

[4]龚家勇.“同人小说”涉及的法律问题[N].检察日报,2020-03-11(006).

猜你喜欢

言论自由网络暴力传播
网络暴力的危害及产生根源
“网络暴力”
浅论公民言论自由的尺度
大学生网络暴力语言分析
浅析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边界及其法律保障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西方又想用“言论自由”忽悠中国人
宗教式笃信“言论自由”挺吓人的(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