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提升

2020-12-23杨林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杨林

摘 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实现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标的途径是以输出为目标,以问题为驱动,用对话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思维提升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以往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呈现了松散化、表面化、模式化等特点。那么,教师在以后的语文课程中应该怎么重视学生的思维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

一、以输出为目标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是在社会中通过实践产生的。思维活动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是不为外界发现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存在着自控力差的身心发展特点,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思考。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的思维通过行为外化出来呢?教师可以利用好“输出”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利用大脑思考并最终通过言语表现出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知识和思想,可以从以下几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学生先浏览一遍课文,然后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第二步,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的理由。这两步虽然看似简单,其实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思考,既对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有了初步感知,又能让自己的思维比较完善。阅读本身就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是把文章中出现的文字和符号进行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有准确判断、理性分析等能力。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不能长时间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阅读中,很多时候只是用眼睛进行阅读,并没有真正将知识反映在脑海中。教师通过输出环节,学生就需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比以往的简单应付更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认真回答,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初中阶段,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是死气沉沉的,他们只听自己讲授知识,并不会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不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表现。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利用“输出”环节,学生没有思考的压力。学生没有思考的压力,学习就不会有积极性,学习的质量就会非常差。当教师让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时,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开发,也会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同时,学生语言表达是锻炼思维的很好途径,回答问题或者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学生将思维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将想法转化为语言,可以有效提升创造能力。

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交流不仅可以锻炼倾听能力,还能让思维更加灵活。教师不能强制让学生得出的答案是唯一的,应该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心得体会。每个学生的认知是不同的,他们的思维内容也会不同,但是学生应该倾听那些比较宝贵的不同意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在陈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应该说出自己的理由,其他同学根据发言同学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比观点还要重要,交流的动态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每个同学都应该虚心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观点,完善自己的理解方式。交流并不只是对自己把握的文章内容进行復述,还应该进行深入挖掘。

二、以问题为驱动

思维来源于问题,也终止于问题。问题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方向,没有问题,学生就没有思考的方向,但是有了问题,如果问题不够深入,也不会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问题的质量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课文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提问题时可以体现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最近发展区迈进。如果学生感知问题是在自己现有的学习水平上的,是学生可以很轻松回答的问题,那教师提出“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就是在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是让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其二,让学生的思维向“底蕴层”发展,文学课本中的语言和现象只是一部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内容隐藏在文字下;其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解读。文学和艺术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够让读者形成共鸣的文字和具有真情实感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教师让学生个性解读能够让学生对创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产生深刻理解,保护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以对话为载体

教师在开发学生的思维的时候需要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而对话就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与学生交流互动,以对话为手段,挖掘学生思维的本质,让学生体会思维发展的意义。在对话中,教师是让学生从现象看到文章的本质,也会让学生的观点更加凝练深刻。比如,在《春》的知识讲授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浏览一遍课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文章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文章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让学生通过沉淀自己的思维进行回答。针对第一个问题: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第一部分为盼春;第二部分为绘春;第三部分为赞春。针对第二个问题:文章描绘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时候就与教师的思想进行了碰撞,并让自己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但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一直以来就是一项艰巨性任务,教师可以以输出为目标,以问题为驱动,以对话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旭彤.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提升:以《猫》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8(12):20-23.

[2]吕菊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提升[J]. 学周刊,2020(6):107.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