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导图对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20-12-23韩凤霞
韩凤霞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意识,培养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文题目的立意,有效建立清晰完整的写作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得以更好地提升和发展。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并在长期作文过程中熟练掌握构建思维导图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出题人意图把握不准、写作偏题、文章结构凌乱、内容平淡空洞等问题。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2200到2500个汉字,能够写出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够通过写作来达到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目的。这一时期学生的表达欲和创作欲正在萌芽,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时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建立思维导图并通过思维导图来指导自己写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促进全民素质的整体进步。针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的现状以及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做出了以下几点探究。
一、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的现状
1.对于题目立意把握不准确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大多思维固化,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千篇一律,在写作之初没有形成先确立作文中心思想的习惯,一味套用模板,缺少自主思考,导致写作水平低下,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写着写着就容易跑题,到最后连学生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另外,立意把握不准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却忽视了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进行有确定题目的作文考核时无法快速准确地抓住题干,审题能力的缺乏也就导致了立意把握不好,在写作过程中也就无法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学生写作立意不准容易跑题还在于小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较少,缺少对生活的认知和深层次的感悟,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大多根据作文模板叠加套用,作文空洞无味,教师平时缺乏对学生观察生活的引导及对立意方面的锻炼,学生忽视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写作的时候也就缺少了一丝灵性,导致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明确的主题和思想。
2.对于文章框架建立不清晰
由于小学生自身文学水平的局限性,加上学生生活阅历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法逻辑清晰地叙述一件事情的所有细节。小学生年龄尚小,阅读量和词汇量普遍不高,对事物的观察也只是停留在浅显的表面状态,在对一项事物进行描写时无法通过自身储存的知识来完整进行描述,因此写作过程中时常出现逻辑混乱、框架结构不清晰的情况。由于教师平时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写作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无法通过细节的详细描述来体现学生的真实情感,最终成了茶壶里的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对作文整体把握不足就会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整体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写出来的文章颠三倒四,结构模糊。加之受现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电视网络以及各种视频网站的信息轰炸,各种低俗文化不断充斥我们的生活,学生长期接触这些快餐式的娱乐文化,心思浮躁,缺乏必要的文学积淀,导致写出来的作文语言浅陋粗鄙,缺乏美感,语句逻辑混乱,框架模糊。教师平时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也大多忽视了对学生构建框架方面的训练,学生缺少了在写作前制订结构框架的意识,最终写出来的作文也无法看出清晰完整的结构。
3.对于写作内容缺乏创新性
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和僵化,导致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大多采用公式化的教学方式,将写作的要求像数学公式一样要求学生牢记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公式来,全班写出来的作文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其次由于学生生活环境比较单纯,无法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不同层次的人群,在写作时只能选取自己较为熟悉的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可供写作的素材充满了局限性。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学校通常会取消实践活动,学生也因此失去了积累写作素材和生活经验的机会,无法通过不同的社会环境来激发自身的写作灵感,创新意识得不到培养,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写作时缺乏自主意识,机械照搬写作公式,最终导致思维模式僵化,创新意识不足,无法写出充满新意的作文。
二、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1.有助于学生明确写作意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建立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确立写作意图。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將学过的各类写作意图有序联系起来,并通过各种素材之间的联系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让学生在写作时能迅速调动已有的知识库进行筛选,挑选出与当前题目匹配度最高的写作意图,同时由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和各种素材之间的相互关联,学生还能在确立意图之后,通过这种联系将与之相关的所有写作素材全部调配出来进行有机组合,让自己的文章内容充实丰富。例如进行写作教学《鲸鱼》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快速确立写作意图为“我喜欢的动物”,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可迅速联想这个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和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动物在东西方有何寓意,性情是怎样的,有什么用处,可以学习动物的什么精神,通过这种一连串的发散思维,写作的意图已经非常清晰明了,接下来的写作都能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写作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2.帮助建立完整的写作框架
思维导图的构建是首先确立一个中心点,之后围绕这个中心点不断向外辐射,通过一系列的头脑风暴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逻辑清晰地罗列出来,达到追本溯源的目的。利用思维导图的这种特性来帮助学生建立写作的基本框架,能够保证学生在写作时拥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性和更加清晰的写作框架,帮助学生写出更加高质量的作文。例如在练习写作《我的心爱之物》时,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快速确立写作框架,首先确立中心点为心爱之物,其次延伸为植物、动物、玩具、礼物四大类,植物继续延伸为花草树木,动物延伸至鸟兽虫鱼,玩具延伸至毛绒、电动、益智,礼物延伸为朋友或是亲人送的,发散之后又聚拢为喜爱物品的原因,是如何得到心爱之物的,和心爱物品之间发生的故事,心爱之物都有哪些特征,结尾点题,表达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通过这种思维导图帮助确立写作框架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迅速梳理出清晰的写作脉络,搭建完整的写作框架,以后写出来的文章也能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言之有物,避免了内容的逻辑混乱,空洞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