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焦点智慧平台,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0-12-23孙秀平
孙秀平
摘 要:基于焦点智慧平台,在微视频教学视域下,努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趣味性;分散教学重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微视频研究,促进师生协同发展。
关键词:焦点智慧平台;微视频;学习兴趣
焦点智慧平台这一概念,在教学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将课堂从教学过程的全方位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辅助。微视频作为一种短而精的资源,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中发挥着它的独特作用。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上,巧妙运用微视频真正把课堂教学智能化的好处体现出来——让学生学习更主动,让教师成为引领者,让师生一起经历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预习,提高学习兴趣
焦点智慧平台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面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在这一平台上,恰到好处地运用微視频,学生面对的是视频里的授课老师,师生交流由直接转为间接。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时时掌控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些学生是因为惧怕教师的权威而进行被动学习。观看微视频,学生相对比较自由,不会存在这种现象。在上课前一天,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应的预习指导作业,老师将新授的知识点录成几分钟微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观看,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上课,老师就学生的预习情况出几道测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让新知识的传授在师生、生生的答疑解惑中进行。传统课堂中的老师说、学生听的上课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变,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研究性。运用微视频教学之后,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真正代替了教师的传授和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自己掌控了学习的主动权,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就越发浓厚了。
二、分散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一部分内容概念性很强,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实践活动课等复杂知识点,学生难以进行深入的理解学习。我们可以针对一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采用微视频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使得课堂教学无痕进入高效、生动、活泼的氛围。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将圆柱平均切成n块,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形象、生动地把转化过程通过微视频展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很轻松地看出转化前后的体积没有变化,有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基础,圆柱体的体积计算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学生在学习时声情并茂,其学习效果会比单纯讲解要好很多,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合理运用微视频来进行教学,可以演示在现实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展示用语言难以讲述清楚的内容,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图形和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恰当地选准微视频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把微视频教学运用到掌握知识的刀刃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教学研究,促进师生发展
基于焦点智慧平台的微视频教学,除了可运用于学生的备学,用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还可以用于学生课后的复习,促进师生的协同发展。微视频,内容虽然短小,但教学过程要求完整。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视频,深受学生喜爱,可以供一个班级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可通过微视频总结知识点、巩固知识;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将其下载到家里的电脑、手机、平板等产品上,方便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弥补数学学习中的不足。微视频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同一微视频教学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也会不一样,教学的重难点也略有不同,可以让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重点难点的深化学习和巩固。
在备课之前,教师先深入进行教材研究,然后进行微视频录制,将录好的资源上传到网络,同事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这些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的传播,让不同地区的学生均能受益,让老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微视频的录制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它的制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合力协作才能完成。在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同事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自身专业素养也可在研究中得到不断地升华。
相对于传统封闭式的教学,微视频的教学面更宽,它的受教群体有时不仅仅是老师实际课堂中的学生,更多的是全网通时代下的各类学生。因此,如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课教学内容,老师又应该怎样从各方面进行知识的扩充,以应对各类教学内容的设计,在进行焦点智慧平台的研究时,这需要我们在不间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对微视频重要性的认识,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挖掘它的潜力,将微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理念与技术相融合,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善学习、会设计、能创新的学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金陵.翻转课堂:什么时候用技术——《微课程教学法:我毕生的教育情感》之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5):28.
[3]马莉莉.基于微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5-16):71-76.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