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初中教师激励教育学困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12-23张树斌
张树斌
摘 要: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校,在生源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此区域的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障碍的可能性往往更大。通过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普遍均存在性格较为孤僻、自我期望值较低的问题。而教师对此类学生实行激励教育,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获得求知的动力,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潜能。简要分析城乡结合部初中教师激励教育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激励教育;初中学困生
在小学升入初中后,许多学生均会出现一定的环境不适应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耐心、恒心,对初中学科的学习任务缺乏兴趣,不利于自身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的提高[1]。学生若是从一开始就对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会逐渐影响到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对于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就会出現迟到、早退、旷课等行为,使得学生逐步成为“学困生”。对于此类“学困生”来说,其也想成为优等生,但是其普遍缺乏适当指导、自身的学习潜力未得到全面开发,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成长均极为不利。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教师激励教育学困生的现状分析
1.教师在激励教育时缺乏针对性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心理发展、生理成长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均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性格、爱好、兴趣、优势、缺点等方面均有差异性。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自身的内心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而在初中教师的激励教育中,教师的激励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激励内容也忽视了针对性[2]。在激励教育中,教师以一视同仁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而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初中学困生来说,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学生较为缺乏父爱、母爱,教师在激励教育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而部分学困生渴望表现自己,教师则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差异需求。因此,在激励教育中,教师需要善于保障激励方法、激励内容的针对性。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提高激励教育的有效性。
2.教师的现代教育素养较为滞后
在激励教育中,教师的教育素养会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而后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教师具备较好的教学素质,才能为激励教育的实行提供一定保障,进而确保激励教育的成功、实效性。而从目前的城乡结合部初中学生激励教育现状来分析,发现教师普遍均为中老年教师,接受新型教育理论的速度较慢。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之外,很少具有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机会。在教学之余,甚少机会参与专业、系统的培训,自身的教学理论过于陈旧。究其原因,发现城乡结合部的教学资源较差,与城市初中相比依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然后,教师充电的机会过少,自身的知识仍旧是大学期间所学习的知识,对热门、先进的教学方法、理念了解过少,进而致使自身的现代教育素养难以得到充分发展。
二、城乡结合部初中教师激励教育学困生的策略分析
1.通过强化理论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较多,学生虽说不存在智力发育上的问题,但是在学习中缺乏自信,在学习上也很少体会到成功。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困生来说,自我期望值不高、性格较为孤僻属于常见问题[3]。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生源较为复杂,父母普遍是搬迁户、小商小贩或进城务工者。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孩子以后不要走自己的老路,而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当孩子出现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其经常使用语言来打击孩子,使得孩子也逐步养成自闭的性格,并对自身的能力产生质疑。因此,教师在激励教育中可以从强化理论出发,帮助学困生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例如,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困生的突出特长能够得到发挥。如:张某的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在体育运动上有特长。教师在体育课、运动会上可以让张某充分表现自己,让其自身的特长转变为“光环”。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引导张某成为班级中的体育委员,给予班内的管理职务,让学生的行为得到正强化,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也有积极作用。
2.结合期望设置来改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如果不强,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并对自身也产生怀疑。长此以往,学困生也会逐渐自暴自弃、自甘堕落。而通过激励教育的实施,可以帮助学困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曾经有著名教育学家说过:“人除了具有生理上的需要,同时也有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而通过激励教育的实施,可以让学生的自卑心理被消除,进而促使学困生养成积极、开朗的性格,对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例如,教师在激励教育中也需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成长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如:在对学困生李某的激励教育中,教师加强对李某的期望,坚定对学生的信心。在激励教育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眼神、语言、表情来滋润李某的心田。在教师的期望之下,李某可以潜移默化地得到影响,进而变得更加自信,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在激励教育中,教师善于把握期望的作用、价值,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在课堂上激励学困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转变为:“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对完成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有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善于把握学困生的学习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学困生来说,他们普遍均存在性格内向、自卑等心理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从此特征出发,结合针对性的激励教育来改善学困生的心理状况。例如,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善于给予学困生主动发言的机会。如:方某是我班上的学困生之一,我在与他积极沟通后,发现其性格上较为内向。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我向其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引导方某逐渐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我的层层诱导、循序渐进之下,方某逐渐可以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身的想法,而不再需要教师的主动提问。教师结合学困生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较为有效地改善其学习态度、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也需注重问题的难度。从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提出符合其认知发展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问题解决、回答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4.在激励教育中也需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
学习的过程,从实际上也是一个付出之后等回报的过程。在学困生的激励教育中,学生也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反复状况。在激励教育取得一定成效后,学困生也已经逐步端正了自身的学习态度[4]。而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时会出现预期目标未达成就放弃的结果。因此,在激励教育中,教师也需在其中融入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可以不受外物的侵扰而坚持下来。在奖励的设置中,需要着眼于细节处,通过细节来观察学困生是否获得真正的进步。例如,我班级中有学困生赵某,原先有迟到、旷课的不良习惯。在激励教育一段时间后,本已经得到改善,但是又存在重复发生的倾向。教师在激励教育中,可以为赵某中设置一定的要求。如:每天上課不能迟到、上课认真听讲、监督其他学是否迟到、积极帮助学生改善迟到问题。赵某都做到后教师在口头表扬之后,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物质表扬。如一些定制钢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激励教育中获得满足感。
在城乡结合部的学困生激励教育中,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激励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更好地保障激励教育的效果。在激励教育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不足,并选取适当的方式来完成转化,让自身的学习态度得到端正[5]。教师也需具备一双善于发现、观察的眼睛,发掘出学困生的潜藏优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激励教育的有效性。并且,还需加强对学困生的关爱、关心,使其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葛文娟.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20(17):14.
[2]莫洪显.城乡结合部初中作文教学的困难及对策研究:以岑溪市L中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陈冬萍.浅谈初中语文学困生学习情绪分析与转化对策[J].新课程(下),2019,17(2):123-124.
[4]朱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的情感特征及教育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7,15(9):74-75.
[5]张天.秦州区农村中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29(5):15-16.
注: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白银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初中学困生的激励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BY[2018]G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