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发于病毒性脑炎的肥厚性硬脑膜炎1例报道

2020-12-23郭东凯王小玉王诚季士亮阎艳李庆军

医学信息 2020年22期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头痛磁共振

郭东凯 王小玉 王诚 季士亮 阎艳 李庆军

关键词:肥厚性硬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头痛;影像学;磁共振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0.22.057

文章编号:1006-1959(2020)22-0191-0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0岁,因“突发意识不清3小时,以意识不清待查”于2018年7月30日收治于苏州科技城医院。患者3 h前走路过程中突然出现意识不清,摔倒在地,因无目击者,不知有无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肢体抽搐,无二便失禁,后意识转清,对发作过程无法回忆,醒后自觉头痛、头晕,面部有挫伤,无言语含糊、胸闷不适,无肢体活动障碍,送至我院。病毒性脑炎病史10年,遗留有反复癫痫发作,类型有强直阵挛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表现为四肢抽搐、讲话突然停顿,做事突然遗忘、终止,如做饭忘记放盐,开冰箱不知拿何物,伴有突发性格改变、易怒、多汗,不规律口服丙戊酸钠、托吡酯治疗。患者长期头痛,约有10年。入院查体:体温37.2 ℃,脉搏84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40/84 mmHg。神志清,精神一般,熊猫眼,鼻部皮肤擦伤;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应存在,眼球活动无受限,未见明显眼震,双侧鼻唇沟基本对称,伸舌居中,四肢活动尚可,肌张力、肌力基本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颈软,脑膜刺激征阴性。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入院常规生化提示:白细胞9.67×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3.20%,中性细胞绝对值8.05×109/L;空腹血糖6.7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总胆固醇6.70 mmol/L;甘油三酯4.00 mmol/L;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同型半胱氨酸、甲功五项、女性肿瘤标记物、输血全套凝血系列未见明显异常。2008年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6月11日头颅MRI提示:右侧顶叶、左侧颞叶、双侧小脑半球大片长T1、T2信号,未见小脑幕强化。2009年9月20日头颅MRI提示:右侧顶叶、左侧颞叶、双侧小脑半球大片长T1、T2信号消失,小脑幕强化。2015年12月头颅增强MRI提示:小脑幕、颞叶、枕叶、硬脑膜强化。2018年7月30日头颅CT检查提示:小脑幕密度增高,稍宽(图1);2018年7月31日头颅MRI检查:左侧枕顶部颅板下脑表面见线状T1、T2高、FLAIR高、ADC低信号影(图2);增强提示:两侧放射冠区、额颞叶多发斑点、片状T1低、T2高信号灶,FLAIR像呈高信号,DWI像呈低信号,小脑幕、右侧顶叶、左侧颞叶的硬脑膜T1稍高信号、T2稍低信号,Flair高信号,增强明显(图3);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未见明显异常(图4);脑电图:部位尖波、尖慢复合波散发,可见短阵性发放出现。结合患者症状与体征,定位大脑硬脑膜,定性慢性感染性,诊断为肥厚性硬脑膜炎、继发性癫痫。予以奥卡西平抗癫痫对症治疗,0.3 g,2次/d,持续治疗1周,无有痫性发作;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进行对因治疗,500 mg静脉滴注,3 d后患者头痛消失,改为每天口服20 mg维持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3个月后随访病情稳定,无复发。

2讨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HCP)是以慢性头痛、多组脑神经损害、局灶或全脑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1]。其病理特征为颅内硬脑膜弥漫性增厚、纤维化增生,或是整个颅内硬脑膜弥散性或局灶性增生,通常影响到大脑镰、小脑幕、鞍旁和海绵窦,肥厚的硬脑膜对邻近脑组织直接压迫,引起神经系统进行性损害,临床常见慢性头痛和多颅神经麻痹。HCP按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HCP)和继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SHCP)。IHCP无明确病因,SHCP的发生可能与感染、手术和外伤等原因有关,SHCP患者多有炎性指标的升高[2]。本例患者10年前被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有神经系统感染病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中性细胞绝对值均偏高,提示有炎性因素的参与;增厚的硬膜在MRI的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常表现为中央低信号,边缘可见均匀强化,MRI上的低信号代表致密纤维化,强化代表炎性反应[3]。头痛是HCP患者最常见症状,肥厚的硬脑膜压迫脑实质可造成头痛、癫痫及躯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因此本例患者有长期慢性头痛及癫痫發作史。影像学检查是诊断HCP的主要手段,增厚的硬膜在MRI的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上常表现为中央低信号,边缘可见均匀强化,MRI上的低信号代表致密纤维化,强化代表炎性反应[4]。患者于2009年、2015年、2018年颅脑CT、MRI提示小脑幕肥厚,走形符合硬脑膜解剖学结构,因此还是考虑肥厚性硬脑膜炎,结合患者有病毒性脑炎的病史,本例HCP病毒感染诱发可能性大。

糖皮质激素治疗为HCP治疗首选方案,甲泼尼龙为中效糖皮质激素,作用与泼尼松龙相同,其抗炎作用为后者的3倍,糖代谢作用较氢化可的松强10倍,而水、钠潴留作用较弱,无排钾的副作用,但激素治疗时间长,减量缓慢,部分患者减量或停用激素后易复发或对激素不敏感,常需合并或单独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局灶症状明显的患者可手术治疗,直接切除局灶性增厚的硬脑膜。

总之,慢性HC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凡慢性头痛患者均需及早完善头颅MRI及增强,早诊断,早治疗,避免误诊为珠网膜下腔出血、上矢状窦血栓和脑膜肿瘤等疾病。

参考文献:

[1]章维,陈浩,崔桂云,等.肥厚性硬脑膜炎病例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5):234-236.

[2]宋丹丹,张敏,刘方,等.肥厚性硬脑膜炎9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3(3):248-252.

[3]王雅利,蒋超,聂莹雪.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34(1):39-42.

[4]Russo A,Silvestro M,Cirillo M,et al.Idiopathic hypertrophicpachymeningitis mimicking hemicrania continua: An unusual clinical case[J].Cephalalgia,2018(38):804-807.

收稿日期:2019-08-29;修回日期:2019-09-16

编辑/刘欢

基金项目:1.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编号:SYSD2016169);2.苏州科技城医院院内基金(编号:2019D01)

作者简介:郭东凯(1989.5-),男,山东莱州人,博士,药师,主要从事神经炎症和肿瘤免疫相关研究

通讯作者:李庆军(1974.9-),男,河南林州人,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中风、脑炎、癫痫、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头痛、眩晕、失眠症、精神心理障碍等疾病研究

猜你喜欢

病毒性脑炎头痛磁共振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头痛应该灸哪里?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头痛与口疾
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
病毒性脑炎患者动态脑电图及常规脑电图对比分析
远离头痛的困扰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