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己的“尺子”

2020-12-23游宇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登门程砚秋个人利益

游宇明

不管品德、才华、性情如何,我们都活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中,这张网络的名字叫社会。社会总是喜欢拿着一把“尺子”丈量我们,然后给出各种各样的评价。

社会的“尺子”自然也有变化,一个时代风气好,它丈量的标准会相对严苛;风气不那么理想,要求就会相应降低。不过,无论怎样,这把“尺子”从未放弃过起码的要求,那就是遵守基本道德和形成条文的法律,用句我们习惯的话说就是:尊重公序良俗。

除了社会的“尺子”,我们每个人还有自己的“尺子”。社会的“尺子”总有一定之规,个人的“尺子”却五颜六色。有的人对自己要求极低,他们自私自利,奉行“只要我多捞一把,哪管社会寸草不生”的人生哲学。这种人也分两个层次,一部分人遵守基本的法律,但道德上的毛病很多,公安局抓他缺少理由,周围的人却几乎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少数的可归为“人渣”之列,他们做了官,则媚上欺下;当老百姓,则坑蒙拐骗。如果我们将社会的“尺子”看作底线的话,这类人活在底线之下。

有的人,自己的“尺子”与社会的“尺子”大致等同。他们不是品质怎样高尚的人,很难做到为他人赴汤蹈火,也舍不得牺牲太多的个人利益去成全别人,但他们有起码的是非观念,不会故意颠倒黑白;在乎个人利益,但会关注自己的“吃相”;他们也不会挑战法律。换句话说就是:这种人可能平淡平庸,但相对来说还算有底线。

还有一种人,自己的“尺子”大幅度严于社会的“尺子”。他们能力超群,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一般人做事,只追求让社会接受、不让人反感就可以。这种人做事,除了上面这一点,还希望让自己接受,使自己一生一世不生愧疚。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律己极严,看他的日記,他永远都在自责:到岳父家,话说多了,逞能,自责;酒喝多了,自律不够,自责;朋友聚会,说到俞振飞的绯闻,他插了一句“从此陈太太就名正言顺”了,只说了这一句,回去还是自责:我说话太刻薄,下次不可。某次,他与一个朋友约好第二天早晨7时去西直门溜弯,起床迟了,失约,他连忙赶到朋友家登门道歉,过了一天,又提了两瓶40年的法国酒再次登门表达歉意。京剧大师梅兰芳也属于这种类型。某个熟人因故死亡,他让妻子福芝芳将这个人的家眷叫到家里。熟人的家眷一到,梅兰芳叫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只留下福芝芳在侧。梅兰芳问:“你有几个孩子?”那个人说:“两个。”梅兰芳说:“这样吧,什么都别想了,您好好把孩子带好,从今天起,您和您孩子的生活费由我负担。”这就是境界!所谓境界,就是普通人难以达到或者偶然达到难以持续的。程砚秋和梅兰芳做起来却自自然然,一点也不觉得吃劲。

仔细想来,一个人要确立程砚秋、梅兰芳这样的“尺子”很难,但将自我的“尺子”确立得比社会的“尺子”稍稍高一点,并不是如何吃力的事。比如别人遇了麻烦,有条件,不妨出手相助;有建筑工地深夜扰民,虽然对你影响不是太大,但完全可以给市长热线打个电话反映一下。即便一个人的道德达不到最高的标准,如果大家都努力,都能抵达比底线略高的标准,这个社会也会多些温度,久而久之,愿意用最严格的“尺子”度量自己的人一定会增加。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会因为自私自利被人敬重,却可以因为人性的纯粹而走进时间的记忆。

摘自《青海日报》2020年7月3日   小黑孩/图

猜你喜欢

登门程砚秋个人利益
房山区西潞街道夏庄社区党总支:“满意服务360°”党建品牌共建 和谐新社区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砚田勤耕秋为收
漫画哲理
“登门槛效应”让你变冲动
“非常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