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意义
2020-12-23房林
摘要:中國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落实已近8年,成果显著,但未来何去何从?本文从国际贸易角度,梳理中国提出与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落地,不仅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也是中国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世界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更是体现中国在当前重塑世界格局与国际新秩序进程中彰显出的担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4-0116-03
一、引言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上,习近平同志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复杂性,提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国际问题,随后,2013年“一带一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的构想和推进,就是中国实践该全球价值体系重大举措之一。丝绸之路,是中国联通世界的历史之路,不论陆上还是海上,“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与中国在文化、贸易上都有往来,世界各国间的高依存度是大势所趋,这次“新冠疫情”的全球暴发,充分印证了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日趋增多,各国如何搁置政治、种族、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出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及现状
1.“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
“一带一路”从地理区划上看,“一带”上共同投资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一带”区域各国间国际产业和贸易走廊,区域经济前景和发展动力不可限量。“一路”,海航贸易之路,未来西向南太平洋可达南美,以沿线区域经济体港口为依托,构建区域海上各经济体产业转移和商贸流动大通道。共享市场一体化带来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就业需求,打造“一带一路”区域各国独立自主、共享共荣、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伙伴关系。随着该倡议下项目的投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基础性公共产品更加完备,横贯亚非欧的稳定、便捷、高效的陆海空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的立体网络通道将建成使用。“一带一路”区域内遵循国际惯例的前提下,坚持和谐包容,各国独立自主选择发展陆地公路和模式,促进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基础上,海纳百川、相融共生、共同发展;坚持市场运作,严守国际通行惯例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间要素流动、资源配置交给国际市场;创新合作模式,寻求经济互补、产业耦合,充分发挥各国优势和潜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把握全球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难得机遇,在世界的舞台上用“中国方案”解决国际问题,成为有效解决世界局部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和不平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是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世界价值观的重要实践。世界经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严峻,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差异较大。随着原先主导国际贸易的个别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举措频现,世界贸易格局和多边贸易规则正在酝酿着变革。也是对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下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面临挑战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价值观,遵循社会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二是基于“世界新格局”的设计,切实构建区域各国双边多边沟通机制,持续推动区域各国双边、多边经济政策协调;三是基于“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理念,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力图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要素跨境自由流动的新格局,实现“一带一路”区域内经济要素流动能够自由、有序、高效,在21世纪树立WTO框架下开放、融通、普惠、共享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典范。
2.“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现状
截至2019年初,中国已与24个“一带一路”区域经济组织签订16个自由贸易协定,86个区域经济体签订了倡议下投资项目协议。参与该倡议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体GDP总量达到全球的20%,接近20万亿美元,人口总数接近世界的50%,达35亿之多,未来出口贸易规模将占世界的30%,达到10万亿美元。可见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商贸总额占世界比重的1/3。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对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的投资贸易持续增长,对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FDI达到约900亿美元,贸易总额已接近7万亿美元。中国与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商贸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2013年的25%提升至2018年的27.4%。中国与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的贸易合作中,商贸总额已达704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进口增长连续两年超过出口。2019年中国与该倡议下区域经济体间商贸总额增长6%,已超过1.3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比重提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29.4%。
“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以期该区域经济体间深度合作,起到相融相济的协同效应,中国产能在“一带一路”的大市场中得到高效释放,不是替代而是借助信息化协调平台,在更广阔区域范围内配置区域各国要素资源,扩大原有双多边经济贸易合作协议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中印全球海洋支点”计划、“中哈光明之路”计划、“中蒙草原之路”计划、“中欧投资”计划、“中埃苏伊士运河”计划等,在区域经济体全面开花,并形成一批示范性对接合作落地项目。其中,中国连云港与哈萨克斯坦物流合作基地建设项目,已实现国际物流海上丝绸之路远洋港口节点与陆上中欧物流班列站点的无缝对接,既是“中俄欧亚经济联盟”计划的一部分,又是“中哈光明之路”计划落地落实的重要建设平台。
三、“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基础分析
从Adam Smith、David Ricardo的古典贸易的绝对、相对产业优势论,埃利·赫克歇尔(Eil F Heckscher)和伯尔蒂尔·俄林(Beltil G Ohlin)的要素禀赋论,到里昂惕夫(Leontief)悖论,再到新要素禀赋论、动态贸易论、国家竞争优势论和产业内贸易论等,无不反复验证“重商主义”的狭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负责任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力推“贸易自由化”,避免贸易保护主义,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价值观积极推动全球合作,有效化解频繁突发的全球性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世界经济摆脱衰退的阴霾而彰显大国担当。本文从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理论”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理论基础。
1.基于“自由贸易理论”视角
自由贸易理论(Free Trade Theory),是对一系列推崇贸易自由化和论证自由贸易化带来利益增加的贸易理论的总称。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最初的目的,是回答当时的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提出的“如何有效增加一国的财富?”这一命题,全书对于“劳动分工”现象进行实证分析,驳斥了当时盛行于坊间的“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强调独立经济体必须通过在跨境商贸交易中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买的方式,使得当时承载财富的金银净流入境内,以此增加一国的财富总量,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基础理论。亚当·斯密不仅是经济理论的创建者,也是现代商贸理论的奠定人,其《国富论》指出了基于绝对优势下,跨境贸易的必然性,并实证了国际分工的多赢格局,必须以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为前提,因此,又成为了“自由贸易理论”之父。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自由贸易理论得到了长足的丰富和发展,相对优势论、自然禀赋论、H-O论、里昂涅夫悖论等自由贸易理论,都得到了现实的验证,也指导了战后至今该理论的发展。
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充分的事实验证了《国富论》中亚当·斯密阐述的跨境要素自由流动带来的福利增加和财富效应,人类开始鄙视“重商主义”的短视,但是,并不是任何历史阶段、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能够在要素跨境自由流动中“平等地”共享国际贸易红利。例如,19世纪是充满血泪的殖民主义时代,也是要素在殖民地间自由流动、产生原始国际分工的财富效应的时代,但是这种国际贸易的“红利”,被个别工业发达国家的枪炮舰船掠夺殆尽。因此,自由贸易理论,在近代人类发展的相当长的时期里,导演了一场赤裸裸的强国侵略和掠夺弱国的龌龊“桥段”。笔者认为,当今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有效驳斥了“贸易保护主义”思潮,论证了“闭关锁国”势必落后的真理,但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必须公平、公正地共享跨境要素自由流动产生的“红利”,这才是自由贸易理论对人类发展真正的价值贡献,“一带一路”的发起就是中国追求公平、公正共享自由贸易红利的重要举措。
2.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是实现要素资源市场自由配置的重要作为,是某个地理区划内主权独立国家间实现跨境贸易自由的最高阶段。该理论最早追溯到192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卢比荷”现象,在“二战”结束前,为了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而提出的。“区域”是地理的概念,同时有体现贸易形式不是单双边的,是多个独立经济体间的多边形式。要素资源无障碍自由跨界跨境流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特征,随着欧洲联盟的建立、欧元区的落地,人类社会第一次尝试,在主权独立的情况下,抛弃自己的主权货币,为了同一个经济目的走到一起,实现只有主权国家境内才可能出现的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在同一范围内进行市场化配置。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时间,该理论的实践从没有停止,从特区、自贸区到自贸港,从加入联合国、东盟、WTO,筹建上海合作组织,到“一带一路”创举,都遵循着该理论的精神。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实践跨境要素资源无障碍流动的重要载体。跨境贸易自由化形式,从经济体间的互惠安排、设特区、建同盟、共市场,到“一体化”实践,激起了全球经济一波波热流,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冷静观察和认真思考该实践继续推进的现实意义。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打击最严重的不是美国本土经济,而是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盟”,个别欧盟成员的经济滑坡现象惊人,直接导致“英国脱欧”,导致2010年以来,欧元区大部分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欧盟此次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历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我们看到的是,欧盟成员国中此次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欧元区成员,这些欧盟成员国让渡主权货币追求区域货币一体化,并没有得到预期效果,而同样处于欧元区的德国、法国在这次经济衰退中不但未受冲击,而且经济发展更迅速稳定,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笔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对于该理论推行一体化模式是有前提约束的,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区域市场的作用下,逐利是不分国界的,追逐更高的收益率,促使要素资源在某几个经济体集中,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财富效应无法在全區域公平、公正共享,因此,如何实现区域内红利普惠,是当前需要重视和思考的。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意义分析
1.国际贸易发展格局重构的需要
20世纪下半叶,在冷战结束后,随着多边、单双边及区域协作的深入,影响国际自由贸易的“有形”壁垒和障碍,已基本消除殆尽,但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个别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逆全球化”思潮下,开始树立“隐形”的贸易壁垒和障碍,这些造成贸易便利化程度降低的措施和行为,直接导致国际贸易非效率现象频繁出现,大大抬高了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和风险。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切实促进了参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摆脱了全球经济衰退的阴霾,提供了中国解决方案,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一带一路”区域的贸易便利化,基本宗旨就是秉承贸易自由化精神,通过贸易国间贸易制度和贸易政策的协调和交易手续及流程的优化,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创新机制,在国际双边或多边贸易过程中,通过贸易国之间贸易政策的协调,进出口报关程序和手续流程的优化、贸易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通用化和便捷化,已逐渐基于整个国际贸易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包括跨境制度设计现代化、国际多式联运便捷化、贸易信息大数据化、贸易结算支付手段电子化等重要的贸易便利化问题。
2.中国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的需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依赖于出口贸易,而当前经济复苏因多方原因受阻,使得中国不得不寻找途径走出出口量与出口增速下滑的困境。贸易便利化程度低是“隐形”壁垒,降低了要素资源的跨境流通效率,是新型的“隐形”贸易壁垒。中国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产能得到有效释放,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内产业梯度转移,为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出口便利化水平彰显中国产业“比较优势”。从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中国相对于目前的主要贸易伙伴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自然禀赋的差异优势。同样也有发达国家,这种经济发展差距将形成“梯度效应”,中国产业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的比较优势就彰显出来。支撑“一带一路”区域经济体“大通关作业”,针对性调整关税结构、增加关税制度灵活性和兼容性,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路径和方案。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内经济组织间去除“隐形”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拉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问题。
五、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议
1.推进跨国产权合作,引入国际治理
随着国际发展环境的变化,未来全球经济将往何处去?需要用全球战略视野审时度势,加强顶层设计、集成经验、创新模式。“一带一路”举措,势必将以国际视野全方位引领国内各领域发展,进一步统筹促进供给侧改革,形成了开放经济的新体制框架,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如何深化、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设置了中国阶段性发展目标和纲领,以坚持主动融入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切入点,通过引入有力、高效、国际视野的外部监督,来避免裁判员运动员于一身的尴尬,
2.摆脱产业低端格局,推进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度逐年提高,但是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后,由于缺乏核心竞争要素,控制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不够。其主要贸易伙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即使中国仍然坚持开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主观上想进一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也愿意为构建全球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人类社会发展彰显大国担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障碍和风险。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摆脱目前主要贸易伙伴“强关联”带来的风险,摆脱产业处于低端的格局。
六、结语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经济一体化、全球化作出了中国贡献。展望未来,为了防止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力推世界各个经济体与组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贸合作,做到更好地互惠互利。不久的将来,该倡議将凸显中国方案的前瞻性和先导性,有利于世界各经济体共同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日明,黄英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9):153~164.
[2]田泽.建设“丝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东国家投资环境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1):45~49.
[3]黄丹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4]田泽,程飞.“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关系与空间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8,32(7):25~29.
作者简介:
房林,上海大学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