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症”引导

2020-12-23马学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7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对症存在问题

马学平

摘 要:要想促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分析初中学生的写作症结之所在,并实施“对症”引导,从而使作文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解决学生在作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引导对策

很多学生将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疲于应付,导致初中作文中胡编乱造、虚假浮夸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与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存在必然联系。虽然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灵活变通,但是很多教师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下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以及方法,不重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和指导,教学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这也必然导致作文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学会“辩证施治”“对症下药”,从而提升初中作文教学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作文教学“对症”引导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总结分享。

一、找准学生写作症结,使作文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学生的作文中,“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根本原因不在学生,而在教师。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但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没有系统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策略,只是凭经验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枯燥,从而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而要想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症结”的分析,主要“症结”如下。

1.学生对“什么是写作”没有深刻的认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主要是以模仿为主,导致一些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每次写作过程中总是刻意地去进行模仿,从而导致他们最终呈现出来的作文缺乏灵性以及烟火气息,没有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必定不会是一篇好的文章。而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告诉学生什么才是“真正的作文”,即“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去反映自己看到的客观事物、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传递给他人一定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通过作文的定义,会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等同于仿写,以前的仿写只是为了今后更加得心应手地写作积累素材,打基础。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需要开启更高级的写作模式,让以前所有的积累、模仿都能够为我所用,在作文中更好地去表达真情实感,给他人传递更多信息。

2.学生缺乏写作信心以及写作兴趣

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强调中考时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大,如果跑题会对整体考试成绩造成较大影响,使得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写作信心。另外,一些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枯燥、单调,打消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有大幅提升,甚至会停滞不前。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改变教学策略,使作文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特点。例如作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再统一给学生规定作文题目,在一定的范围、框架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自由发挥,减少条条框框的束缚。并且写作内容设置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更具有烟火气息。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回忆、感悟身边的各种事物,以便在作文中能够有物可写、有感而发,从而使呈现出来的作文变得独一无二、有血有肉。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做饭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完完整整地去体验一次做饭的过程;写关于外出游玩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下曾经的旅游经历,或是在周边某处游玩的场景,不论写的什么内容,一定要是真实经历,这样才能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使作文引导能够直达病灶

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无论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思维方式、生活环境、经历等都存在差异,要想使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相应的提升,必须要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使作文引导更具有个性化和針对性,更能够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例如,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往往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写作。这时,教师可以拿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写作的定义,并按照这个定义,指导学生客观地叙述自己经历过、看到过的一些事物,抒发情感,向他人传递信息。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求学生必须要文字优美,词句凝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写作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模仿、抄袭,而是应当在仿写的基础上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一种语文素养,随着时间延长,积累增多,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完全摆脱模仿,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高质量的作文。另外,阅读是写作最重要的素材来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欣赏、品鉴,掌握更多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欣赏、品鉴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如《少年文艺》《意林》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更多优秀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了解作者怎样去描写事物、表达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阅读后的体会,在肯定鼓励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并引导完善。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重要意义。

总之,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进行“对症”引导,促使学生提升作文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英.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优化途径研究[J].农家参谋,2019(13):263.

[2]梁明新.构建初中语文常态化作文训练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88-89.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教学对症存在问题
对症灸治,中耳炎不再犯
是药三分毒乃药不对症
探究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老来手抖原因多 及时就医对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