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口村抢花炮节

2020-12-23郑智敏盆春生林厚佐

三月三 2020年5期
关键词:夫妇俩花炮羊角

郑智敏 盆春生 林厚佐

广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江街东北一公里处,有一个古老的瑶族村落,一条清澈的河流从本源峡谷涌出,缓缓穿过一片肥沃略平的土地,在河两岸山坡上居住着800多名瑶族群众,这个村落就是石口村。

石口村是瑶族从湖南千家峒迁徙出来后,异地保存最为完整的千家峒原型文化地,拥有自己独特的会期、语言、风俗等,每年全村最大的集体活动是正月十四会期,俗称“赶石口会期”。以抢花炮为主线,有跑梅山、跳羊角和打长鼓等展演。

石口抢花炮历史久远,相传古时候在湖南的千家峒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曾有一男半女。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两口子相对而坐,倍觉凄凉。此时,走进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送他们一枝花,交代他们好生供奉,说完便飘然而去。夫妇俩依言将花儿供奉在神台,平时每天一支香,初一、十五供茶,过节供酒、菜。

第二年老者又来,此时夫妇俩已添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夫妇俩对老者感激不尽,热情款待。席间,夫妇俩欲酬谢老者。老者说:“不需答谢,每年只要卷一个大炮仗,择吉日而放就可以了。”

老者走后,夫妇俩每年都卷一个大炮仗,选择吉日燃放,代代相传。由于这个炮仗能带来吉祥,所以千家峒的瑶族群众也纷纷抢回家供奉,第二年择吉日而放,于是逐渐形成了“抢花炮”活动。

却说到了元大德二年(1298年),千家峒突遇事变,被迫迁徙。千家峒的瑶族群众含泪离别故土,四散而去。其中一支经湖南桃川、源口,先到三江乡茅塘村,后到石口村定居。

抢花活动随之也在石口村流传了下来。由于人丁兴旺,抢花炮人多,一个花炮已不够抢,所以在石口大村设盆姓二个炮,小村盘姓、黄姓各一个炮,共四个炮。

听说抢到花炮还颇为灵验,现在还健在的石口大村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是当年抢花炮求来的,以“神灵保佑”取名为“神保”。在对面岭居住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名叫“炮花”,也是当年家人抢得花炮后所生,所以取名炮花——这些无疑给抢花炮带来更喜庆的气氛,更让人感觉到抢到花炮就是抢到了福气。

“文革”期间一度中止了抢花炮活动,炮头被村民收藏。1982年开始恢复抢花炮活动,当时是人山人海,田垌边站满了从四里八乡来看抢花炮的人们,这种热闹景象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期。

由于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冲击和制作花炮的开支增大,石口大、小村村民开会决定将四个炮合为两个炮,大、小村各一个,以少而精保持人气,一直沿袭至今,使这个古老的村落依然保存着古老的神韵。

每年抢到花炮的人家,将其恭恭敬敬请回家,供奉在自家神台。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邀请村上老人、亲朋好友,五六十人汇集在家,将买回的五色纸、粗纸,层层卷制成直径为40厘米,高80厘米左右的花炮,在上面插满五色纸制成炮花,基本上需大半天时间方才制作完成。到了正月十四早上,由村中小孩用花轿抬着花炮沿村路游行。经过各家各户时,每户放鞭炮,馈赠小礼品以示庆贺。

游炮后,下午四点,主家抱着花炮,遮着伞到田垌中央。师公祷告后,点燃引芯,全场观众屏住呼吸等着一声炮响。炮响过后,炮头直冲云霄。抢花炮的人们飞奔而上,第一个抢到的即为炮主

跳羊角舞是石口村抢花炮节的保留节目,亦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羊角舞的由来还有个民间传说。

古时候高王、平王争天下,打得天昏地暗,又无冬来又无春,一时难分高下。于是平王贴出了皇榜:谁人拿得下高王,许以二公主为妻。皇榜出了多日,无人敢揭,这时一只龙犬跃身而上,口衔皇榜到了平王脚下,摇头摆尾不止。平王寻思:莫非此狗通人性,天助我灭高王?于是他对龙犬说:“如果你灭了平王,我答应把二公主嫁给你。”龙犬立即游入海中,到了对岸高王宫中。高王大喜:连平王的龙犬都投奔而来,天下不久就会是我的了!高王不知有诈,每日带龙犬在左右,龙犬很耐心地服侍高王三年,处处表现忠诚,充分取得了高王的信任。一日,高王如厕,龙犬趁其不备,咬下高王的头颅,再到粮仓一滚,全身沾满了谷种,然后衔了高王的头,竖尾带着谷种胜利渡海而归。平王一见高王首级,没有悔约,立即把二公主许给龙犬为妻,并找到一个有法力的金钟,龙犬被罩上七七四十九天就可以变人形。到了第46天,二公主心疼龙犬,便提前揭开金钟,龙犬身体已化为人形,但头未变。龙犬与二公主成亲后,平王赐给他们一块封地。龙犬每日上山打猎,辛勤耕作,和二公主养育了七个儿子。一日,龙犬在陡峭的山路上不慎被山羊顶下悬崖,跌在梓木树上身亡。二公主含辛茹苦带大七个儿子,告诉儿子们父亲遇难的详情。儿子们上山找到山羊,砍下羊角,挖出羊眼作鼓钉,剥下羊皮,鑿空梓木,绷在梓木上做成了长鼓。他们打起了长鼓,跳起了羊角舞,欢庆为父报仇还了心愿。此后,每年龙犬的子孙后代都在特定的日子敲起长鼓,跳起羊角舞来祭祀祖先,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吉祥平安。

自从我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就积极采取措施,挖掘、收集整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寻求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传承与保护的策略。2010年,羊角舞成为自治区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这对丰富瑶族传统体育文化和对羊角舞这项民间文娱活动的保护都有积极的意义,也使得这个在抢花炮节里唱配角的传统项目受到更大的关注。

猜你喜欢

夫妇俩花炮羊角
浏阳花炮
我爱家乡的羊角脆
骑行荷兰羊角村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羌山开遍羊角花
花炮鼻祖——李畋
那些看不见的痛苦
互不理睬